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埃早期陵墓建筑的天文与时空观
——以吉萨金字塔和濮阳墓为例
2011-09-18陈春红张玉坤
陈春红,张玉坤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论中埃早期陵墓建筑的天文与时空观
——以吉萨金字塔和濮阳墓为例
陈春红,张玉坤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吉萨金字塔与河南濮阳西水坡墓群(以下简称濮阳墓)为世界古代陵墓中与天体、时空结合紧密的现存实例。金字塔距今5000年,西水坡墓群距今6500年,二者均系上古帝王之陵寝,设计者借助当时的科学技术与天文学基础,刻画出两幅动人的“灵魂飞天”图,并将春秋分、季节等时间概念融入陵寝设计中,体现了古代两国人民的卓越智慧。
吉萨金字塔;濮阳墓;象天法地;天文;时空
陵墓建筑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反映,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自古以来中埃两国人们重视人死而灵魂不灭之观念,认为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依然生存。能否在死后借助陵墓使其灵魂顺利升天是古代帝王们不遗余力地修建其陵墓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夫(Khufu)金字塔代表了距今5 000年古代埃及社会陵墓建筑的最高水平,濮阳墓是距今6500年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位于北纬30度附近,均系上古帝王之陵墓①,且二者在与“天国”建立联系时呈现出诸多相似性:如参考的天体几乎接近,对死后灵魂升天的理解相似、对时空的认知具有统一性等,故将之作比较研究,这样便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中埃早期社会状态和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一、人神相通 法天设墓
金字塔与濮阳墓均与天文概念相联系。金字塔力求创造建筑群体与单体的“通天”之路,濮阳墓则模拟天国宇宙之真实面貌以助死者的灵魂顺利升天。
1.通天有路 象天有形——金字塔
吉萨地区共有十座金字塔,其中以第四王朝的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及蹲伏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为整个组群的代表。
古埃及人认为天地乃一体,人神可以相通。神居住在高处,人只要登上高处便可与神进行对话。人死后作为太阳神之子的法老可以化身为神。吉萨金字塔从群体布局到单体设计均创造法老灵魂通天之路。从组群布局看,吉萨平原的尼罗河、三大金字塔与埃及星空中的银河和猎户三星之间形成了对位关系,这是金字塔模拟天象的结果。比利时埃及考古专家罗伯特·鲍威尔认为:“……地上金字塔的排列方式,与猎户三星的排列完全相同,而且是完美无缺的,当时吉萨可以看见银河,而银河与尼罗河谷完全一样。”他甚至认为,若将这张天空地图向南北延伸,正好将吉萨高地的其他建筑结构极其精确地囊括进来,整个尼罗河谷是一幅巨大的星象图[1]。
金字塔内部进行了精确的天文点设计。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国王室两条通道分别指向了猎户星座(Orion)腰带上的尼他克星与天龙座(Thuban)α星“右枢星”(Constellation of Draco);皇后室南轴指向了大犬座α星“天狼星”(Sirius),北轴指向了小熊星座 (Ursa Minor)的帝星(Kochab)[2](见图 1)。这些指向不同天体的墓道,是助法老灵魂升天或与神沟通的通道。
2.众神归位 法天有理——濮阳墓
濮阳墓位于西水坡遗址群,遗迹包括彼此关联的4个部分。第一组是位于遗迹北部的45号墓,是整个墓群中最重要的部分。该墓穴南圆北方,东西两侧呈凸出的弧状。墓主为老年男性,头南足北,仰卧其中。墓穴周围葬有3位少年,呈不同角度摆放。墓主身边用蚌壳摆放3组图像:东为苍龙,西为蚌虎,蚌虎腹下尚有一堆散乱的蚌壳。墓主正北摆放蚌塑三角图案,三角形的东边特意配置了两根人的胫骨(见图2)。45号墓南端向南20米处分布着第二组遗迹,由蚌壳堆塑的龙、虎、鹿、鸟和蜘蛛等图案组成。第二组遗迹南行20米处分布着第三组遗迹,包括由蚌壳摆塑的人骑龙、虎、鸟的图像以及圆形和一些散乱的蚌壳。在这3组遗迹再向前20米处是31号墓。墓中葬有一位少年,头南仰卧,两腿的胫骨已被截去。
图1 胡夫金字塔四条通道与对应星辰
