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对电教员工素质的新要求
2011-09-25林晓红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林晓红(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教育技术的发展对电教员工素质的新要求
林晓红
(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电教员工的思想意识、实践技能、理论水平尤其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围绕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融合,着重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电教员工素质的新要求.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能力;发展
1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
表1 我国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19世纪末,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所谓的“视觉教育”.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开始在教育中应用.具有视听特点的有声电影在提高教育效果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视听教育”的开始.20世纪50年代兴起程序教学运动.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80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热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明确了教育技术的定义[1].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2004年教育技术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首先人们关心的是各种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后来又从媒体的应用转向学习过程.这种变化表明了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已逐渐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现代教育技术本身也由一般的应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有自身体系的理论.
2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与转变
“电化教育”是1936年才在我国出现的特有名词.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2].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历程见表1: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电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从简单化、表面化走向了综合化、深层化,对国际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逐步深入,90年代以来,电化教育的研究思路逐渐从“媒体”观转向了“系统”观.为了和国际教育技术界接轨,1993年国家教委发布了“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化教育学”改为“教育技术学”作为专业名称.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技术的重要实践领域.我国还有计划地组织了多项大规模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大大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然而,更名容易,但实际的融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广大电教工作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很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关系,认清今后工作发展的趋势,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3 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从概念的本质上说,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是相同的,两者的特点、功能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相同或相近的,都是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并采用新的教与学的理论、方法去控制教学过程,只是“电化教育”是我国的特有名词,而“教育技术”起源于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3].
从概念的涵盖面上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教育技术”一词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其广义内涵是指“教育中的技术”,即“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这些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与经验的综合”,它分为有形与无形教育技术两大方面,指所有的学习资源,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的要素;而电化教育所涉及的则主要是利用科技新成果发展起来的声、像教学媒体.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方面,教育技术主要采用了系统的方法,它所考虑的是整个教育的大系统,即“教与学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而电化教育的重点放在电子传播媒体的选择、组合和应用的小系统[4].应该说,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部分,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注重现代媒体的开发和利用的阶段性的教育技术,是狭义的教育技术.
4 教育技术的发展对电教员工素质的新要求
思想意识要求.教育技术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领域.教育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它随着世界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变革而变化,而且一旦变革,除了其波及范围相当广泛之外,影响群体也很巨大.所以作为电教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站在发展的高度上看待教育技术问题,要树立全新的思维观念,以超前的思维指导具体工作,要具备制订出适合时代要求并符合本单位实际发展的规划的能力.
高校教育信息化要求电教人员不仅要管好电教设备,更重要的是开发利用电教设备.而开发利用就必须敢于创新、乐于引进新思想和新技术,要改变以往单纯的辅助性观念,加强电教理论研究,不断对仪器设备功能进行多样化应用探索.
职业技能要求.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特性,电教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技术实践基础,掌握必要的电路、器械使用理论,及时学习新仪器的操作及维护技巧,跟上现代教育技术更新的步伐,千万不能“落伍”.这就要求电教工作人员必须精通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故障排除以及维护等技能,包括录音、录像及其后期制作,视频展台、投影机、扩音功放,常用音视频设备的维护、使用、保养、管理等技术.除了掌握这些传统技能之外,还应该熟悉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电脑网络维护管理、学校网站建设与管理、校园网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和更新等新型数字技术[5].此外,电教人员还肩负着指导其他教育者将各种电化教育方法使用到教学中去的重大责任,所以电教员工自身首先要成为高等“技师”,然后才能承担指导和辅助现代教育和教学的工作.
创新设计要求.创新设计要求主要是指教育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经验技能,尤其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电化教育工作者或许没有授课任务,但是他们往往会间接影响到教育的最终效果.这主要通过更加丰富、生动和有效的教学媒体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表现出来.电教员工如果能参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并且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就会了解受教育者需要什么样的电化教育,如何调动他们的多种官能,培养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因为媒体仪器而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教育效果平平甚至下降的后果.也就是说,电教员工不仅仅要会操作和使用多种现代媒体技术,更要具备创新能力,要参与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师联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一起研究教育问题,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综合素质要求.除了以上素质要求之外,电教管理人员还应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这主要指乐于奉献的品质、与人友好合作的能力、一定的管理水平、积极健康的心态等.电化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必须把发展电教目标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热爱电教事业,不断增强搞好电教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自强不息.而且良好的个人品格修养和沟通及管理能力十分必要,由于电教员工的工作领域会渗透到各类教育机构,因此需要电教工作人员与教师协同合作,才能树立更好的个人及教育形象,使现代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此外,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将帮助电教工作人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和理论素质.
总之,电化教育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顺应国家教育技术的整体发展与革新,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广泛地学习、研究和实践,全力以赴,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肖立峰.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0(1).
[3]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戟锋,杜爱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三大主要任务[J].现代教育技术,2001(3).
[5]徐学锋,裴纯礼.教育技术及其在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责任编辑:岳朋)
G451.2
A
1008-7974(2011)04-0112-02
2010-12-11
林晓红(1968-),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电教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