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农村儿童媒介素养调研报告

2011-09-26

关键词:被调查者动画片媒介

张 凌

(湖南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伴随着城市儿童的成长,“98%以上的家庭拥有一台及一台以上的电视机,另外,63.3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脑。”[1]大众媒介进入儿童的生活,不论是否被用来学习,都必将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传播学的知识沟理论表明,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之间常常存在着信息差。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落差。本文将探讨湖南地区农村儿童目前的媒介使用状况,以及媒介使用对其学习的影响。本文所指媒介,既包括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介,也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介。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状况在中部地区较有代表性。本次调查分别选取长沙、永州、益阳、常德、怀化、郴州、邵阳七地区的农村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对象为16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被调查者年龄从4岁到15岁不等,其中平均年纪为9.37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为小学在校生。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为男孩94例,占55%;女孩77例,占45%。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1份,问卷由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发放,并选取常住地为湖南农村的学生对其居住地的儿童进行访问。

一、农村儿童的媒介接触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长。在167个有效回答中,21.6%的儿童在课余时间经常做家务,78.4%的儿童常在课余时间与同伴玩耍,仅有40.4%的儿童利用课余大量时间接触媒介。对农村儿童而言,传统的娱乐方式“与伙伴玩耍”仍占主要地位,他们同媒介接触的时间远远低于城市儿童。同时,调查数据显示,每天看电视时长超过2小时的儿童达到77%,时间偏长。就全国整体状况而言,“看电视2小时以上的未成年人仅有32%”。[1]这种对电视的集中使用现象,反映农村儿童在使用媒体过程中缺乏大人的干预和引导,也反映其他娱乐方式的缺失。

在网络使用方面,从不上网的被调查者为126人,占总数的82.4%;上网1小时的21人,占总数的12.3%;上网2小时以上的仅有6人,占总数的3.3%。可见,网络使用率很低,这是因为作为重要的娱乐、学习手段,网络在农村并没有得到推广。在是否使用手机的调查中,不使用手机者比例较高,占56.1%;手机更多地被用来通讯和游戏,比例分别为12.8%和24.6%;而上网等新媒体功能使用率非常低。在广播使用方面,168个有效回答中,162人不听广播,占总量的94.7%。

问卷还调查了被调查者对H1N1流感疫情的了解情况。有111人知道疫情,56人不知道。从消息来源的分布来看,在113个有效回答中,54人从学校得知,33人从家长得知,48人从电视得知,仅3人从网络得知,2人从手机得知,5人从报纸得知。信息来源基本与媒介使用状况相符,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较大。

从以上数据可见,媒介并没有在农村儿童的休闲时间分割上占有绝对优势,农村儿童使用媒介的类型比较单一。而电视作为互动性较差的媒体,决定了其更多地是作为娱乐工具出现。这样,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现状使其难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农村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消费分析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农村儿童喜爱的电视频道中,卡通频道占据较大份额,其中金鹰卡通的受众份额占62.6%,中央少儿频道为47.4%;其他以娱乐为主打的本土电视频道如湖南卫视、湖南娱乐频道占据的份额相对大一些,分别为35.7%和20.5%,节目更加成人化的湖南经视收视份额相对较小,仅为 14.6%。这些数据与被调查者所处年龄层的收视习惯基本符合。

表1 农村儿童喜欢收看的电视栏目

从表1的数据看,在农村儿童喜欢的电视栏目中,成人的综艺娱乐节目相当受欢迎,有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天翼宝贝》则是室外竞技型的儿童综艺节目。由此可见,娱乐是农村儿童选择的第一驱动因素,知识性、教育性的节目并不受青睐。

动画片是儿童最喜欢的节目形式。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儿童对于国产动画片的收视意愿比较强,达到55%,进口动画片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追捧。从表2的数据来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是高居榜首,超过90%的被调查者选择收看它。从动画片的内容来看,贴近儿童特点的动画片受到欢迎,而《三国演义》、《网球王子》这类成人化的动画片相对份额比较低。另外,数据反映了一个突出现象,即动画片的收视受众年龄跨度大,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受众从3、4岁到13、14岁。而专门为低龄儿童设计、有一定早教功能的进口动画片《花园宝宝》也不乏大龄受众。农村儿童喜爱的动画片以娱乐为目的的剧情类节目更多,具备一定教育功能的节目基本没有,这加剧了电视接触时间偏长的农村儿童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的缺乏。

表2 农村儿童爱看的动画片

农村上网的儿童不多,在仅35个关于上网目的的有效回答中,24人选择打游戏,9人选择看电影,4人选择聊天。可见农村儿童多为娱乐而使用网络。

三、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习惯分析

电视、网络等媒体逐渐普及之后,传统的阅读时间大量缩减,这一点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反映出来。在本次调查157个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回答中,阅读在1小时以下的140人,其中完全不阅读的53人,而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上的仅为17人。农村儿童的传统阅读时间非常少,可能归咎于电视媒介的资源获得更加简单、经济,同时其内容以娱乐为主,对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相较之下,阅读通常与学习相联系,同时阅读资源的获得成本更高,限制了经济能力有限的农村儿童的消费。

从农村儿童所拥有的图书等出版物的情况来看,拥有图书、影碟的被调查者比较多,分别是49.7%和24.6%,拥有报纸、杂志这类需要征订的阅读物数量比较少,仅为12.9%和6.4%,完全没有课外读物的儿童占总体的22.2%。这反映出教育资源在农村的获得渠道相对有限。从阅读物来源的数据来看,农村儿童的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是父母购买,占55.6%,来自学校和租书店之类的公共部门的比较少,占36.2%,来自同学的仅为5.8%。另外,在是否与朋友分享阅读物的152个有效回答中,123人选择了肯定的回答,占到总量的71.9%。但反观阅读物来源,来源于同学的读物比例不大,这从侧面说明被调查者占有的阅读物数量不多。

