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省市经济继续放缓
2011-09-08胡晓娟
文/胡晓娟
沿海各主要省市经济下行是受经济增长周期下行、外部环境、宏观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
沿海省市经济继续放缓
文/胡晓娟
沿海各主要省市经济下行是受经济增长周期下行、外部环境、宏观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
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和国内宏观调控趋紧的双重压力,沿海主要省市围绕中央“保增长、调结构和控通胀”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总体保持相对平稳。
一是主要指标逐步下行。GDP增速逐季回落。前三季度,粤鲁苏沪浙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0.1%、11.1%、11.2%、8.3%和9.5%,增幅分别同比下降1.5、1.8、3.2、3.2和3个百分点。除了山东相对平稳,其他4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自今年一季度以来逐季回落。工业生产步伐有所放缓。前三季度,粤鲁苏沪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14.4%、14%、8.6%、11.2%,增幅分别同比下降 4.6、1.3、2.3、12.3和6.3个百分点。消费实际增速放缓。前三季度,粤鲁苏沪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1%、17.3%、17.4%、11.6%和 17.2%,分别同比下降 1、1.3、1、6和 2.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实际增速下降幅度更大。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粤鲁苏沪浙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 9%、10.9%、11.4%、8.9%和9.7%,其中山东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广东核电(新能源)、高端显示LED、民用钢制船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9.6%、47.6%、26.9%;山东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三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上海成套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6.3%和14.3%;浙江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2.2%。产业集聚区等平台提升发展效益。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4.3%,比同期全省工
业高21.6个百分点;山东省级以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上海各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占全市工业的71.8%;浙江14个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实施,产业集聚区成为各省市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载体。
三是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所改观。房地产投资占比的投资结构尚未转变。前三季度,粤鲁苏沪浙房地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4.3%、25.6%、33.6%、7.2%、50.1%,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9%、15.7%、21.2%、46.2%和 31.4%,除了上海,其他4省房地产投资增幅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衣食消费占比仍然较高的消费结构尚未转变。前三季度,广东食品、服装等日常生活品保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1.0%和25.8%,上海吃穿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7%和10.1%,浙江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1%。
四是经济运行主体面临困难较多。成本高涨吞噬企业利润。前三季度,广东和上海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差距分别达到了3.8和5.7个百分点,大幅的剪刀差侵蚀了工业企业利润,广东和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同比增长5.8%和1.3%,浙江8月单位企业利润仅同比增长6.8%。融资难问题制约企业发展。广东79.6%的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其中33.4%的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0%以上;江苏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息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30.0%;浙江三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和小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均跌入不景气区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净支出同比增长36%。
总的来看,沿海各主要省市经济下行是受经济增长周期下行、外部环境、宏观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符合中央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宏观调控的目标导向。下一阶段,国际环境将更趋复杂,资源环境“倒逼”压力不断增大,经济潜在增长率可能出现下滑,如何实现经济在相对平稳增长中推进结构调整的难度愈加增大,将对各级政府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决策权衡提出更高的要求。
(供稿: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