濮阳墓反映了一幅完美的“灵魂升天图”。1990年冯时先生在《文物》月刊上发表文章,他认为:“45号墓形为一盖图;墓南之圆弧形墓壁为春秋分日道即中衡;东西两侧的蚌龙和蚌虎为星空东宫苍龙和西宫白虎之象,墓主脚下的蚌塑三角形为北斗魁,紧接蚌塑三角形图案的东侧横置两根人的胫骨。这毫无疑问是北斗的图像。胫骨为斗杓,指向东方,蚌塑三角形图案为斗魁,指向西方。”中国古人很早将灵魂升天的思想与“飞龙在天”等观念相联系,历史上曾称其为“乘龙”,《周易·乾卦》云“时乘六龙以御天”。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神均不食人间烟火,对人类有着保护的职分。神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尊贤重能。人类对他们只有顶礼膜拜,不会有丝毫的不恭敬。因此凡人都想成仙,特别是那些已经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更希望升入天界,以保死后依然得到人们的敬仰。
该墓反映了天圆地方之宇宙模式及各居其位的青龙、白虎、北斗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神[3](见图2),清晰地表达着墓主人乘坐北斗车、由青龙白虎及各时间之神护佑着升入天境的愿望。
图2 濮阳西水坡45号墓诸神分布
二、天宇世界 天象有源
金字塔和濮阳墓与天体间的各种关系与古人观察星象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对夜空中斑斑点点、一明一暗的星辰怀有崇高敬意;对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等现象感到神秘莫测;对不可控制的雨雪风雷、天狼星偕日升等天象怀有恐惧,慢慢形成了从“观天”到“敬天”再到“畏天”的心理变化。于是,人们赋天以神格,视之为“上帝”。这种赋“天”以神性的特点在中埃两国均有发生,但神的性格及地位却有所不同。
1.银河星汉 天堂居所——金字塔
至少在建金字塔前,古埃及人已知晓北天区的众多星辰。从出土的棺盖上所绘制星图可确定:埃及人除了解北极星及附近的拱极星外,还认识包括天鹅、牧夫、仙后、猎户、天蝎、白羊等星座,且将赤道附近的星辰分为36组,每组包括一颗或几颗星,被称为旬星。
尼罗河为月亮之神,是埃及人生存的命脉。地上所有生命的起源都来自尼罗河,而人死后的灵魂也将会回到银河之中。太阳被称作拉(Ra)神,他是宇宙初始的创造力量,这种创造力量包括形体、精神或灵性等,使万物都具有朝气和活力,是充满生命力的统治者。星辰则以太阳神“拉”为中心,各自行使自己的使命。
猎户座在古代埃及是十分重要的星座,他是豺面人身的“奥西里斯”(Osiris)神的居所。奥西里斯神因掌管死后的人能否获得重生的重要命脉而备受人们尊重。天狼星(Sirius)是奥西里斯的妻子伊希斯女神的化身,它位于大犬座,是天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天狼星在古埃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天狼星与太阳在同一时间升起时(偕日升)尼罗河便会泛滥,因此人们对它十分敬畏。王后的墓室对应天狼星,正因为天狼星是它灵魂的归宿。
2.群星拱极 四象对位——濮阳墓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天象的观察由来已久,对未知天堂世界的向往推进了与“上帝”一样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各种神灵的出现。当天体崇拜逐渐加深,人们将带有神性的精神世界附加在各个天体中。早期的天空神灵是自然神或人们凭空想象的,在长期的心灵塑造过程中,人们渐渐为它们赋以至高无上的神力。后来统治者开始利用天象变化来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以达到统治目的,他们夸大诸神与天体的力量,并让苍生与之相连。于是,天国世界越来越清晰,井然有序的天神过着悠闲的生活,同时掌控大地精灵的命脉。从古迹斑斑的甲骨与口书相传的神话传播中可知,早期人类已勾勒出由诸神组成的天神体系。
在为天体命名之前,人们了解各天体的基本运行规律,形成了以紫微垣为中心,以四象五宫二十八宿为主干,构成中国天界诸神的主体框架[4]。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其两侧分称“紫微左垣”与“紫微右垣”,它们形成紫薇神宫的坚固城垣。而紫微垣中这颗亮星即为“帝星”。“紫微垣”又一重要星神为“北斗”星。“北斗”星作为古人观测天象变异、辨四时、定节气、正纲纪、查方位的重要参考星宿。因此《史记》中称之“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北极外围地球运行的黄道面上有众多星神,中国古天文学家将之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合称二十八宿。其中,每七个星宿被称为一个象,统称四象。“四象”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原始动物崇拜中,均被视为灵物或神物,将之与星座相联系,便产生天之四象。《礼记·曲礼上》记载:“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中国古代的天象崇拜直接催生了濮阳墓的形制和星象布置。45号墓穴南部边缘呈圆形,北部呈方形,符合上古人们所认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这种形制是古老的盖天宇宙学说的完整体现。墓穴南部圆弧部分经过复原并按墓穴实际尺寸计算,它是一张最原始的盖图,而且比根据《周髀算经》所复原的盖图更符合实际天象[3]316。
