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仿品卖进故宫赝品江湖:文物仿制品的灰色产业链

2011-09-23石玉

博客天下 2011年1期
关键词:仿品唐三彩山村

文/石玉

高仿品卖进故宫赝品江湖:文物仿制品的灰色产业链

文/石玉

http://gcontent.oeeee.com/1/e3/1e328ebc91246864/Blog/147/b17182.html

高仿品过了几次机场的X光机,几次辐射下来,碳14含量减少,结果有关部门一鉴定,竟然说是3000年前的中国陶器。

洛阳市南石山村一个普通的仿古作坊里,两座用汉墓大砖雕刻出的侍女俑“古朴”地站立着,满身的土垢似乎带着千年的秘密。姑且不论雕工,就材质而言,这件仿品可以迷惑任何测定文物年代的仪器设备。

因高仿品的充斥,绚丽的唐三彩已失落在拍卖市场,真品价格一落千丈,与仿品相差无几。而目前炙手可热的瓷器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业内人士疾呼:“目前的鉴定手段,无论是专家的‘眼学’,还是仪器的科学测试,都无法攻克瓷器高仿品制造者的城池。”

中国文物仿制行业已呈现高度的专业化和组织化,其生产之专业、流通之隐蔽令人咋舌。而文物鉴定行业之落后与无序,又助推仿品大肆泛滥。

这是一个充满奇异故事的灰色江湖。

顾广生怎么也想不到:初涉文物收藏界的他,竟被骗得这么惨!

顾是南京市江宁区人,44岁,家境富裕。2009年底,顾看了几档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后,便对古董收藏逐渐产生了兴趣。

2010年2月,经亲戚的介绍,顾广生认识了颇懂文物的王长根。王很乐意为顾广生推荐“文物”,不出一个月,王长根就给顾广生带来了一个玉酒杯。

王长根介绍说,玉酒杯是最近一个施工工地上挖到的,工地下面可能是个汉代古墓。而他则是从工地的一个工人那里花了1.8万元买来的。王长根给顾广生开价2万元,顾欣然接受。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王长根几乎每个月都会给顾广生带来一些“文物”,有玉佩、陶罐、青花瓷、青铜鼎等十余件,并称这些东西是从古墓和文物贩子手中弄到的。顾广生对于古董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共花14.6万元买下来进行收藏。

造假素有殡葬风水宝地之称的洛阳北邙,早在1899年因出土大量唐三彩陪葬品而轰动全国,近年来又以其高仿真的唐三彩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2010年8月,河南电视台某鉴宝栏目在北京举办鉴宝会,顾广生将这批“文物”带去参加鉴宝,结果均被专家断定为假货:他收藏的这些“古董”,在一些古董市场随处可见,只是仿真度高的假货,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两个月后,顾广生找到王长根,王长根反称“是顾广生看走了眼”,拒不退钱。经调查,王长根承认了自己诈骗顾广生的事实。据他交代,他卖给顾广生的“古董”,都是他从朝天宫古玩市场买来的高仿品,每件的价值在1000到2000元。目前王长根已经被警方刑拘。

“对于市场上的高仿品,没有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一般人是鉴别不出来的。”洛阳文物学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很多大老板喜欢收藏,花了大钱,买了很多所谓的‘古董’,没有一件是真的。这样的人我见得太多了!”

2010年11月17日,在浙江横店中国收藏文化创新论坛召开的民间收藏大会上,年逾七旬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激愤地说:“二道贩子把假的当真的卖,已经严重危及文物市场的健康。”

年逾七旬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激愤地说:“二道贩子把假的当真的卖,已经严重危及文物市场的健康。”

仿制行业的源头当然是生产环节,在文物大省河南,洛阳市孟津县的南石山村、伊川县的烟涧村和禹州的神垕村,都是远近闻名的专业仿古村,另外,江西景德镇也云集着大批瓷器仿制的高手。

一匹姿态宁静的浅黄基调唐三彩马俑摆在南石山村村民高晓玲家的茶几上。马俑高20厘米,浑身沾着泥土,马颈、马腿上还泛着赭色的土锈,散发着腐朽潮湿的气味,它的价格仅为100元。

记者参观高晓玲家的三层楼房,每层楼的铁架子上都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仿古陶器,外观品质多类似于那匹唐三彩马俑。

高晓玲所在的南石山村,位于洛阳北10公里处,专门仿制古陶器,尤其是唐三彩。全村2000多人口,陶器仿古厂有20多家,而小一些的烧制作坊几乎家家都有。这匹100元的仿古唐三彩马,在这里只能算低档货,非高仿品。

都是假的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的南石山村是高仿唐三彩生产基地,烧制唐三彩的窑(上);高仿的唐三彩作品(下两图)。

在南石山村,唐三彩仿制水平最高者是高水旺。他的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占地7亩,是南石山村最大的仿古工厂。高水旺还在洛阳闹市区开了一家“唐宝斋”:一尊不足1米的“胖妞”(贵妇彩绘俑)7.8万元,1.3米的天王彩俑高达9.8万元,不过产品均注明为“高仿工艺品”。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假业更是登峰造极。2010年6月,文物界著名揭黑作家吴树到景德镇暗访,挖掘出瓷器制假业的秘闻。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上原本坐落的是景德镇市政府,遗址被发掘后,政府就迁到了新都,同时御窑厂也被保护起来。有人为了能挖掘遗址下的瓷片提高仿制水平,就故意在御窑厂周围租住了一些店面,白天开门却不做生意,晚上就打地道盗取地下的瓷片。

