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存在的公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09-22李鸣镝

卷宗 2011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对策

摘要:论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存在的几个方面的公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毕业生;推介活动;公关问题;对策

就业“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存的事实。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不够,找工作面临重重困难,甚至出现了严重待业的情况。这使高校毕业生产生了许多就业困惑和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开展推介活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就业的平台,能为他们找到一个较好的就业方向,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可靠的就业机会。推介活动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推介在“双选会”上起着重要作用。自90年代初开始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以来,与计划分配相比,毕业生就业的自主权得到了尊重,同时也保证了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高校毕业生可以有针对性选择较合适自己的岗位,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才。不管对大学毕业生本人还是用人单位,都得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双向选择过程中,“推荐”从开始起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向选择的效果。高校如果不能针对性地做好推介活动,就会出现“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的人才,毕业生选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双选活动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推介活动为高校毕业生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也为今后毕业生就业奠定基础。因此,推介活动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搞好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势在必行。

通过对桂林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十几所广西本科、专科学校的调查,了解到许多高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都邀请许多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双选会,开展推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论文根据调查的情况从公关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1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存在的公关问题

高校在毕业生推介活动方面存在的公关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推介活动的人员参与面窄

许多高校根据毕业班学生的需要,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找工作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就业教育主要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由开设课程的老师和毕业班的辅导员负责。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和辅导员一般都不是学生所修专业的老师,因此,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来进行,从而使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上比较盲目,不能够了解就业上存在的一些比较细微的专业问题。参与推介活动的教职员工非常有限,除了校、院(系)主管领导、学工处、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其他人员参与的不多。学校应动员所有的员工参与推介活动,尤其是专业教师。

1.2对市场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未能较好地跟上社会需要

由于高校对市场的人才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具体,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未能较好地跟上社会的需要。一些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未能跟上实际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市场的人才需求的了解,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

1.3毕业生的应聘准备不够充分

高校毕业生在双选会上、在应聘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准备不充分,甚至不能流利地回答自己有什么特长之类的问题;有的同学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回答诸如转正后期望的待遇是多少时不知所措;有的同学未仔细阅读招聘方招聘的专业取向,投递资料时比较盲目;有的同学根本就没研究过招聘方的相关资料,提问不得要领。在礼仪、服装上不讲究、随随便便。在双选会上有的毕业生只盯着大单位、大企业。据大部分毕业生反映,认为只有去大企业才会有发展空间、才会有前途,才不会埋没人才,自己的能力才会发挥得更好。没有很好利用有限资源,对小企业不屑一看,其实,在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更大、还比较优越,更能体现出自己能力所发挥的最大限度,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盯着发达城市,而忽略了西部兴起正浓的企业。毕业生认为只有发达城市才会有前途,有出息。有些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应聘时缺乏自信。

2运用公关手段,搞好桂林航专毕业生推介活动

针对以上毕业生推介活动存在的公关问题,有以下几点解决的办法:

2.1 加强就业组织领导,加大就业奖惩力度,推动全员推介活动的开展

高校应明确校长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工处处长和院(系)书记为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第一责任人,充实加强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加强学工处的工作人员。为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考核招生就业处和考核系的重要指标,切实做到校长书记亲自抓、学工处处长主要抓、系主任分头抓、全校上下一起抓。实行“三个不得”:一是全校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考核指标的,学校校长书记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不能评为各类先进个人;二是院(系)部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考核指标的,院(系)部领导当年不得考核为优秀,院(系)部不得评为当年任何先进集体;三是毕业班的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所在院(系)部平均考核指标的,毕业班的班主任当年不得考核为优秀。

修订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加强学校对招生就业处、院(系)部的考核奖惩,建立个人激励机制,动员全校教职工(尤其是专业老师)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和落实工作,做到全员关心支持和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

2.2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改,培养人才

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行“就业两挂钩”:一是实行就业与招生指标挂钩,凡是当年就业率达不到30%的专业,原则上当年本专业停止招生;凡是当年就业率超过30%而不够60%的专业,原则上减少招生指标;凡是连续三年就业率都未超过40%的专业停办;二是实行就业与申报新专业挂钩,凡是对人才需求调研情况不清楚的新专业一律不得申报,凡是没有学校招生就业处签署审核认可意见的新专业,一律不得申报,凡是学校招生就业处经论证提出前景不太好的专业一律不得申报。

高校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改革。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求各专业要进一步充实健全有关行业、用人单位和相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专家的意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加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为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鼓励和组织毕业生考取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为毕业生进入社会、竞争就业岗位多办实事;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毕业生取得“双证”、竞争就业岗位提供重要的保证;四是针对社会需求逐步充实建立一支更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双师型”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五是根据社会需求大力配套开展包含毕业生就业指导在内的人文艺术教育,培养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毕业生的创效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技能,奠定毕业生的创造基础,强化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为更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2.3 毕业生要做好应聘的充分准备

高校毕业生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趋势,随行就市,找准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3.1要注意把握就业行情,准确定位

所谓“就业行情”,就是社会需求的“行情”。高校毕业生要了解社会需求的“行情”,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分析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毕业生应广泛搜集社会需求信息,信息越多,选择的范围就越大。毕业生择业时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条件适合哪些单位,二要着重考虑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而不应过于追求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确定一个符合个人实际的择业方向,进而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2.3.2 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

高校毕业生要在应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应聘中从容大方、得心应手,从而获得就业的机会。

首先,要塑造个人良好的外观形象。一切要从“头”开始,高校毕业生要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学生身份和个人气质的发型,面试时头发要干净柔顺。毕业生着装要庄重、朴素、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的身份。女生可以化点淡妆,但千万不要浓妆艳抹。大学生要提早训练面试时的站姿、坐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样才能在应聘中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应掌握应聘的技巧。除了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外,高校毕业生还应注重应聘时的礼貌、说话的技巧。毕业生如果忽视这方面的训练就会吃亏,应积极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应阅读相关的书籍,并参加模拟招聘活动,锻炼自己的应答、反应能力,提高应聘技巧。

另外,良好的心态也是应聘成功的关键。如果毕业生对应聘缺乏信心,觉得自己缺乏经验,怀疑自己能否胜任所应聘的工作,往往会应聘失败。当然,良好的心态来自于平时的努力和训练,从大一开始,大学生就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增强自己的信心。临毕业找工作前,多参加学校、各院(系)举办的模拟招聘活动,积累应聘经验。如果没有提前参加训练,初次应聘难免会紧张。模拟训练对于调整心态十分有益,多次参加模拟训练,应聘时就能应付自如。择业受挫后不可灰心丧气,最重要的是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找出差距,完善自己,重新定位,重新择业。

此外,要把握时机就业。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时效性,把握好时机对择业的成功很重要。一般来说,元旦前后至春节前后是大学生求职的最佳时段。这期间,就业信息多,招聘活动多,抓住这一时机落实工作单位是最明智的选择。当有几个单位同时可以选择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时,应征求父母、老师的意见,抓住择业良机,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存在的公关问题,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对搞好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有着直接影响,对推介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搞好毕业生推介活动上应结合学校的情况以及外界环境,不断地做出调整,努力做好每一届的推介活动。

参考文献

[1]郭玲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

[2]曹鸣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3]王杰生.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9(4)

作者简介:

李鸣镝(1970-),女,广西博白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公关文秘教研室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公关文秘。

猜你喜欢

毕业生对策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