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开微博不是赶“时髦”
2011-09-24杨彩荣
杨彩荣
“张校长,您的学生喊您上网开微博啦!”武汉理工大学一大四广告专业学生,在该校校园论坛上发了一篇近两千字长的原创帖,被众多学子“顶”。在其后的投票中,已有150多名学子表示“非常希望”校长开微博。对于学生的邀请,该校校长认为建议挺好,但鉴于目前对微博的认识和一些具体方式方法还不太成熟,表示会在进一步了解后作出决定。
在信息沟通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电子邮件、博客,还是时新的微博,都是信息传递方式。打开任何一所大学的网站,都能看到“校长信箱”“书记信箱”,如同以前校长门口的“意见箱”。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目的可谓殊途同归,都是期望大学领导能够倾听到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学校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一点上,校长和师生有着共同的诉求。
学生邀请校长开微博看似是个“新鲜事”,但见微知著,也暴露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者,目前大学管理中尚缺少师生的参与。尽管每所大学都设有“校长信箱”“书记信箱”,但许多都是摆设,学生给校长写信,往往石沉大海,得不到校长的回应。这就让人怀疑,事务繁忙的校长们是否时常打开信箱,倾听师生的声音。二者也暴露出沟通方式上的弊端。校长与师生,是一对多的关系,作为倾听者和决策者,应该跟上形势,主动适应师生的交流方式,就如同撤掉以前的意见箱,而采用电子邮箱一样,改变的是形式,但改进的是效率、是实效。
正如报道所说,借助现代教育方式的改革和科技手段的进步,校长们正在改变。如今,一些大学校长开始使用电子邮箱、博客和微博、校园BBS之类的社交网站工具,学生们要和校长说上话,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拿出真心来对待学生,才是当好校长最重要的条件。
从眼下看,微博代表着沟通方式的“潮流” 。许多政府机关,包括公安、铁路都纷纷开了官方微博,不少行政官员、明星等也把微博作为与大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相比于一般民众,大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比较好的接受条件以及比较高的接受能力,微博已经成为他们最时髦的交流方式,学生邀请校长开微博,表明学生期待与校长对话,而微博这种新平台恰是实现这一点的好方式。
通过微博,校长们不但能够了解到师生的所思所想,而且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现实运行状态,从而审视学校管理决策是否科学。而且,作为一种开放的平台,拉近了校长与师生的距离,这一点,恰是传统方式所不能够具备的。因此,校长开微博不仅仅是赶时髦,它所带来的不止是交流方式的改变,还有大学管理理念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