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认识的黎锦光

2011-09-07胡逸尘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夜来香唱片专辑

文/胡逸尘

老唱片是一本特殊的纪念册,留存着一代人风靡的旋律与歌声;老唱片亦是怀旧的最佳载体,珍藏着一代人的艺术情趣和信念。每每路过衡山路中唱原址和百代红楼,总会念起那些曾经的同事和老友。黎锦光先生在此工作时间最长,我们一起共事也近三十年。如今回首往事,遥念故友,常有“别梦依稀咒逝川”之感。

上世纪四十年代,老黎进入原英商百代唱片公司从事音乐编辑和作曲。五十年代入中国唱片厂后,一直出任音响导演,默默地为他人作嫁衣,在艺术上认真把关,音响上精益求精。他具有较深的音乐修养,又有敏锐的听力,录制过程中常常给演员以热情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艺术创作。许多作曲家和演员都很熟悉他、尊敬他,而听众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光阴荏苒,打开思绪闸门,忆之于一二。

1907年,黎锦光出生于湖南湘潭书香门第之家,黎氏八兄弟,他排行老七,家称七爷(他的好些作品即以“李七牛”署名)。黎门兴旺,人才辈出。大哥黎锦熙是著名语言学家,曾做过毛泽东国文老师。二哥黎锦晖是中国流行歌曲鼻祖、著名音乐家,同时开创了儿童歌舞先河,留下了不少优秀儿童歌舞曲。黎锦晖先生又是教育家,先后创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明月歌剧社、联华歌舞班等(即“明月社”,各阶段社名不一),造就了一代歌星和影星。另几位兄长在各自领域皆有建树,八弟黎锦扬是美籍华人作家。

锦光少年时,求学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后考入湖南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入湖南大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四一二”后躲过国民党清党,回到上海,进入他二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社”,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锦光在音乐上有其天赋,他是自学成才,在二哥那里学习乐器演奏和作曲。

1938年后,锦光进入英商百代公司任灌音部编辑兼作曲。当时,同在上海公司任职的外籍人士辛格对流行音乐、爵士乐很有研究,锦光便向其学习和声、配器等作曲技法,得益良多。四十年代是锦光创作的高峰期,他为电影配制了不少歌曲。如电影《莺飞人间》插曲《香格里拉》、电影《天涯歌女》插曲《襟上一朵花》、电影《恼人春色》插曲《钟山春》等。特别是由周璇主演的电影《西厢记》插曲《拷红》和电影《红楼梦》插曲《葬花》,歌曲刻画人物形象鲜明, 用音乐语言来突出歌曲的戏剧性,当年传唱一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为整理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唱片模版,老黎谈及其作品:共创编了二百余首通俗歌曲,在社会上能传唱流行的约有七八十首,其中《夜来香》《香格里拉》《慈母心》等影响较大。歌曲《夜来香》是黎锦光的成名作。“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怆”,两句巧妙运用音乐迭句,引入清新抒情的意境,接着“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音乐舒展大气,“夜来香,夜来香……”音乐结束在“咪”音上,真是意境悠远、回味无穷。此歌1944年由日本歌星李香兰在上海百代公司灌成唱片,后又有台湾歌后邓丽君等翻唱,响誉东南亚。歌曲《慈母心》音乐亲切安祥,和缓的旋律唱出了“慈母心像三春晖,只有温暖,只有爱。”体现着母爱的伟大,音乐发展到“需要你们创造未来的社会,但愿你们奋发有为,就不枉母亲的教诲……”旋律高低跳动,突显挚爱之情,是期待、是祝愿,朴实的音乐语言,伟大的母爱。此歌曾深深感动着扮演周总理的著名电影演员王铁成先生,他在来信中写道:“一曲《慈母心》,听后泪流满面”。

老黎还是擅于运用民歌素材的高手,他创作并改编了如《卖杂货》《五月的风》等民歌,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创作上他十分注意斟酌字句,以合韵节,讲究词曲结合来定旋律的走向;节奏上追求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语言十分口语平民化,歌者易上口。影片《西厢记》和《红楼梦》中两首风格鲜明的插曲,把红娘和黛玉两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拷红》一歌中三个“不该”,音乐一环扣一环、紧扣心弦,拷红娘变成了拷老太太,最后音调缓和下来,以劝说的音乐语言“不如成其好事,一切都遮盖”,巧妙地劝解了矛盾。《红楼梦》中《葬花》则以哀怨的音调,缓慢地推进,是伤感,是无奈,“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哀”,诉说着花与人的悲哀。这两首歌曲里都能找见评弹、大鼓、京剧的影子,可谓戏歌之滥觞。

