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大会堂的长城画卷

2011-09-09

观察与思考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会堂政要人民大会堂

杜 军

人民大会堂的长城画卷

杜 军

人民大会堂为何要在一个月内赶制出面积为7000多平米的地毯?为谁准备了九边形的宴会餐桌?为谁制作出宽30、高8米的苏绣屏风?建成50多年来,哪一次接待成为大会堂最严峻的考验?人民大会堂究竟能够容纳多少期待和奇迹?

2006年11月,非洲大陆的48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随行2584人次,将亲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里为“南南合作”发表演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交往50余年来史无前例的盛会。为了迎接这个规模空前的盛会,大会堂接到了十分具体的接待任务。说起来,这些任务十分简单:迎接一个盛会;准备一张桌子;铺设一块地毯。

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在北京城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出日落之间,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诞生。就在会议召开前夜,奇迹发生了。7000平方米的大厅被48块地毯铺就了一片红色;20米直径的巨型圆桌,平平稳稳地落在红色地毯的中央。2006年11月4日,当国家主席胡锦涛和48个国家首脑、政要步入这座厅堂的时候,一切都已就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博得了全世界的喝彩,这座殿堂里传奇的巨型会议桌,和超大面积地毯也为各国元首、政要们以及全球的媒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望的国家博物馆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牌分分秒秒跳动的数字告诉人们时光已经进入2008年,作为处理重大国务活动重要场所的人民大会堂,开始紧张的筹备北京奥运会的接待工作。北京奥运会,是全球的盛会,218个国家的元首、政要、运动员代表要在人民大会堂里相聚,同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进餐。这在人民大会堂的服务接待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人民大会堂的北大厅,这里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欢迎仪式的举办地点。按照仪式的设计要求,在北大厅和汉白玉楼梯之间,新安装一道自动屏风。一幅长约30米,高约8米,描绘中国万里长城的苏绣作品,作为屏风安装在这里。8月8日那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这幅长城画卷前,迎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国首脑和贵宾。

按照要求,以往这种千百人分作若干餐桌的作法,在北京奥运会的欢迎宴会上,显然是不行的。那么,究竟用一种什么方式,让五大洲的各国元首和政要们,不分尊卑,比肩而坐,促膝交谈,使整个宴会厅成为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呢?欢迎宴会最初的方案是摆一个九边形,由九张长条桌组成。在九张长条桌的中间,设计了一个直径三十多米用鲜花组成的五环图案。这种异乎寻常的设计,在人民大会堂落成以来举行的宴会中,还是第一次。这个方案在主办方进行的一次演练后,发现九边形的布局方案有缺陷。葛荣登说:九边拉出来的间距,这边到对面可能有五十米以上,因为整个招待会一个小时要完,如果我们主要领导敬个酒,如果走一圈下来至少要四十分钟,那整个中午敬圈酒,时间就完了。如何合理、科学地摆放这九条长桌,如同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横在主办方面前。时间就在人们的焦虑和思索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在人民大会堂为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的时候,北京,也进入了出现惊喜最多的时期。

所有关于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信息,一日紧似一日从各种媒体上传出。人民大会堂对面,国家博物馆前的倒计时牌的日期逐步走近北京奥运会召开之日。此刻,人民大会堂的筹备工作经过无数不眠之夜后,也到了享受收获的日子。在众人的注目下,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和汉白玉楼梯之间,一道精美绝伦的苏绣自动屏风,按照设计,完好地镶嵌在长约30米,高约8米的空间内。使万里长城生动地呈现在会见大厅的中央。

新浪/博客

猜你喜欢

大会堂政要人民大会堂
图看天下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幕后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幕后
一座大会堂的消失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那些 不会说话 的国际政要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人民大会堂建造之谜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幕后故事
瞧这造型,政要们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