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诚信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09-22胡慧娟耿芳芳
胡慧娟 耿芳芳
摘要: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被人们称为“不拿警察工资的经济警察”。随着我国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已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是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管理部门了解经济信息,并据以评价经济效益、做出投资决策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和国家的宏观决策。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各种会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阻拦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会计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会计行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从健全法律法规,从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等各个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原则建设,维护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
关键词:信用缺失;危害;维护会计诚信;措施;作用
美国“安然事件”、 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使会计诚信问题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银广夏、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像一枚枚重磅炸弹,在我国会计界炸开,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会计危机,会计的信誉已受到了严重损害,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何重塑会计的诚信,成为目前不仅是国内,也是世界各国会计界所有人士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美国颁布的萨尔班斯法案、及我国新会计准则等文件的出台,就是各国致力于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有力诠释。
一、会计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条件。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作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
其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阿克洛夫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来解释了这一点,他认为:由于卖者比买者对车辆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使买车的人难以完全信任卖车人提供的信息,因而试图通过低价来弥补其信息上的损失;因买者出价过低,卖者不愿提供好的产品,从而导致次货的泛滥,最终导致高质量的产品从市场中退出,留下来的只是低质量的产品。在当前我国的会计市场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加之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升降,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由于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虚假信息供给的增加,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形成“虚假会计信息--大量需求---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怪圈。
(二)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追求虚假经营业绩,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家”,虽然企业内部均形成了包括职代会、党委、工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董事会高高凌架在上;董事长或总经理大权独揽,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等等。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可见,企业结构的缺陷,片面追求虚假业绩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三)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
(四)处理不严,监管不力,成本效益失衡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在执行中真正受到处罚的却很少。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法》),其他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金”(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
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五)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中饱私囊; 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之甚远,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重塑会计诚信对策
(一)重塑会计诚信,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解决国有股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就必须通过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
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充分体现企业的独立性,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条件。企业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就很难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二)重塑会计诚信,要加强法制和监管力度,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除行政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力除造假之风,使其望而怯步。另外,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
束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重塑会计诚信,要尽快出台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公司法,搭建国内会计诚信的平台。
1、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2、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3、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出现诚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就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四)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信誉才起作用。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诚信更是每个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法及其配套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省会计学会。财会纵横[J].2002
[4]江泽民。十六大报告[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1
[5]蒙丽珍、韦善宁编著。会计行为规则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乔彦军。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杨兴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上海会计,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