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2011-09-2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1年12期
关键词:竞争力江苏贸易

■ 陈 钰 陆 勇 杨 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是中国沿海经济大省,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信息服务贸易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目前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研究其今后发展的路径,对做大做强江苏服务贸易,提升江苏经济增长质量,赢得经济发展新优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江苏信息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从发展趋势来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外部需求减弱,给中国的服务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了12.2%,但信息服务贸易的增长率仍保持正值。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0年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比上年同比增长43%,2011年第一季度增长了38.9%;2005-2010年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增长了5.17倍,年均增长30.2%。

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带动下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势头。据江苏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出口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1.69%,但由于进口基数较大,仍然呈逆差状态。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2010年江苏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猛烈,其中2010年1-2月份同比增长59.9%,信息服务贸易增速为252%。2005-2010期间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比上年同期年均增长35%,高于国家同期年均增长率,也远高于江苏省GDP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的复苏不均衡、一些行业的增长相对疲弱的状况下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表现出良好的抗压性。

(二)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结构占比分析

2005-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全国国际贸易出口总额平均比例不到10%,其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的平均占比分别为21.83%、31.97%、20.61%,平均增速分别为23%、10.3%、16%,信息服务贸易平均占比不到4%,但平均增速达到36%。2011年一季度,受国际不确定因素影响,运输与旅游服务的贸易呈逆差态势,同期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趋缓,信息服务的出口贸易却保持着近40%的强劲增长势头。

2005-2010年江苏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仅占全国服务贸易的3%左右,结构上也是以运输、旅游等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信息服务出口贸易的平均比重只占江苏服务贸易的6%左右,高于国家的平均比例。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出口迅速发展,2009年同比增长177%,位居全国首位,在金融危机中成为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江苏省的服务贸易结构有着朝着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演进的趋势。

(三)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根据2005-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外汇管理局每年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及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结构指数,对中国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计算和定量分析。

表1 2005-2010中国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2005-2010年期间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一直没有超过4%,其中2008年中国仅占市场份额的3.4%,而欧盟成员国的为58.3%,印度19.8%,美国6.8%,说明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很小,竞争优势很低。

从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TC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其他国家(2008年爱尔兰TC为0.92,印度TC为0.86)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8-2010年世界大部分国家的TC指数下降,但中国却保持一种上升的趋势,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说明我国信息服务贸易领域具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

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2005-2009年中国信息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处于0.8以下,与世界上信息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爱尔兰、印度的RCA指数一直都在2.5以上)相比,其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尽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信息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逐年提升,但是却始终幅度不大,因此中国还是属于信息服务贸易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

从 Michaely指数(MI)分析,2005-2010年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MI指数大部分数值为正数,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竞争力逐渐增强,说明中国企业已逐渐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家整体水平一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总体规模较小,国际竞争力还是很弱。

二、江苏省信息服务竞争力制约因素

(一)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处于弱势状态

金融危机前后的2005-2010年间,无论从出口贸易总量、发展速度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世界信息服务贸易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国内其他服务贸易产业如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等相比,竞争力也表现出较大的弱势。江苏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也不能独善其身,虽然信息服务贸易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由于与中国的信息服务产业一样起步较晚,整体规模较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表现出较大的弱势。

(二)领军企业欠缺,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与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品牌相比,“中国服务”功能项目比较单一。虽然江苏省的信息服务贸易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档次上与国际上知名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如微软、甲骨文等相比,国内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缺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知名品牌的领军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格局尚未形成,使得江苏省信息服务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和产业格局中的低端,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人才供需体系矛盾,缺乏富有国际经验的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

信息服务贸易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大多是通过人的智力完成服务的全过程。开展信息服务贸易十分需要那些具有“硬技能”(学术背景、语言技能、服务交付能力)和“软能力”(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国际经验与文化相似性)的综合素质的中高端人才,而目前江苏由于这种高素质、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不足,使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四)国内外竞争环境激烈,缺乏渠道和拓展

由于地缘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伙伴主要是日韩等东南亚国家,而与欧美之间却没有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使得欧美企业对江苏信息服务企业的开发能力了解不足,在欧美国际市场获取信息服务订单上比较困难。印度在抢占了欧美市场的基础上,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开始重视日本和韩国市场,成为江苏发展服务外包的主要竞争对手;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以人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势,正成为江苏信息服务贸易新兴的竞争对手。

江苏地处我国区域竞争最激烈的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等省市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都在把发展重心转向服务外包行业。特别是上海,具有国际化商业环境、多语种的教育资源、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知识产权法庭的优势,凭借其成熟的制造外包经验,广泛的国际合作、优良的硬件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支持的实力,对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挤占效应。

三、提升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信息服务贸易已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点而成为江苏发展的重点。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

第一,落实产业政策,完善信息服务贸易环境。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一系列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江苏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完善产业环境,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撑、专利保护、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加强集成和扶持,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第二,调整和优化信息服务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整体业水平。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信息服务企业加快与制造企业的融合,重点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服务及数字内容服务。积极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信息服务的业务渠道,优化信息服务内涵,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第三,集中优势资源,确立品牌效应。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推动江苏信息服务贸易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培育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的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提高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创新和发展江苏信息服务品牌形象。

第四,深化对外合作和交流,提升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通过建立、拓展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外向型步伐,推动信息服务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是加大招商力度,与有关部门联手,在欧美市场定点开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招商活动;二是吸引境外知名跨国服务贸易公司在江苏投资设立分公司或接包中心,或通过位于江苏的离岸信息服务中心接包;三是充分发挥在江苏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利条件和欧美华裔工程师的人际关系,在欧美国家设立信息服务贸易中心、加入海外技术联盟、从国外上游信息服务贸易发包商直接接受订单。通过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江苏省服务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的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五,实施人才战略,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端信息服务人才来江苏就业创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充分发挥江苏教育科研资源的优势,整合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培训资源,重新审视教育的学科结构和比例设置,更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和动手能力。逐步建立信息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信息服务贸易人才的实战性培训和订单式培养,为信息服务贸易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1]赵书华,韩菲.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基于竞争力指标的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09.2

[2]耿乃凡.江苏省服务业、服务贸易的特征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3]田奎.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9.12

[4]李尚峰.江苏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评析[J].商业研究,2008.10

[5]江苏省商务厅.江苏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0[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竞争力江苏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江苏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