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分析

2011-09-13韦晓静樊小东钱韶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2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体温计数

韦晓静,樊小东,钱韶红

1.河北省秦皇岛市中铁山桥集团医院药剂科,河北秦皇岛 066200;2.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秦皇岛 066200

近年来,随着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PK/PD 参数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PK/PD 参数理论在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PK/PD 参数理论指导下,观察左氧氟沙星静滴每日1 次和每日2 次的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更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86例,体重≤标准体重±20%,尿白细胞计数>20 个/H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 ×109/L;体温38℃。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52 ±17)岁;体重为(65.8 ±13.6)kg;平均体温(38.6 ±0.5)℃;其中,膀胱炎31例,肾盂肾炎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54 ±16)岁;体重为(66.7 ±14.3)kg;平均体温(38.5 ±0.52)℃;其中,膀胱炎27例,肾盂肾炎1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和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左氧氟沙星(商品名:迪诺新,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用药方法: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400 mg,静滴,1 次/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200 mg,静滴,2 次/d。两组患者连续给药7 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均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检查,用药7 d后复查。分别在用药前、用药3 d、用药7 d 进行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分别计数尿中和血中白细胞及血中性粒细胞,用药期间每日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1.4 评价方法[1]

将疗效判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 级,痊愈和显效属于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尿常规及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3 d 后尿、血中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体温>37℃的病例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 d 后两组,血、尿中白细胞计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例数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血、尿常规及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血、尿常规及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例数 尿WBC 计数(个/HP)用药前 用药3 d 用药7 d ?血 WBC 计数(×109/L)用药前 用药3 d 用药7 d ?血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用药前 用药3 d 用药7 d ?体温>37℃的病例数(例)用药前 用药3 d 用药7 d治疗组对照组P 值43 43 29.6 ±9.6 26.9 ±10.1>0.05 8.6 ±6.8 10.3 ±8.7<0.05 7.6 ±2.0 8.9 ±5.4>0.05 14.3 ±4.8 12.1 ±5.1>0.05 5.4 ±0.9 8.5 ±0.6<0.05 7.3 ±3.2 8.2 ±5.1>0.05 12.4 ±3.7 11.8 ±4.9>0.05 6.7 ±2.4 9.1 ±4.3<0.01 5.6 ±2.6 8.2 ±4.6<0.01 43 43>0.05 6 17<0.01 27>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周围静脉炎2例,胃肠道不良反应2例,全身皮肤瘙痒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能与细菌的DNA 回旋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通过阻碍细菌DNA 的复制发挥抑菌作用。该类药物现已发展到第四代,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产品,也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加氟喹诺酮药物[2]。

氟喹诺酮类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多数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PAE)和较高的组织浓度,且PAE 值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评价此类抗菌药物预测耐药性和抗菌活性的重要PK/PD指标为: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3]。临床要根据各类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确定药物的PK/PD,以不同药物的PK/PD 参数为基础制定安全、有效、经济的给药方案,并以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或效应来校正该方案,从而取得理想的抗菌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耐药的产生,使患者获得最大利益[4]。

左氧氟沙星疗效主要取决于峰药浓度(Cmax)与MIC 的比值以及24 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MIC 的比值。因此,使用左氧氟沙星时,最大程度提高Cmax/MIC 比值及AUC24/MIC 比值,可加快杀菌速度,提高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另外,该药物后效应长,也支持安全前提下大剂量1 次/d的给药方式。左氧氟沙星的这些特征表明,该药1 次/d 大剂量给药可取得更佳的疗效。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杆菌等[5]。左氧氟沙星抑制细菌DNA 回旋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 复制,对上述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6]。

本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0.4 g 1 次/d 给药对中、重度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0.2 g 2 次/d 给药。并且,治疗组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857-1862.

[2]尹小毛,俞朝贤.广州地区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gyr 基因突变特点[J].现代医院,2010,10(1):30-32.

[3]李彦,杨学军.抗菌药物的pk/pd 参数及其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142-144.

[4]王宏.抗菌药物pk/pd 参数与临床给药方案分析[J].中国药师,2006,9(9):854-855.

[5]杜光辉,申正义,王洪波,等.武汉地区泌尿系统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3):176-179.

[6]周子祝,钱忠秀,周萍.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2):139-140.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体温计数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古代的计数方法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这样“计数”不恼人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