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安周公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及其区系特征

2011-09-08丁春邦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山植物区系区系

周 平,丁春邦

(1.四川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局,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1 自然条件概况

雅安周公山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四川雅安市区南,周公河畔,青衣江环绕其东、北两面,属邛崃山脉向南支系,最高海拔1742.6 m,呈南北走向,长9 km,最宽处3 k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2℃,7月平均温度25.3℃,1月平均温度6.1℃,极端最高温度37.7℃,极端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水量1774.3 mm,年平均蒸发量1011.2 mm,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年平均日照时数1039.6 h,年平均无霜期304 d;土壤为山地黄壤。因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山野间的植物群落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到目前为止,对该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尚未有详尽的研究。为此,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周公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了汇总与分析。

2 植物区系组成与特征

2009年至2010年两年间,采用样线踏查法,对周公山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根据调查和资料查询与标本鉴定[1~3],按吴征镒关于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4],以科为单位对森林公园内的种子植物进行区系特征分析。

2.1 科的组成分析

周公山现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85科,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科、种总数的28.2%和1.1%,占四川种子植物科、种总数的44.5%和3.2%。其中裸子植物4科8种,被子植物81科263种,包括双子叶植物70科207种,单子叶植物11科56种(表1),说明周公山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表1 周公山植物类群组成Table 1 Statistics on position of vascular plants in Zhougong Mountain

2.1.1 科的数量分析

周公山森林公园种子植物超过20种的有2科,分别是禾本科(Gramineae,23种)和菊科(Compositae,21种);10种~20种的有4科,分别为蔷薇科(Rosaceae,15 种)、豆科(Leguminousae,14 种)、百合科(Liliaceae,12 种)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10种);5种~9种的有5科,2种~4种的科最多,有44科;只有1种的有30科。

2.1.2 优势科分析

优势科是指种类众多,并且在植被或植物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科,因此,一个区系的优势科必须满足一定的数量标准。优势科的数量及种类,对于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种的多少可将周公山的85科种子植物划分为单型科(只含1种)、少型科(2种 ~4种)、中型科(5种 ~9种)、较大科(10种~20种)、大科(超过20种)5个等级。周公山单型科占总科数的35.29% ,但仅占总种数的11.07%;少型科占总科数的51.76%,占总种数的43.54%;中型科占总科数的5.88%,占总种数的10.33%;较大科占总科数的4.71%,占总种数的18.82%;大科仅占总科数的2.36%,却占总种数的16.24%(表2)。可见少型科是周公山种子植物的主体,区系的优势现象不显著,但也存在多数种集中于少数科的分布特点。

表2 周公山种子植物科的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n family size of seed plants in Zhougong Mountain

由此,说明周公山地区没有绝对的优势科,11个大科、较大科和中型科是周公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相对优势科。按含种数的多少顺序依次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usae)、百合科(Li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五加科 (Aral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桑科(Moraceae)、天南星科(Ar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这些科所占种的比例也较大,占总种数的45.39%,是组成灌木和草本群落的主要成分。这些相对优势科的分布区类型有3种,即北温带分布(含2科)、世界分布(含4科)和泛热带分布(含5科),这充分体现了该区系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2 地理成分分析

按吴征镒关于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4],将周公山的种子植物85科分成10个类型和5个变型(见表3)。

2.2.1 世界分布科

世界分布有18科,占本区总科数的21.18%。木本植物主要以蔷薇科(Rosaceae)为主,如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李 (Pruntis salicina)、桃(Prunus persica)等。草本或半灌木植物比较多,主要包括禾本科(Gramineae)、百合科(Liliaceae)、唇型科(Labiatae)等。周公山地区内世界分布种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最为典型种。该分布类型分布相当广泛,几乎从山脚到山顶都可以生长,在周公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以及植被组成上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等都是本区的优势科,这些科在 全球都有广泛的分布。

表3 周公山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Table 3 The areal-types of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Zhougong Mountain

2.2.2 热带分布科

热带分布有39科,占本区总科数的45.90%。本区热带分布科包括4种分布型,2种分布变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占绝对优势,共有34科,占周公山总科数的40.00%,而且在本区分布广泛,是该区系植被的重要成分。如五加科 (Arali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桑科(Moraceae)和天南星科(Araceae)。本区系成分主要以小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最为丰富,如大戟科 (Euphorbiaceae)、壳斗科 (Faggaceae)、桑科 (Moraceae)、山茶科(The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楝科(Mel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豆科(Leguminousae)等。草本植物有豆科(Leguminous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天南星科(Araceae)、鸭趾草科(Commelinaceae)等。除了泛热带分布外还有热带亚洲、大洋州和中、南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州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5个类型。由统计结果可见,本区热带分布型广泛,同时科占的比例最大。这也说明了热带分布类型在本区的重要地位,对区系性质和群落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2.2.3 温带分布科