墓主仰卧南北,东辅以蚌塑青龙图象,西配辅蚌塑白虎图形,构成二十八宿中的东、西二宫星象,是四象中的青龙与白虎。
Agilent 1290 InfinityⅡ超高效液相质谱仪;Agilent 6470 Triple Quad LC/MS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XS205DU电子天平(梅特勒-特利多电子有限公司)。
墓主足下的蚌塑图形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下面摆放两根人的胫骨,从天文学的知识中了解到,古代的北斗星斗勺为三角形,于是有专家判断该图形为远古时期的北斗星。“北斗”一词是由位于斗魁的四颗亮星组成“斗”的形状而命名的。《史记·天官书》记载:“斗为帝车,运於中央。”由此可见,墓主脚下的北斗为帝王之车,意味着墓主的灵魂乘着帝车伴随龙虎直冲上天。墓主脚下与两侧的殉人象征三子,代表春分神、秋分神和冬至神,反映了分至四神相代而步以为岁的思想。墓穴之外,分布着朱雀、蜘蛛等图案,说明这些墓穴有着统一的星图布置[3]321。
综观濮阳西水坡陵墓群可以发现,这是一张反映了以墓主为中央“帝星”的星辰布局系统。青龙、白虎、朱雀等反映了天空中四象布局;北斗星反映了以帝星为中心的北斗神;白虎腹下的蚌塑图案反映着天上的众星辰。人殉三子反映着了春分神、秋分神、冬至神的位置,三子年龄尚小,符合太子、庶子等星辰布局(见图3),《尚书·尧典》记录二分二至四位神人正是羲·和的孩子。
图3 以帝星为中心的紫微垣与北斗星
三、时间宇宙 四维八向
自古以来,陵墓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最发达的科技。纵观两座陵墓,其陵墓布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概念、空间尺度的有效把握。发达的天文学为两国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一方面他们通过天文观察掌握了世界上最早的时间与空间测量技术;另一方面则产生了季节与重大节日的测算方法。
1.夜观天象 日查晷影
从金字塔和濮阳墓了解到,古代两国已具备了测定特定时间的条件。曾有学者表示:金字塔是古代的时间记录器。通过对塔顶日影变化的长期观测,人们可从中分辨出季节的更替与二分二至日。塔影在不同日期与不同时刻显示出的不同位置,代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
春分在埃及代表着重要的时间概念。春分日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跨过赤道到其他领域运行。古埃及学者认为,狮身人面像在每年春分时节,其面部正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这表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与时节紧密相连。
同金字塔一样,濮阳墓也反映出对时间的尊重。古人根据北斗星的运行规律可确定寒暑季候的变化。《鹖冠子·环流》记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由于北斗只能在夜晚看到,如需了解白天准确时刻,需更准确地掌握时令变化的方法。通过日影观察,古人很快掌握了日影的变化规律,创制了“立表测影”。最原始的表叫“髀”,它是一根直立于平地的木杆,杆影随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游移。《周髀算经》载:“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这表明:“髀”的本义既是人的腿骨,也是测量日影的工具。冯时先生认为:濮阳墓墓主脚下的北斗表现的是古代计时方法,既表达北斗的建时,又通过人的腿骨(髀)暗示“圭表测影”方法[3]378。
冯时先生在《中国天文考古学》中认为:45号墓中3具殉人摆放的位置非常特别,东西两侧殉人代表春分神与秋分神;北面殉人头向东南呈东偏南40度,正好对应冬至位置,为冬至神。《尚书·尧典》记载,古人当时已具备完整的文化观念:认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由四位天神分别掌管,即“分至四神”。位于遗址最南端的31号墓的主人是司掌夏至的神,而45号墓中的3具殉葬人则分别象征着春分神(东)、秋分神(西)和冬至神(北),四时的演变在这里表现得极其完整[3]404。
