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朴初:翰墨永留香

2011-09-07宋连庠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赵朴初

文/宋连庠

1991年,本文作者与赵朴初合影(陈邦织摄)

赵朴初赠送本文作者的墨迹

春宵寂寂,在晶莹台灯下,赏读上海古籍出版社面世的《赵朴初韵文集》,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均为我所喜爱,其中尤其是一首题为《辛未夏,奉酬陈莲涛先生惠赠(猫蝶图)》的五古,让我一边吟诵,一边又忆起辛未1991年夏,在京华赵府的“无尽意斋”与赵朴老欢晤时的难忘情景来。

辛未夏,我杏坛赋退,解羁一身轻,便趁游京华之便,打算先拜访心仪已久的佛学与诗词曲书大家赵朴初先生。晋京前,特遵照邓伟志老师的主意,求得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学者陈邦炎(字蕴之,朴老夫人陈邦织的胞弟)先生给朴老的亲笔信,内容主要介绍我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同时说明绘赠朴老的《猫蝶图》的“江南猫王”陈莲涛老人(1901-1994),系上海文史馆馆员,乃曾精绘《白猫黑猫图》送给邓小平先生受到称赞的那位90高龄的佛门居士,以便我面晤朴老。

记得那天是1991年7月28日,一清早,我披着雨丝,拎着小包,前往北京西城东绒线胡同朴老寓所。因与朴老素昧平生,事先又未约定,也不知此访能否相晤,并求得这位“一代书圣”的墨宝。也许是三生有缘,那天正值星期天休假日,朴老正在他的“无尽意斋”中,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李家振先生言事,当他展阅了邦炎弟的信札后,遂即出斋,立于绿树掩映的四合院北屋阶前,笑容可掬地热情迎客。朴老丁未1907年生,属羊,当时已85岁耄龄,却仍精神矍铄,步履轻捷。我随朴老入室,一起落坐于沙发,但见朴老神清气爽,容颜白皙,貌慈祥如菩萨低眉,谈风健而气韵十足,不由得心中庆幸,朴老颐龄可期也!

秀才人情纸一张

我这个年逾花甲的后生,奉赠朴老雅礼两件:一是90岁的“江南猫王”精绘的《猫蝶图》(谐音耄耋图)一幅,再就是我参与编撰的《赠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一册。

朴老先展画细赏,但见幅间老花猫与二彩蝶嬉戏栩栩如生,妙趣盎然,不禁连声笑赞: “画得好,画得好!90岁的人了,真是不容易呀!”当朴老闻悉莲翁也为佛门居士,与沪上明旸、真禅、光德等大和尚均为好友,而且不论沪上的“龙华”、“静安”等古寺还是宁波的“天童”、“阿育王”等禅林,均悬有莲翁敬绘的佛像或题书的楹联时,不觉心有灵犀,倍感亲切。旋又信手翻阅了《赠言词典》,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这书好,很有用,我要经常翻翻。”

我向朴老转达王元化(1920-2008)与夫人张可对他的问候。朴老说:“王元化很有学问。”我又转告: “王老师所以久未写信给您,一是担心您每信必回,累着了您,于心不忍。再则是为了避骗字之嫌。”朴老听罢哈哈大笑。事实也确如此。我曾在王元化先生寓所,拜读了已裱成长卷的朴老书信多页,均为毛笔直书。其信情意谦诚而富含哲理,其书铁画银钩而刚柔相济。一向顶真的朴老,写信也一丝不苟。为了及时回雁,不少信写于深夜或书于病中,这就难怪王元化要“于心不忍”了!

意趣相谐诉肺腑

缘于朴老平易随和,因而在一见如故的温馨里,我不觉直诉肺腑;“文革”前夕,我曾偕莘莘学子赏读过朴老的名曲《某公三哭》,还因朗诵该曲而荣获“第八届上海普通话教学观摩一等奖”,然而没料到,“文革”中却因之被诬作“为修正主义招魂”,遭到大字报的围攻,而挂上了“牛鬼蛇神”的“黑牌子”,吃了不少苦头。朴老听罢,不觉哑然失笑而感慨万千。朴老说:“《某公三哭》一曲,我也很喜欢。原来这三首散曲的题目,分别为《尼哭尼》、《尼又哭尼》和《尼哭自己》。后来毛泽东读了,就用铅笔在《尼哭自己》一题上,改作了《某公自哭》,这样在正式发表时就成了《某公三哭: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了。”我又欣幸地告朴老,“四凶”翦灭后,人心大快!我重返教坛和学员们一道,曾赏读朴老的《反听曲》(“听话要反听,魔怪现原形”)与怀念周总理的《金缕曲》(“转瞬周年矣”)。朴老闻之,瞬目扬眉,如遇知音。

谈及歇浦人士,朴老不觉神驰遐想,他请我回沪后代向古建筑园林诗书画大家“梓翁”陈从周教授问好,这使我忆起从周先生书斋“梓室”之北壁,悬有朴老丙辰1976年8月,为“奉酬”从周先生惠赠“墨竹”而撰写并书的一首七古:“壁上风来声簌簌,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梓人才,自是胸中有成竹,不写盲师写此君,虚心劲节似同伦。因缘明月三生石,惭愧真堂作记人!”此诗之诞生还有一段佳话。1963年6月,为纪念鉴真大和尚入寂二十周甲(共1200年)陈从周曾应邀赴扬州,协助前辈建筑名师梁思成设计“盲师”鉴真和尚纪念堂前之纪念碑,而碑文则为赵朴初以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身份,谨撰并书的,故诗中有句云:“因缘明月三生石,惭愧(自谦语)真堂(鉴真纪念堂)作记人。”其书格调高雅,凝重中透溢清逸之气,“梓翁”心甚宝之。

诗书只把结缘看

正欢叙间,邦织夫人冒雨购物归来,看了邦炎弟手书后,便询问沪上友好情景,不禁喜形于色,言谈十分恳切。邦织老师虽说已年过古稀,却思维睿敏,浑身充溢着青春的活力,还热情地半跪着为朴老和我摄影留念。

时近晌午,因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朴老下午还有活动,我便起身告辞,相约以后上海再见。握别前,我从包里取出册页,请求朴老赠书一幅,大师慨然俯允。

两天后,我去取字。朴老因外事交往不在家,其秘书宗家顺君交我墨宝两件,又香茶一袋,请我转交邦炎先生。字幅一幅是奉酬自号猫痴的莲涛先生的一首五言诗:“九十有童心,犹耽猫蝶戏。丹青拜嘉惠,挂壁增春气。平等视冤亲,待登欢喜地。号痴良非痴,画中无尽意。”

赠我的两小幅,一是宋代王安石的《归依赞》:“归依佛,弹指越三祗,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又书云:“—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连庠同志留念 辛未夏朴初(章)。”其书劲秀超逸,别具神韵,字里行间的佛学禅意,我略悟数分:“诸佛菩萨”离不开众生之源;凡大智大德者,必怀悲天悯人之善心。若真能心甘乐意并不辞艰险地为“众生”谋福益,作奉献,则定能“修成正果”。

流光如驰,一晃20年过去,朴老驾鹤西归,也已11个春秋。今宵又于台灯下,品赏哲人的墨迹,仿佛又添感悟。正是:寄意诗书翰墨缘,慈悲禅意记心间。赤诚播洒真善美,福乐祥和满人寰。

猜你喜欢

赵朴初
赵朴初“不做主”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及时代意义
赵朴初:凝神自是养生方
赵朴初修改陈毅诗词遗稿始末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民本价值面向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活动启事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繁华落尽显质朴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Christian Concept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