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若尔盖草地沙化防治的几点建议

2011-08-15熊惠君周宇爝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畜群若尔盖沙化

熊惠君,周宇爝

(1.若尔盖林业局,四川 若尔盖 624500;2.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前言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若尔盖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湿地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29'~102°59',北纬 33°25'~24°80',总面积16670.6 hm2。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内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 m,最低海拔3422 m,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对于我国黄河、长江的水资源保护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湿地又是生物多养性最为丰富的宝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不容置疑。然而近数十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若尔盖草原,尤其在湿地周边开始出现不断扩大的沙化现象。原来的绿洲不断演变成沙漠,且有不断恶化之势,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与忧虑。

当前,若尔盖县土地沙漠化区域涉及10个乡(镇、场)30个村。据2004年沙漠化土地监测:有沙漠化土地面积62102.9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总面积的5.8%。比1999年沙化监测相比,沙化土地面积增加36524.4 hm2,每年以11.65%的速度递增。沙化速度十分惊人,形势严竣。全县受到威胁的草场面积已达13.5万hm2,共危及村庄30个(其中直接受害18个),公路30 km。若尔盖草原现已有草原沙化面积4.67万hm2,潜在沙化面积6.1万hm2,合计年损失牧草3.365亿 kg,年直接经济损失1009.5万元。由于土地沙漠化进程不断加快,沙漠侵呑草场,牧草质量降低,已经严重制约了全县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农牧民的生活改善和安全。

为了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的前提下,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必须对沙化地段开展有效的治理,尤其要阻止日趋严重的沙化现象。本文拟从分析造成沙化的原因入手,提出科学治理沙化有效手段。

1 沙化原因分析:

关于若尔盖沙化问题,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观点。包括自然因素如地层构造、岩性、区域气候、大气变暖,过度放牧、滥挖滥垦、沼泽疏干和鼠类危害等等各种原因。(康德纬);有人认为气候变化和载畜量是若尔盖草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1];也有人认为,泥炭开采、过度放牧以及鼠害猖獗等人类活动的干扰而破坏草场植被[2]。也有从植物群落的种类与分部的变化说明当地正经历着干旱化的过程[3]。

面对沙化的严峻形势,当务之急是找到行之有限的治理措施。为此应当找到造成沙化的最关键的原因,拿出最有力的有效措施,破解这一难题。本文认为,那就是畜群的严重过载和失去控制的野生草食动物的泛滥。

1.1 草原载畜量的过度增长

草原畜群过载是产生沙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生物群落系统,或者生态系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都有着其固有的进化与发展演替模式或规律。只有在发生强大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发展路径的改变,甚至退化。这种干扰,主要体现为大的自然灾害,除此之外就是人类忽视自然规律的破坏活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或群落,又都可以分成若干个营养层次,比如在森林里,树木下木等植物类群就是生产者阶层,而草食动物就是初级消费者阶层,肉食动物就是次级消费者阶层等等。其相互关系就是食物依赖和制约关系。这种层次的多少,取决于系统规模的大小,和系统所在区位水热条件。当然前者是主要的。因为规模的大小决定了系统生产者阶层的总生物量的生产规模。生物生长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能够维持多少下一个营养层次的生物群落的生命体数量。换言之就是系统每个层次的生物生长量决定了依赖其作为食物资源的下一个营养层次的生物总量,此即该生物层次对上一营养层次的承载量。

若尔盖草原,亦不能例外。在这里草本植物是生产者阶层。牧草的生长量决定了草原能够承载的草食动物总量(包括牲畜和野生草食动物),如果野生草食动物和家畜总量超过了草地的承载量,饥饿的动物就会拼命刨食草根,致使第2年萌发的牧草减少,地表失去覆盖,在沙质母岩的地质条件下,失去覆盖的土地就是沙质的暴露,引起沙化。这又带来牧草生长量的进一步减少,并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会引起大量草食动物由于饥饿而死亡,食草量大幅度减少,这时草地才能得到机会复苏,慢慢重新茂盛起来。但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平衡。

根据测试,我国牧区的草地载畜量大约为1.67 hm2左右可以养活1头牛或5只羊,而一混合头家畜(半牛半羊)需要1 hm2左右的草地。按若尔盖现有草场面积65.2万hm2计算,仅靠自身的资源具有维持65.2万混合头家畜的能力。但由该县的调查统计表明,现有畜群混合头数已远在百万头以上,也就是说至少已经使草原负荷超载了53%以上,2007年若尔盖县各类牲畜甚至达到120.22万混合头[4]。还应该指出的是,这种严重超载的情况已经连续了很多年,这里的母岩基质就是沙质,暴露的地面就是黄沙(假定不是沙质母岩,这里也会是另一种景象的荒漠)。最近几十年来,若尔盖草原由沼泽一半沼泽一草甸一草原一荒漠发展的趋势越来明显,尤以古河道上及其附近疏干了的沼泽更为明显[5]。

1.2 生态失衡的其他因素

前述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人类行为严重的干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的结果。但是生态失衡不仅只是畜群过载的这一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了人们过去大面积捕杀草原肉食动物,诱发草食动物的大量繁衍也是造成沙化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今年5月在若尔盖初步调查,在局部地区鼠兔的密度为:有效洞口700个~800个洞口·hm-2,密度120只·hm-2~130只·hm-2(通常1只鼠有6个~7个洞口)。其所在之处,土堆密布,洞穴四处可见。可见鼠兔的增值已达到何等猖獗的程度。由于畜群本已过载,这些过量增长的野生草食动物又大量挤占草场资源,使畜群食物的短缺更加紧张,进一步推进了沙化的严重程度。因此,野生草食动物的大量繁衍是沙化的助推器。加之高原草地本身就属于相对比较脆弱的生态体系。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正向干预措施就极难得到恢复。