金字塔与濮阳墓所反映的时间概念,蕴涵着两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也表达出古代人们的文化和科学发展水平。
2.南北子午 东方西方
吉萨金字塔与濮阳墓均显示了高超的空间测量技术。吉萨金字塔与濮阳墓均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子午线,且十分精确。三座大金字塔成对角线排列,每座金字塔的四边对准了地理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精确程度令后人惊讶不已;无独有偶,濮阳墓的4处遗迹自北而南等间距地沿一条子午线分布,且异常准确,45号墓穴本身以墓主为子午线统一布局。据考察,金字塔时代对子午线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其中“太阳定位法”和“恒星定位法”是最常用的。而濮阳墓时代中国先民多采用“圭表测影”与观测北极星等方法测定子午线。
对两国人民而言,他们对方位有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东方“与”西方“的概念上。
古代埃及人对“东方”有着深刻的情愫,他们认为,太阳每日清晨从东方升起,代表着太阳神每日在东方复生。对于相信人死后会复生的古代埃及人来说,“东方”就是他们得以复活的生命地带,所以东方备受尊崇;相反,人们相信日落时太阳神死去,故“西方”为死亡地带,是不可触摸的地方。金字塔坐落于被认为是死亡地带的尼罗河西岸,其入口在东方,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中国先民在感知“东”、“西”两个方位的同时,获得了时间的观念——日出之时和日落之时,它们分别代表劳作和休息的开始。不但如此,先人们还认为,东方与春天相连,南方与夏季相连,西方与秋季相连,北方与冬季相连。因此,“东”、“西”既是一种空间观念,也是一种时间观念。对中国人来说,东方同样是最重要的方向。人们产生“东”的方位感是因为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太阳升起之时也是万物活动的开始。《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西”代表日落,亦为生命之终结。从礼制的角度讲,东方优于西方。
濮阳墓遗迹自北而南等间距地沿一条子午线分布。45号墓穴进行严格的方位区分,东为佼佼青龙,西为威威白虎,正中及北侧为墓主本人。蚌塑龙虎图及北斗塑象也各有指向,根据《史记·天官书》的记述,作为北斗斗杓的两根胫骨指向东方的龙星之角(杓携龙角),蚌塑三角形斗魁位指西方的虎星之首( 魁枕参首),方位密合[3]304。
四、魂魄世界 同源同构
通过对两座陵墓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清晰地了解了中埃古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天文思想等发展水平,并对具体的天体运行方式、天象特征、天文命名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濮阳墓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至少在史前末叶时期中国已有了四象或龙、虎内容。
金字塔力求通天以达到人神融合,最终使人的灵魂与神融为一体或使之羽化为神;濮阳墓则反映上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升天,此差异源于两国早期人们对生死概念理解上的不同。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暂时离开尸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灵魂会返回尸体后在阴间复活,并继续在来世生活直到永远。金字塔则是帮助法老的灵魂顺利升到天堂居所——猎户座的重要工具。另外,保存尸体三千年不坏亦为法老建造坚固金字塔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坚信,一旦尸体不保其灵魂便会消失,为此金字塔是贮存尸体的场所。中国人认为,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人死后灵魂不灭,可以升入天界,因此墓主希望死后与生前一样享受权势与富贵,故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以求得升仙。濮阳墓地上建筑尚未考察,故不能推测陵墓建筑是否与升天观念相通。但我们可以肯定,濮阳墓更多以“象天”即模拟天象的方法表达墓主升天的愿望。因为中国人自古相信,人死后肉体腐烂,人的灵魂与肉体相分离,各自回归自然。所以中国人并非着力保持尸体不坏,而是尽人力令死者安息。
