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09-19黄冬媛
黄冬媛
(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我国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是由多种慢性疾病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导致机体的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功能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几乎是所有肾脏疾病或继发于全身疾病而影响肾脏的最后均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血液透析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透析技术和透析方案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患者生存时间较前延长,据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年病死率约为25%[2],生存率已不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唯一标准,提高患者在透析期间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人们的日益重视。因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并且不同行为阶段以及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和动机都是不同的[3]。因而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所谓的阶段变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不同的干预对象所处不同的行为阶段以及相应的心理需要所设计得干预方案,以指导患者危险行为的一种干预[4]。为了探讨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长沙市第三医院针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以TTM为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阶段变化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男患者53例,女患者33例;年龄26~79岁,平均为(52.3±1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平均5.8年。原发病症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高血压肾病19例,糖尿病肾病15例,红斑狼疮性肾炎3例,慢性肾盂肾炎14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已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②经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③年龄在18岁以上;④病程≥1年;⑤排除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恶性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1.3.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以TTM为指导,依据患者所处所处不同的行为阶段以及相应的心理需要制定干预策略和具体内容,将其过程分为前思考期、思考期、准备期、行动期以及维持期5个阶段,形成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transtheoret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TNIM)。具体干预方案:①前思考期与思考期:提高认识,进行心理疏导。应做好患者家庭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工作,首先应多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属认识,使其知道良好的家庭支持可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次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尊重和理解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平等互信的护患关系,从而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并相应的协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同时加强疾病与透析的相关知识的宣教讲解,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科学地认识疾病,不畏惧疾病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群体教育1次/周,60~90min/次,个体教育每周1次,30min/次。②准备期:饮食护理及指导:介绍并使其知道水、盐的摄入,热量热能主要来源,蛋白质的供给原则等摄入方法以及技巧,自我记录饮食,并制定个性化饮食摄入计划。群体教育1次/周,60~90min/次,个体教育1次/周,30min/次。③行动期与维持期:护理咨询网络及增强管理:组织病友会,建立患者咨询网络,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并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嘱咐患者加强营养,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做适量运动,增强自我预防保护的意识。组织病友会,1次/月,60~90min/次,个体咨询,1次/周,30min/次。
1.4 评价标准
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应参照SF-36生活质量量表[5],在透析1年后分别从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得分、一般感情指数这4个方面体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共有l6项内容,其中8项满分为5分,另外8项满分为10分,若总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就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状况较前都有所好转。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且干预组患者的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s)分
组别 例数 情感得分 一般感情指数 健康指数 生活满意度干预组 43 49.72±9.65 8.32±1.34 10.32±3.56 9.21±1.76对照组 43 32.98±7.36 4.87±1.17 6.89±2.33 6.43±1.9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因为肾病的隐匿性极强,只有当各种病已经造成了肾脏的巨大损伤时(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才有一系列综合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采用综合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由于透析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导致体质虚弱,并产生各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问题,常规的护理方法就会显得不够人性化。对透析患者而言,延续生命早已不再是治疗的唯一目的,生存的质量与品质也同样是他们所追求的。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1984年提出的TTM理论已被证实行之有效,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戒烟、控制体重以及调节饮食等诸多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TTM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都需要经过前思考期、思考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五个期,同时伴有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变化历程和相应的需求。有研究认为,要想成功的取得行为改变,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行为改变的阶段性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质弱,多需终生维持透析,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精神心理问题,他们在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透析治疗的患者大多需要担负巨额医药费用,在生活上还需要家人的帮助与关怀,因而漫长的病程会造成他们的性格过于敏感,并且情绪激动易怒、抑郁甚至精神萎靡。因而在前思考期与思考期应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得到家人的关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各个系统均会受累,会导致蛋白丢失、全身血管硬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疾病,因而饮食以及饮水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准备期必须对患者进行饮食的严格护理及指导,组织患者进行营养知识的宣教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应随时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病情,因此在行动期与维持期组建护理咨询网络并增强管理,从而给予患者问题的及时解决,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TTM 作为指导分阶段干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减轻了心理负担,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1]金彩玲.对本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88-89.
[2]龚华德.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透析治疗现状[J].肾脏病与透析肾脏移植杂志,1999,8(2):74-77.
[3]Xiao JJ,O'Neill B,Prochaska JM,et al.A consumer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Tran 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J].Int J Consumer Studies,2004,28(1):55-65.
[4]Ruesch AC,Gilmore GD.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healthy heart program for women in a parish setting[J].Holist Nurs Pract,1999,13(4):9-18.
[5]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
[6]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