至于其他种种因素,诸如气候变化说、温室效应说、地质条件说等,有的只是沙化的前提条件,有的则是一种渐变过程,远远达不到使沙化速度达到超过10%的影响力。为此本文提出了治理沙化的根本措施就是大幅度降低草场的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

2 若尔盖草场沙化的治理思路

2.1 大幅度减少自由放牧的畜群数量,迅速减少草场负担

这里所说减少畜群数量是指减少原有将畜群放入草场自由觅食的畜群数量,使之维持在草场的承载量之内。但是为了不减少牧民的收益,多余部分的家畜应当改为圈养,同时建立专门的高产牧草种植区,或与农业地区联手解决牧草供应的问题,甚至也可以采用与大企业联手解决牛羊饲料的供应。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停止对草场的破坏作用,也可使家畜的养殖水平得到提高,养殖周期缩短,增加农民和企业的收益。加快经济的发展。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尽快拿出对路的产品满足牧业的需要。同时与大型饲料产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2.2 强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功能

2.2.1 适度轮封,恢复更新

由于实行了前一措施,草地家畜数量低于草场承载量,我们就可以对已经遭到破坏的草场轮流行进封闭停牧。使局部沙化的区域得到恢复。在封闭管理期间也可以通过人为补植,调节水肥等措施加速其恢复。这里要强调的是最好的补植牧草应当选用当地的优良牧草,不要迷信所谓外来优良品种。

2.2.2 推广当地的成功经验

前期治沙若尔盖县对流动沙地采取围栏、造林、种草、沙障、施肥和管护措施;对半固定沙地采取围栏、造林、种草、施肥和管护措施;对固定沙地采取封育围栏、种草、灭鼠治虫、施肥和管护措施;对裸露沙地采取封育围栏、补播、灭鼠治虫和管护措施;对湿地恢复选择一些适宜的区域通过填沟堵渠、限制放牧等措施提高地下水位、增加湿地面积;同时选择牧户开展越冬暖棚及牧草基地建设,逐步引导牧户圈养牲畜。使治理区的沙化面积得到有效地保护,仅2007年~2009年,就治理各类沙地1600 hm2,按地类分:流动沙地 251.34 hm2,半固定沙地 228.2 hm2,固定沙地 124 hm2,露沙地 996.46 hm2。虽然治理速度目前还小于沙区蔓延速度面积。但是只要能够对这些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加上前述的综合治理手段控制沙化的蔓延,恢复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是完全有可能的。

2.2.3 注意草地生态系统完整食物链结构的恢复与培养

由于肉食类动物严重短缺造成的草食动物猖獗,因此必须严禁对鹰、狼、狐狸、鼬等肉食动物的捕猎、鼓励进行肉食动物的养殖与放归;与此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已有的草食野生动物进行有成效的扑杀。促成草地生态系统本身平衡功能的恢复。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即现在对野生动物都在实行保护了,进行捕猎会不会违法。其实,野生动物保护是基于大量物种已经遭到绝灭而提出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保护“物种”,并非只要是野生动物就要禁止捕猎。当生态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必要的调整无疑是不能少的。正如美国的自然保护区每年都要列出当年狩猎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样,也是为了调整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谋取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的正常手段。

在进行草食类野生动扑杀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草原啮齿类动物的习性。由于该类动物繁殖力极强,而且又具有由于受到胁迫时会更加强化其繁殖力。因此在捕猎时,最好进行区域性的彻底剿灭。否者反而会由于刺激作用诱发生物的超补赏特性,引起其种群数量的大幅增加。

3 沙化治理的措施

3.1 加强领导 我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若尔盖沙化问题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3次打电话或批示,要求抓紧治理若尔盖县的沙化问题。地方政府一定要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群策群力,相信沙化的治理就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3.2 科技先行 通过研究,拿出科学的治理方案,确保治沙的的方向正确;确保过载家畜的得到优质的饲料的方法;确保对过量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有效控制技术。

3.3 增加投入 为了解决已经发生的沙化的治理,也为了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能尽快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必须加大人力、资金和管理的投入。鼓励科学研究人员扎根基层多做实事,解决具体问题。

3.4 努力推进农牧结合、牧企联手 科技成果需要通过农区和企业的实施获得满足牧业发展需要的饲料产品。地方政府需大力加强吸引农区和企业与牧区联手的政策调控。招引有实力的农、企开发服务牧业的产品。这样既能对沙化的根源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沙化的问题,又能让牧民与农户、企业都从治沙过程中获益。实现在治沙过程中的三赢,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5 加强湿地保护区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对过量野生动物的控制和顶级野生动物的保护,促使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加完善,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加稳定。

[1]张顺谦,郭海燕,罗勇.气候变化和载畜量对若尔盖草地沙化的驱动力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07,(5):64 ~71.

[2]何池全,赵奎义,赵志春.若尔盖高原湿地草场退化成因分析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草地,2000,(6):11 ~16.

[3]王乾,包维楷,晏兆莉.若尔盖西部草甸的基本类型、特点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2):133~141.

[4]http://www.xbjjbd.com/ShowNews.asp?D_ID=3170.

[5]李斌,董锁成.若尔盖湿地草原沙化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3):112 ~115.

猜你喜欢

畜群若尔盖沙化
近3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羊疥癣病如何预防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绿龟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在若尔盖草原(外一首〕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大雨过后如何预防畜群疾病暴发
基于SPI指数的若尔盖及其临近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