温带分布有27科,占本区总科数的31.78%。本区温带分布科包括4种分布型和3种分布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要部分,有17科,包含种类较多,分布也较广,是该区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伞形科(Umbelliferae)、杨柳科(Salicacaeae)、杉科(Taxodiaceae)、报春花科(Primul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龙胆科(Gentianaceae)等。上述分析表明,温带分布科对本区系有较大的影响,也说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与温带的明显联系和历史渊源,同时和本地区的特殊气候有关。

2.2.4 中国特有分布科

关于中国特有分布科,采用李锡文教授[5]的观点,即以中国整体的自然植物区为中心而分布界限不越出国境很远,均列入中国特有分布类型的范畴。周公山地区中国特有分布科只有银杏科(Ginkgoceae)1科,占总科数的1.18%。银杏科是单型科,只有银杏(Ginkgo biloba)1种,所以认为该分布类型对周公山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作用不明显。

2.3 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2.3.1 区系成分复杂

周公山地区种子植物科总共有10个类型和5个变型,这足以说明其区系的多样性。周公山有种子植物85科271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种,被子植物81科263种,双子叶植物70科207种,单子叶植物11科56种。虽然绝对数量并不算多,但周公山面积比较小,所以植物资源还是相对比较丰富的。

2.3.2 区系成分优势分布不明显

周公山地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包括10个类型和5个变型,其中热带分布有39科(2-7分布类型),占本区总科数的45.90%,温带分布有27科(8-14分布类型),占本区总科数的31.78%,亦即热带性地理成分稍明显,这与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相符合。按种类的多少,74个单型科和少型科含有148种,占总种数的54.61%;而11个大科、较大科和中型科含有 123种,占总种数的45.39%。可见,周公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优势分布不明显。

2.3.3 地理联系广泛

根据表3的分析,周公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与北美、日本、大洋洲、非洲、印度、南美洲、热带亚洲、欧洲以及南部非洲都有联系,这种联系可追溯到联合古陆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这种联系中,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依次占本区系总科数的45.90%、和31.78%。这种现象反映了在世界植物区系统一起源的背景下,地史、地缘和气候变迁交互作用的结果。

2.3.4 区系成分古老

最原始的代表科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包括现在的北美、西欧、华夏植物区和安加拉植物区等。尽管在其起源和演化发展的问题上各有歧见,但少有不赞同北半球(劳亚古陆)起源的。首先,在联合古陆分裂之前就已出现的银杏目(Ginkgoales)、松柏目(Coniferae)、紫杉目(Taxales)等在本区系都有其后裔,如银杏、马尾松、三尖杉等。此外,多心皮类如毛茛科、木兰科、五味子科、八角科等类群,在本区系都有较多的种类分布,这些种系都是白垩纪,甚至三迭纪区系的后裔。其次,单型科和少型科丰富。单型科和少型科代表植物进化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新建立的,科、种尚未得以充分分化;另一个是古老科演化终极,只有少数残余种类。周公山地区85科中,单型科30科,少型科44科,共占总科数的87.05%,占绝对优势。这些都充分说明该区系成分起源古老。

2.4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6]、《四川珍稀濒危植物》[7]、《中国珍稀植物》[8]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9]的记载,周公山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分别是银杏(Ginkgo biloba)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是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l)、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和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种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表4)。此外,国家未确定等级而建议保护的植物还有三尖杉(Cephyalotaxus fortunci)、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等。

表4 周公山珍稀濒危植物Table 4 The list of rare endangered plants in Zhougong Mountain

3 结语

周公山是省级森林公园,种子植物比较丰富,有85科271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种,被子植物81科263种,双子叶植物70科207种,单子叶植物11科56种。该地区植物的地理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地理联系广泛,含有10个分布类型和5个变型,其地理区系优势分布不明显,热带性地理成分稍强,占总科数的45.90%。古老成分较多,单型科和少型科占绝对优势,占总科数的87.05%。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和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西康玉兰、厚朴和喜树,以及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领春木。此外,周公山地区还有不少的药用植物,如三七、重楼、金银花、淫羊藿等。因此,对周公山种子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开发价值。

[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一至八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编写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至五册及补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四川植物志(第一至十五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4]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 ~257.

[5]李锡文.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 ~384.

[6]傅国立.中国植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7]高宝莼.四川珍稀濒危植物(第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8]贺善安.中国珍稀植物[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9]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J].植物杂志,1999(5):4 ~11.

猜你喜欢

公山植物区系区系
清晏皖公山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木公山之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云南被子植物区系形成原因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
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
川中公山庙油田大安寨段致密储层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刻度区地质解剖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