景德镇瓷器制假业坐头把交椅的盛荣光,在景德镇闹市区开了一家陶瓷博物馆。这里陈设的100多件瓷器中,除了少数几件民国时期的真品外,其他瓷器都标明是复制品。

吴树记录了盛荣光哥哥介绍的话:“其中一件明成化孔雀绿釉鱼藻纹盘在某拍卖行拍过,拍了880万,当时一个鼎鼎有名的鉴赏家都过了眼的。还有这个九桃瓶,当初光研制就用了3年时间,花了100多万,在几个拍卖公司都当真品拍过。”

“这个陶瓷博物馆除了是处旅游景点外,还是一个赝品展销平台,在这里光明正大地看完货后,接下来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幕后交易。”吴树写道。

唐三彩的加工工艺,包括取材、塑形、烧制、上釉等程序,业内都已完全掌握。但高端仿品是如何达到复古逼真、披上千年时光的“外衣”呢?

唐三彩仿制“专业户”郑六成道出了做旧的基本工序:将烧制好的陶器埋在古墓的土中,埋藏至少在一个月以上,以除去陶器的色泽和亮光。郑六成还将烧制好的唐三彩故意打碎,再粘合起来,看起来更为古朴。

“埋古墓土是不够的,还要做腐蚀处理。低级一些的直接放在尿池里面,高级的在古墓土里面加入硫酸、火碱、高锰酸钾等化学品。而且埋藏时间要长,高仿精品要达到两年以上。”

为什么要用古墓土呢?洛阳唐三彩复制者的传奇人物、南石山村人高水旺告诉记者,古墓中的葬气、雨腥气甚至人体残留物,不会挥发出来,而是在日积月累地渗进唐三彩里面。

高水旺拿出几件高仿品,与一件唐三彩出土残片对比,就开片和釉色上,二者难分伯仲。“我做旧的东西,很难鉴定出来(是假的)。”高水旺回忆起近期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外地客商到他的企业采购了一批高仿唐三彩,客商带着这批高仿品乘飞机离开洛阳,接受海关检查时,高仿品被当做文物扣留。

“这批高仿品过了几次机场的X光机,几次辐射下来,产品的碳14含量减少(所对应的年代亦久远了),结果有关部门一鉴定,竟然说是3000年前的中国陶器(唐代距今仅1300多年)。”

另外一些唐三彩复制者做旧技术平平,便利用汉代墓砖雕刻仿制陶器,做工上乘,精品能卖到上千元。“用年代同样久远的墓砖做材料,材质鉴定肯定是没问题的。”

瓷器的制假工艺就更为高超了。吴树在其著作《谁在收藏中国》讲了这样一个亲历故事,数年前,他曾以购买者的身份,耗时数月、花费数万元取得景德镇樊家井一家高端瓷器仿古企业老板的信任,进入了这家企业的核心车间,参观了瓷器做旧处理的机密工艺。

“我不方便详细披露这个现代‘官窑’的核心机密,但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一些热衷于元明清三朝景德镇官窑瓷器收藏的朋友,赶紧歇菜,别指望捡这种漏,这三朝官窑瓷器就算是出现在正规拍卖场上,也要三思而行……道理很简单,高端电脑软件+精密物理化学仪器+无痕迹做旧设备,目前你用什么招数能够与之抗衡?”吴树在《谁在收藏中国》里写道。

仿品生产者不参与倒卖,这是仿造者一般的规则。二道贩子低价从仿造者手中购买,仿造者也不问去处。二道贩子更多的是熟知文物的行业中人,他们兜售仿品,利用的就是一般民众对真品文物的无知。

假文物诈骗的参与者更多的是文物行当中人,他们很容易取得外行人的信任。南石山村村民郑六成告诉记者,前不久有个人花了2700元买了他制作的骆驼俑,那人便是一个懂行的人。这个人买走仿品后,便通过一定渠道有意散播消息:某地新开挖了一座古墓,挖出某某东西。不明真相的淘宝者便前来购买“文物”,于是,这个“局”便造成了。

公开报道显示:2003年,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的冯所标将一批43件现代瓷器,以15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三亚的一个企业家。2004年5月,经江西省景德镇市文物局、陶瓷考古研究所有关专业人员鉴定,认为该批陶瓷均为仿品。三亚企业家要求冯退款,遭到冯的拒绝。冯于2007年以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玩文物的人参与倒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他们见多识广,能识货。”上述洛阳文物界专家承认,他自己就几次将仿品当真品卖给别人。

文物界流传着一个经久不衰的真实故事:唐三彩高仿品兴起的十多年前,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冒出了一批北魏时期的斑驳古旧的陶俑。

为了抢救这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前者花了80万元,后者花了10万元。不料,这些“文物”越来越多,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重视,最后追根溯源,原来这些“文物”都是高水旺生产的高仿品。

高水旺向记者承认,当年有一个文物贩子找他购买这些产品,事发后,他跟这个人便失去了联系。

联系编辑:liuyangshuo@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仿品唐三彩山村
山村日出
明朝成化时期斗彩鸡缸杯研究
唐三彩韵
山村一天一个样
绚丽之花——唐三彩
如何鉴定瓷器的真伪
艺术衍生品不等于艺术仿品
论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与鉴别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沉寂山村崛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