从两座陵墓现存遗迹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如对建筑方位与时间的推崇,对古代测绘技术的高度重视,对天体星象的模拟等。这些相似性体现了早期两国人们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点。
首先,两国人民对天国世界思想基本相同。他们认为,天上的星辰为诸神化身,拥有非凡的神力并能控制和左右生灵世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其次,两国人民对灵魂之说有相似之处,认为人死后灵魂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升入天堂,并在来世继续生活。
最后,他们所信仰的星辰十分接近。一是这些星辰从空中的位置与亮度角度容易被肉眼观察,人们能掌握其具有的一些规律;二是濮阳与吉萨两地所处的地理纬度接近,该纬度观测到的北斗区域位于恒显圈,数千年前此位置较今日更接近北天极。这样的有利观测条件,使两国人民更多关注北天区诸星辰,逐渐形成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环极模式。
四象为四维、四兽或四神。四维为四方,即东、西、南、北;四方又为四时,即春、夏、秋、冬。金字塔与濮阳墓之法天象地,既蕴涵着古代高度发达的天文学成就,又展现出当时建筑中对时间、空间的有效把握。二者的价值在于:建筑与古代丧葬、宗教、神学、天文学相联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注 释:
①吉萨三座大金字塔系埃及古代第四王朝的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门卡乌拉(Menkaura)法老的金字塔,而据考证河南濮阳45号墓为伏羲或颛顼之墓。
[1] 葛瑞姆·汉卡克.上帝的指纹:下[M].胡心吾,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373.
[2] Proceedings of the German-Egyptian Conference on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Faculty of Fine Arts,Minia University,17-18 March 2005.
[3] 冯 时.中国天文考古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04.
[4] 陈江风.天人合一观念与华夏文化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1996:13.
An Astronomy and Space-Time Discussion to Early Chinese and Egyptian Tombs
CHEN Chun-hong,ZHANG Yu-k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The Pyramids of Giza and Henan Puyang Xishuipo Tomb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uyang tomb)are existing examples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onstellations and space-time in ancient world.Pyramids built 5000 years ago and Puyang Tombs dating back 6500 years,they were ancient Emperors’mausoleums.Based on the science,technology and astronomy of the time,the tombs two touching“soul flying”maps were depicted,and equinox,seasons and other time concepts were combinned into the mausoleum design,reflecting the superior intelligence of the ancient people in both countries.
Giza Pyramids;Puyang Tombs;observing astronomical phenomenon and geography;astronomy;space-time
TU-098.2
A
1008-4339(2011)02-0133-05
2010-04-20.
陈春红(1977— ),女,博士研究生,讲师.
陈春红,historych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