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

2011-09-26徐小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1年23期
关键词:抒情诗歌语言

徐小强

中国古典诗歌有诗、词、曲三大类,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它有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在悠远的诗歌长河中,可谓俊采星驰,人才辈出。在一颗颗璀璨的诗星中,不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奇才,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之凝聚着华夏文明的精萃。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既能传承华夏文明,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品味诗歌,从而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呢?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从吟诵、技法、语言等方面谈些看法。

一、引领学生轻吟细诵,体情悟理

诗歌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欣赏一首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典诗歌声、辞、情三者,高度统一,说到“声”,古典诗歌讲究韵律美,便于吟诵,诗的节奏有旋律美,诗的声调有抑扬美,诗的韵脚有回环美。要在轻吟细诵、抑扬顿挫中吟出诗味,诵出诗情。有些诗词所蕴含的哲理,也可以在轻吟细诵中领悟,我们应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艺术再创造,感悟诗歌意境,体味其中的情理。

二、教会学生品味诗歌的表达技巧,做到触类旁通

中学生受视野和阅读能力局限,应重点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要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则又必须明白诗歌表达技巧的特点,诗歌表达技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抒情方式的使用。“诗言志”的功能决定了诗乃个人情愫的载体。如何“言志”传情呢?按抒情类别分,无非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贵含蓄追求蕴藉,因此诗的主流是间接抒情。

1.间接抒情,它包括两种形式,借景(或物)抒情,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1)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物有所感触,把自己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这些景物中。通过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这是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写楼头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妙在它写孤帆随波而去,望到碧空尽头,帆影不见了,只见长江滚滚,流淌着友情,至此一个送别者深情的惆怅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表面全是写景,但却写了景中情,情中景,做了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二)烘托映衬手法的运用。烘托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廊周围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三)虚实相间。“虚实”这是古人论文章的常用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等。

(四)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叙述事件,直接讲出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兴”是“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也”先讲别的东西,以引起要讲的事,就是引起的意思,故又叫“兴起”。

(五)古诗词中的用典。用典即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收到言约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此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技巧还有修辞方式、象征、小中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逆笔等,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适当点拨。

三、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王安石称诗歌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本不同,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形象化的语言。诗歌语言的鉴赏,我们需要重点地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怨”字明显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修饰语:大部分修饰语是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苦寒,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诗歌中,有些词本身有其特殊性,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点点”“滴滴”二个叠词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梧桐细雨中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感。(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叠词,出现频率高,摹拟声音能使诗更加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摹拟树叶在秋风中飘零的声音情状,让人感觉身临其境。(3)颜色词:颜色词一般表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碧”“黄”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4.在语言结构上,诗歌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倒装一般表强调或与用韵有关。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倒装。同时诗歌语言有大量的跳跃和省略,诗人进行意象罗列,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即蒙太奇手法),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动词,全是名词的排列组合,好像一个个电影镜头,读者必须把这些相关景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补充才能理解。

5.学会整体评价诗歌语言艺术风格。对语言的整体评价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词的风格上有豪放、婉约之别,诗又何尝不是,专用术语有:激越高亢、清新飘逸、清婉秀丽、沉郁顿挫;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等。

诗歌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诗词的用韵、平仄、对仗、章法结构等,这里不再赘言。

猜你喜欢

抒情诗歌语言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会抒情的灰绿
约会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