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在供电企业反腐败工作中的运用
2011-09-28周雄军
周雄军
认识风险管理理论和廉政风险管理
一、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任何重要风险处理失当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风险,控制风险,处置风险,以减少风险带给生产的巨大影响。风险管理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步被发展应用起来,成为了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
二、企业廉政风险的现实存在需要引入廉政风险管理。理论上讲,供电企业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人的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根据诱因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从历年通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在复杂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腐败的“可能性”土壤始终存在,现实的腐败的行为也不断发生,这些廉政风险都为供电企业引入廉政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需要开展廉政风险。要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等经营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将反腐倡廉建设各项要求,融入企业人、财、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中,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是有力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内控机制的重要保障。
四、企业廉政风险管理是新时期廉政建设方法论的创新性探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突破了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将“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在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是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探索,为有效预防腐败开辟出一条新路。
辨识廉政风险,找准廉政风险点
一、查找廉政风险点。查找廉政风险点是实施廉政风险管理的首个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点就是要在企业中查找各个权力岗位和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方面,查找风险点的工作不能脱离供电企业实际,不能脱离具体岗位工作。要针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干部提拔、机关重要管理部门等供电企业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环节开展风险点查找工作。另一方面,查找风险点的工作决不是单单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全面覆盖、全员参与,最终查找出整个企业的廉政风险。通过供电企业近几年的腐败案例以及对日常掌握的信访分析,供电企业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九个重点领域:决策领域,人事管理领域,电费抄核收领域,营销业扩报装领域,财务管理领域,物资采购领域,废旧物资管理领域,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领域等。
二、产生廉政风险的诱因。产生廉政风险的诱因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一些掌握实权的个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追求个人享受,便滥用手中的职权,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二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一些人由于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能抵制金钱的诱惑,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受特权思想、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走向犯罪。三是制度缺失方面的原因。目前,虽然各种制度很多,但仍然存在着漏洞和不足,或者是有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为个别人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四是监督不到位方面的原因。由于当前监督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监督机构很难在各方面都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造成监督空当,给个别人以可乘之机。
构筑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以评估、查找和分析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风险点为前提,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以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处置为辅,实施风险控制活动,以有效防范、化解或消除风险,实现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的能控、可控、直至消除和化解才是引入风险管理理论的终极目的。因此,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实施廉政风险管理还需要构筑起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这“三道”防线,形成廉政风险防范体系。
一、构筑前期预防体系。前期预防就是要针对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查缺补漏、建章立制,最大限度较少腐败机会。前期预防的关键是要结合供电企业中各单位、部门、岗位的实际,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主动防范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
二、构筑中期监控体系。中期监控就是要综合运用定期自查、上级检查和信息监测等手段,对供电企业中各级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行为、制度执行情况的落实、权力运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是定期自查,各单位部门要定期对其执行前期预防措施的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促进其能够“自律”完成工作;二是上级检查,上级监察部门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各单位部门执行前期预防措施的情况进行检查,用“他律”促使各部门扎实开展工作;三是要在企业中建立风险防范信息化监测系统,将自查和上级检查过程中形成的检查结果转变为信息化监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从而实现对各单位部门执行前期预防措施情况的全过程动态跟踪。
三、构筑后期处置体系。主要是针对监控发现的问题实施的惩戒性措施,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果断处置等手段,对存在风险表现的个人进行告诫,对前期预防不到位的对象进行督导。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实施超前处置,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廉政风险管理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作为一种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已经在在其它领域发挥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党风廉政建设领域推行风险管理,还属于一种探索,近一两年来才开始引入并逐步运用。风险管理是由风险的识别、评估、预控、化解等环节所组成的,要通过计划、组织、指导、管制等过程,工作量大,覆盖面广,不是纪检监察一个部门或部分人员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党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协同参与,形成联动与合力。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充分调动群众热情,积极发挥群众作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开设网上投诉专栏等方式,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及时收集干部群众意见。
三、抓住重点是关键。在实行廉政风险管理中一定要把握全局,抓住重点,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控,把领导干部、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和廉洁自律情况、“三重一大”决策情况、有人、财、物、事权的管理岗位业务处置情况当作重点,突出抓好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中的权力运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保证。廉政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风险化解了,有可能新的风险又会产生;一个薄弱环节消除了,有可能又会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要不间断的检查、分析、评估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周而复始地用风险管理理念,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增强廉政风险管理的成效
一、教育手段。注重思想领先,充分发挥教育这个主阵地的作用。从关爱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营造企业和谐发展环境出发,加强风险防范教育。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职责要求,坚持廉政风险教育“四纳入”(纳入思想教育规划、纳入支部学习内容、纳入员工培训计划、纳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员工廉政风险和廉洁自律意识。
二、制度手段。要紧紧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切入点。制度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条件。
三、监督手段。一是纪检监察、审计、人事、财务等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要切实履行廉政风险管理建设及重大风险管理措施的监督职能。二是建立公开办事制度,拓宽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创新公开的渠道和载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权力的行使和运作时时处在组织及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四、考核手段。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求,建立科学严格的考核标准,通过对廉政风险管理各个阶段工作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采取奖优惩劣、完善措施、责任追究等方式实事求是地进行严格的考核,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单位或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对因严重失职而导致发生腐败问题的单位负责人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总之,廉政风险管理作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手段,必将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和人员的廉政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从而达到提前防控的目的。同时廉政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电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