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自主学习走进语文课堂

2011-09-24汪洪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1年29期
关键词:自主性意识课文

汪洪

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自主性学习能力,首先要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

学生的学习既受外部动机的影响,也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自主性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动机。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只突出语文工具性,特别是应试压力,使得学生学习语文既无兴趣,又无快乐。被动的记忆、枯燥的训练、盲目的阅读,学生从中找不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第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富有童心,走进学生世界。“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只有朋友之间才能无话不说,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只有朋友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因此,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语文课改的关键。教师应多包容学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引导他们加以改正。同时,还要善待学生,对他们要多一份热情,多一点耐心,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

第二、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的点滴成功都应给予激励,时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真正进入“能探风雅无穷意”的境界。

二、要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师生应具备四种意识

1.目标意识

教师应帮学生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只有树立目标意识,教师和学生才会同步提高。

2.主体意识

教师必须要有这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学生头脑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和心到,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达到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和自主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3.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变被动提问为主动提问,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分析课文,自主抓住要点,自主解决问题。

4.创新意识

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获得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不被自己的教所束缚,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亦如是。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在学《空城计》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生字词、自主把握相关的文学背景及所选自的名著《三国演义》、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等。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有所选择。

第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自读课文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在学习《茶馆》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演记者。“记者”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四个“主人公”去回答相应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同学们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人物形象。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获得自信心。

第三、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重点。

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领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学会理解、品味语言。理解、品味语言主要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例如《春》中的美句,我指导学生从内容(语句内容)、修辞(修辞手法)、情感(作者情感)、作用(结构作用)四个方面去分析,学生掌握了方法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

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理解并会品味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去摘录积累,这几个环节是相互链接、缺一不可的。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

再次,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学为己用”。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除此之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读篇短文就是一个省时高效的方法。当然,内容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

2.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验情感。

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则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感受是一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因此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三个维度的学习: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文章,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回过来统观全文,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

此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联系自身经验,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统一融合起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培养学生学生自主语文学习的能力,才能让自主学习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自主性意识课文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