在关于收视习惯的169个有效回答中,仅有53人次选择与父母一起看电视,60人次选择独自看电视,与兄妹和朋友一起看电视的分别为43人次和59人次。从数据来看,被调查者在收视过程中缺乏家长的监督和引导,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儿童的收视习惯。

被调查者中上网的人不多,在40个有效回答中,仅有13人选择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上网。网络在农村儿童中的普及率不高,且农村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家长引导。

四、媒介对农村儿童的态度影响

在“哪个媒体的内容最可信”的问题的161个有效回答中,83人认为电视最可信,57人认为报纸最可信,认为网络最可信的仅为5人。可见电视在农村儿童心目中的可信度比较高。而对广告的态度的调查数据显示,“相信广告”和“十分相信广告”的仅43人,“不怎么相信”到“不相信”的有125人,广告在农村儿童心中的可信度不高。而其购买动机也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广告而购买的被调查者仅占12.9%,因为同学影响而购买的占37.4%,随机购买的为23.4%。可见影响被调查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为人际传播。农村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虽然长,但是电视广告并不是其选择购买的主导因素。

那么长期大量的电视接触有没有影响到农村儿童的价值观?本次调查设计了两道开放性问题来调查农村儿童崇拜的对象和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物。通过将被调查者填写的内容进行分类,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崇拜电视明星的比较多,有79位,其中成龙、李连杰等动作片明星受到偏爱,这间接反映了媒介内容对被调查者爱好的影响。崇拜虚拟人物的24人(指动画片主角),崇拜政治、经济人物的仅7人,崇拜历史人物的8人,崇拜体育明星的7人,崇拜身边人的22人。整体来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崇拜的对象都经常出现在媒体上。

表3反映出农村儿童认为的最重要的事物。类目是对各种提法的归纳,如读书、看书、成绩被归纳为“学习”,吃、游戏被归纳为“玩”,父母、奶奶等被归纳为“家庭”,安全、健康等被归纳为“健康”。从表中数据看,学习和家庭被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最重要,两者同时也是传统价值观中视为重要的事物。

表3 农村儿童认为最重要的事

五、结论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不仅可以用来娱乐,也能帮助学习。而被调查的农村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难以通过各类媒介获得有用的教育资源;其二,媒介素养较低。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现有的一些相关理论和实践,着手提高农村儿童的媒介素养,暂不要在农村儿童中推广提高新媒体素养的项目。

(一)着力推广教育电视节目

农村儿童的电视使用率偏高,但主要收看综艺娱乐节目和动画片。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推进儿童的学习,但这种资源没有被推广到农村。电视是农村儿童获取教育资源的最好渠道之一,在农村推广教育节目,将丰富农村儿童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推广应该成为教育资源推广的最主要渠道。教师推广、学生之间推广最符合目前农村儿童的现状和行为特点。特定的教育节目可以尝试以组织传播的方法在农村推广。

(二)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有不同的层次

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是指在各类处境中取用(access)、理解(understand)及产制(create)媒体信息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民具备有思辨与产制资讯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所有的媒体信息。”[2]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有不同的层次。

1.暂时不要在农村儿童中推广提高新媒体素养的项目。尽管农村信息化是很受关注的研究议题,但调查显示,农村儿童在使用媒介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目的大多为了娱乐,如上网主要为打游戏、聊天等,并且上网多是在网吧独自进行。目前多数农村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儿童常常是隔代监护,很难做到监护人陪伴使用媒介,并对儿童进行正确引导。因此,如果现在大举在农村推广新媒体,单纯地教授新媒体使用方法,而没有相应的手段促使其正确使用新媒体,将使农村儿童独自面对海量的数字化信息,而产生大量可以预见的负面效果。

2.现阶段农村儿童媒介素养的培养应集中于电视这种媒介的使用上。目前很少有农村儿童拥有光盘等课外阅读物,电视没有成为他们的多媒体学习终端。而电视媒介素养的培养主要应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对电视内容的辨别。国外某些媒介素养教育项目常常针对父母、家长等孩子的监护人、引导者,对如何规范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提出一些建议。比如PBS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各种不同媒体的使用行为给家长提出建议,以确保孩子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不产生混乱。[4]借鉴这些经验,对我国农村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能够使其为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其二,将电视媒体用于学习。现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应重点培养农村儿童对教育类电视节目的收视习惯。

总的看来,笔者认为,改善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状况更应该通过教育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方式。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的提高是问题的关键。兴建一些支持服务体系,“集中资金,在一个城市用大的力量建设一个总的资源库,有组织地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4]供教师下载使用。在教育资源制作上可借鉴国外的做法,例如新媒介素养网站,[5]提供免费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学习资料,其资源浏览简单,易于理解。另外,在基层以组织为单位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习领袖。传播学相关研究显示,创新的推广往往会因为意见领袖的加入而加速扩散。笔者认为,通过学校以组织活动的形式来培育学习领袖,从而开展农村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让学习领袖通过群体传播影响到更多的农村儿童,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 黄会林. 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J]. 现代传播,2010(1):15-18.

[2] 媒体素养[EB/OL].[2010-10-23].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A%92%E9%AB%94%E7%B4%A0%E9%A4%8A.

[3] Children and Media[EB/OL].[2010-10-28]. http://www.pbs.org/parents/childrenandmedia/.

[4] 王民.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推进[J]. 开放教育研究,2010(6): 21-23.

[5] For Educators[EB/OL].[2010-10-29].http://newmedialiteracies.org/educators/.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动画片媒介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推荐一部动画片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