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识别

2011-09-24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衡水隐性

高 建 山

(衡水学院 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识别

高 建 山

(衡水学院 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增强高校的竞争优势.然而,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缺乏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等7个因素为关键的基础性障碍因素.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解释结构模型

隐性知识,指隐含在各知识主体手中和头脑中的,体现为技能、技巧、诀窍、经验、洞察力、心智模式、群体成员的默契等很难用文字与语言来精确表述,大部分不易编码或不能编码的知识[1].个体隐性知识只有通过共享,逐步摆脱完全隐性状态,才能上升为群体知识和组织知识[2].隐性知识的私有性、稀缺性、难以交易性、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特征,决定了个体隐性知识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知识型组织,不仅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资源也异常丰富.挖掘存在于教师个体中的隐性知识,促进其共享与交流,对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增强高校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因素,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并且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能否准确识别这些障碍因素间的关系,确定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本文拟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的解释结构模型,将各障碍因素之间的关系层次化、条理化,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

1 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分析法)是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通过人们的实践经验和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指标,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

ISM法对于解决受诸多因素影响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优势.ISM模型可以利用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已知的、零乱的障碍因素,对其进行逻辑、层次分析,确定出各障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最终确定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

2 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解释结构模型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与有关专家的沟通和交流,探讨高校教师在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因素(共计14个),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

应用ISM模型探讨不同障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1)组织成立实施ISM的小组.邀请知识管理领域内专家、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ISM小组成员.

(2)确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障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建立邻接矩阵.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即为ISM关键问题S0.为明确各障碍因素间的结构关系,ISM 小组经多轮讨论分析,最终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该关系,按照以下规则构建邻接矩阵:1)Si与 Sj相关时,aij=1;2)Si对 Sj无直接相关关系时,aij=0;3)默认各因素对自身直接相关,因此aij=1.将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取值aij构建邻接矩阵A.(i、j=0,1,……14)[4].

(3)构建可达矩阵,可达矩阵表示了不同障碍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直接与间接的结构关系.计算方法为:如果(A+I)k-1≠(A+I)k=(A+I)k+1,则可达矩阵M=(A+I)k.M的元素Mij=1表示因素Si与Sj间存在可以到达的路径[4].利用以上构建的各障碍因素间的邻接矩阵A计算得到可达矩阵M.

(4)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就是将隐性知识障碍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结构.通常最上层即为本研究的关键问题,依次每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原因,以此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1)相关概念:可达集合R(Si)是要素Si可以到达的所有要素的集合,体现在可达矩阵M上,即为第i行上值为1的列对应的要素的集合;先行集合Q(Si)是可以到达Si的所有要素的集合,体现在可达矩阵M上,即为第i列上值为1的行对应的要素的集合.

2)分解方法:如果存在R(Si)=R(Si)∩Q(Si),则称 Si为最高级要素,所有这样的因素的集合构成最高要素集,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然后,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继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便可以得到各级要素,直到最底级.

3)寻找各级的最高级要素.根据上述方法,寻找各级的最高级要素集.

表2 第一级可达集与先行集

由表2可以看出,第一级的最高级要素为S0,划去可达矩阵中S0所对应的行和列,得到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表3 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同理,得到第二层要素{ S1,S2,S5,S6,S9},第三层要素{ S3,S4,S7,S8,S12},第四层要素{ S10,S11, S13,S14}.

4)级间划分可达矩阵.按照得到的各级最高要素,重新排列,得到级间划分可达矩阵M'.

(5)构建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各障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识别

通过以上建立的 ISM 模型直观展现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因素间的层次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由模型可以看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是一个具有4层递阶结构的复杂系统.知识主体的知识基础及水平、隐性知识在运用上的垄断特性、隐性知识收益度量的困难性、高校组织结构适应性与灵活性较差、缺乏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缺乏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缺乏维护隐性知识主体利益的相关法规等因素是最低级的、基础的影响因素,也是具有本质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因素.

4 结束语

本文在确认了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 14个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缺乏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缺乏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缺乏维护隐性知识主体利益的相关法规等7个因素为关键的基础性障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 Nonaka Ikjurio.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96-104.

[2]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60.

[3] 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36.

[4] 石宝军,郑艳玲,高建山.河北省信息服务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100-103.

Abstract:University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can help improve a university'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self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universit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obstacl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This article, by using ISM,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 factors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nd holds that seven factors are critical and basic obstacle factors,including the lack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for knowledge sharing.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An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 Factors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GAO Jian-shan

(Library,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G451.2

A

1673-2065(2011)01-0095-04

2010-05-24

衡水学院科研资金资助课题(2008021)

高建山(1978-),男,河北故城人,衡水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衡水隐性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衡水专场(二)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