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分析

2011-09-10雷夏丽韩海燕

中国商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出口量进出口煤炭

雷夏丽、韩海燕/文

(作者:雷夏丽,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物流管理;韩海燕,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物流)

能源的国际贸易是能源生产与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展延,它既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能源经济发展状况,又能体现该国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关联程度。

能源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

能源进出口贸易是世界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的迅速传递,商品、资本的流动比过去快得多,世界经济已越来越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进出口贸易就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于能源本身特有的属性,由于对能源需求的普遍性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决定了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进出口贸易。有的国家通过进口能源产品解决本国资源的短缺问题。如日本所需原油的99.8%,煤炭的83%是靠进口解决的。有的国家虽然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但缺乏其他资源,通过能源出口,换取资金、技术、设备和所缺的资源,用以发展本国的经济,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有的国家能源产品有进有出,用以调剂本国的能源结构。因此,能源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意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能源进出口变化很大。煤炭出口从50年代到60 年代每年只有200万吨左右,1975年突破300万吨,以后迅速增加,1985年达到777万吨。石油的进出口变化更大,在1962年以前,中国所用的原油大部分靠进口,1962年实现石油自给,以后石油出口逐年递增,1985年原油出口量达到3003万吨,占当年原油产量的1/4。近几年能源出口额约占出口总值的1/4,能源正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用这些资金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及高耗能原材料,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的能源建设。在国家改革开放总政策的指导下,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变得越来越活跃。例如采取招标、中外合资合营、向外国银行贷款等办法,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用这些资金加速能源的勘探和开发,开采出来的能源产品,有一部分将用来偿还外国投资或贷款。当前中国能源供应比较紧张,能源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发展能源进出口贸易?如何发展能源进出口贸易?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能源进出口贸易已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一种“新能源”。因此,在国内能源供求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放松能源进出口贸易,相反地还要扩大和加强。当然,中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而人口又众多的国家,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主要应立足于国内,不能像日本等国那样主要靠贸易来解决,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利用能源进出口的这种国际效益。出口是为了进口,一个国家出口量的多少取决于进口的需要。中国的“四化”建设需要能源,但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能源出口正是换取国外资金、技术的需要。目前国内能源供应紧张是在持续增产情况下的紧张,只要采取正确的政策,理顺能源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关系,利用市场机制抓好能源的生产和节约,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就会较快得到解决,继续扩大某些能源产品进出口是完全有可能的对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和方法,应认真总结、改进,以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1.要逐步调整能源进出口的方针。

要改变过去能源产品只出口不进口的单一模式,而应根据国内和世界市场的需求,采取有进有出的模式,即将“产量一出口二国内自用”模式改变为“产量+进口=国内消费+出口”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利用我国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充分发挥能源进出口的国际效益。因为沿海有些地区的能源市场价格已接近国际市场价格,可以进口能源产品,一部分自用,一部分经过深加工出口,从而逐步做到有进有出的平衡。

2.逐渐改变我国能源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国际能源市场一段时间以来,供过于求,一次能源产品价格下跌我国能源产品出口总的趋势应是逐步减少初级产品的比重,扩大加工产品的比重。初步设想,可以先从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实行,然后逐步扩展到内地,建议及早在沿海地区或现有的石化基地,建设几个原油加工基地,加工国产、进口的原油。当然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到本世纪末国家需要外汇,在价格有利的条件下仍可对日本等传统的用户出口一定数量的原油及成品油。

3.能源进出口贸易在方法上应采取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方式。

为了吸收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在利用外资方面除了借贷,中外合资、合营企业以外,还可以允许外国独资企业单独投资;在合作内容方面,除了合资合营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外,还可以合资开办能源加工工业;在偿还方式方面,除了以煤、原油等初级产品偿还外还可以以能源加工产品及其他工业产品偿还。此外,还要不断开拓能源产品市场,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长期的贸易协定,使能源贸易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国能源进出贸易发展的策略与展望

中国能源市场是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能源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9.56%和9.60%,生产量和消费量在世界排名中均居第3位,我国主要一次能源品种煤炭、石油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4.3%和4.76%,在世界排名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5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量日益扩大,作为我国重要进出口物资的能源,其进出口贸易量将不断加大,正确分析我国能源进出口前景,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进出口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我国能源进出口前景分析。

我国能源的进出口产品主要是石油和煤炭,下面分别对石油和煤炭的进出口前景进行分析,并重点对煤炭的进出口前景进行分析。石油: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品,其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我国一次能源产量和消费量的19.0%和15.0%。1950-1985年,我国石油出口量逐年增加。198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原油产量增长速度却相对较慢,导致石油出口量逐年减少,1991年比1985年减少19.3%,而与此同时,石油进口量却在逐年增加,1991年达到1250万吨,比1985年增长近12倍。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1994年原油及成品油净进口量达800多万吨。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预计199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1000万吨,到2000年,净进口量将在2000万吨左右。煤炭: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产量和消费量均占我国能源产量和消费量的近76% 。1980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1991年出口量突破2000万吨,1994年达到了22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此期间,煤炭进口量除经济极度过热的1989 年为29万吨外, 其余年份均在20 万吨以下, 进出口量相抵,我国煤炭净出口量基木在2000万吨左右。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供需状况缓和,资源比较充裕,为煤炭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1995年煤炭出口量将达2 500万吨,2000年将达40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煤炭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在亚洲,但欧洲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增加中国煤炭进口量。多方面的迹象表明,我国煤炭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引人瞩目。未来中国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亚洲和欧洲,其中尤以亚洲为主,而亚洲市场又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未来中国出口煤炭在亚洲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澳大利亚、南非、印尼、哥伦比亚以及俄罗斯。

2.我国能源进出口战略选择。

从我国能源供需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在本世纪的未来几年中,我国石油将以进口为主,煤炭将以出口为主,这种格局是由我国能源产需状况决定的,基本符合我国石油和煤炭的资源赋存情况。因为按照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我国石油可供开采23年,而煤炭可供开采250年。近几年来,国际石油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不断下降,1993年每桶的平均价比1992年下降约2美元,最低时每桶的价格只有13美元,1994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基本维持在1993年的水平上。尽管国际煤炭市场也比较沉闷,资源供给大于需求,但煤炭价格的降幅并不大,且目前已有所回升,预计在本世纪的未来几年,国际煤炭价格将稳步上升,这将有利于我国的煤炭出口。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但煤炭出口量仅居世界八大煤炭出口国的第6位,出口量不足世界煤炭出口总量的5%,与第一生产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近几年来,我国煤炭出口一直徘徊在2000万吨左右,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煤质不高、供货稳定性差、市场不够明确。为使我国煤炭出口迈上新台阶,必须采取相应的出口战略。

猜你喜欢

出口量进出口煤炭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煤炭
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15.2%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