锦光的音乐履历是与时代和社会变迁交织在一起的。1949年春,上海百代悄然谢幕,三年后在原址建立起华东工业部上海唱片公司。为解决节目来源,设立艺术录音科,老黎参加了新中国唱片出版事业,主要从事音响导演。灌录一张唱片要多方面通力合作,首先是作者的创作,再有表演者的演绎,通过音响导演和录音师创造性的工作把它录制下来,这些都决定着一个作品的质量和生命。中国唱片厂早期组录节目多沿用原英商百代300㎡录音室,老黎可是重返故地。灌片时乐器的摆放位置,话筒的远近角度,演唱与伴奏的平衡等,他总是一丝不苟,同演员、编辑和录音师一起,力求完美。文革前,编辑部选中的“上海之春”会演优秀节目,音响效果也由他来处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录音。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年录音 俞丽拿独奏)、交响曲“长征”(1962年录音 上海交响乐团演奏 黄贻钧指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1964年录音 才旦卓玛独唱)等。还有些节目唱片发行后,响誉全国乃至海外。1955年鞠秀芳第一次来厂录制榆林小曲“五哥放羊”,试唱时老黎认真监听,对咬字和感情表达处理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唱片发行后,不仅听众喜欢,也受到专业人士赞誉。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鞠秀芳以这首民歌荣获金质奖章。八十年代初,上海分社组录的一批立体声节目,如:遥远的祝福(侨声曲)——朱逢博演唱专辑 、陆春龄笛子独奏专辑、二胡协奏曲“新婚别”(闵惠芬独奏)以及上海民族乐团演奏的江南丝竹“三六”专辑等在大棚录制时,还是请老黎来音响导演。好些成了保留节目,百听不厌。

改革开放后,我们拟对长期蛰伏于上海公司模版库里的早期流行歌曲进行挖掘、再版,以满足海内外老听众需求,供有关音乐创作者研究参考。那时我在音乐部主持工作,决定返聘老黎来分社协助整理。长期以来人们对“靡靡之音”偏见很深,老黎因此受了好多委屈,获悉这些老歌还能再版很是感慨,对我济人之急的用意他很感激。仅几个月就从版库里挑选出一百多首歌曲。老黎与当年创作和演唱者都很熟稔,工作又仔细耐心,他首先选著名歌星的演唱,如:周璇、白虹、姚莉、李丽华等,再从词曲作者中选取严华、陈歌辛、严折西、陈蝶衣和他本人的作品。还要考虑遴选模版质量,最后再核对曲谱资料。为了提高旧版的音质,我们请阿克俭、梁寿祺、孟津津等重新配器,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员组成小乐队伴奏。自1985年5月起,先后出版了“金嗓子”周璇(第一、二辑)、李丽华演唱歌曲选、繁星荟萃——著名影星王人美、龚秋霞、胡蝶等演唱歌曲集锦、姚莉·白虹演唱专辑。发行后引起轰动,收到大量听众来信。为满足需要,上海分社特意组织出版了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民族乐团曹燕珍和苏州姑娘沈艳演绎三四十年代上海通俗歌曲专辑。这些都是由黎锦光和上海编辑部共同策划编录完成,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工作,老黎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晚霞工程”。

老黎还花大量精力为音乐作品配器作伴奏,提携后辈,为人真诚。又记起1984年美籍华裔青年钢琴家翁维亚随父母来华,并在我们分社灌录独奏专辑,老黎参与外事接待,录制十分顺利。1985年6月,影坛“常青树”——李丽华来上海分社,那天我把老黎一同请来,老友重逢,仿佛还在眼前。同事们每每谈及老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骄人的作品和恬淡的心态,莫不感念。黎锦光先生在通俗音乐的成就未及认真总结,于1993年去世。往事历历,令人嗟惜,我特撰悼词,并与其长女商议选取老黎五十年代改编的《送我一枝玫瑰花》乐音,在追悼仪式上为老友送行。

猜你喜欢

夜来香唱片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夜来香
鲜花被
坏唱片
窗下
你一定不知道的几个夜来香小秘密
一半唱片
寻找树叶唱片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