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宗万:大鼻子和沧桑的脸

2011-09-07文/信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陈可辛司马懿三毛

文/信 芳

创国内话剧界两个第一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此话在魏宗万身上得到应验。他六岁开始喜欢看京戏,九岁就能给长辈唱戏。1955年,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初中毕业后,进上海汽轮机厂当工人,眼看与戏无缘了,厂里却偏偏成立了话剧队。虽然开始饰演男女主角的都是俊男美女,他只是跑跑龙套,但靠他的表演功底,且在北方念过书,比起上海人,普通话够标准,所以很快演上了主角。

四年后,魏宗万偶然间看到了上海戏剧学院招生的海报,这触动了他的艺术神经,就想去试试。哎,别看在工厂当工人,他对语文、历史,自小就有兴趣,四年里已自学完高中的课程,加上他的表演天赋,1959年,顺顺利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不过魏宗万告诉我,“当时招考,已考虑到以后的实际演出,所以要培养各模各样的演员。凭我的‘脸蛋’,我知道,我是属于‘类型’而被录取的。如在现在,恐怕早就被拒于门外了。”

魏宗万说,他是幸运的,毕业后如愿以偿,来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然而直到1989年才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这其中不知经历过多少磨难和奋斗。他同大多数演员一样,同样经历了从龙套到小演员,从配角到主角的历程。但在他的话剧艺术生涯中,有两个亮点至今为大家津津乐道。因为他曾创下全国话剧界的两个第一:一是1987年饰演澳大利亚经典话剧《想入非非》,他演剧中老人蒙克·奥尼尔,演绎其弥留之际的情景,全剧一人表演长达两个小时,大获成功。二是1990年,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联合主办魏宗万喜剧小品专场晚会,那天没有伴舞、伴奏、伴唱,全场由他一人表演,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演艺界为之震动。同年,第一届全国话剧优秀表演奖和第一届上海戏剧小品大赛大奖被魏宗万双双夺得。

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魏宗万的触电处女作是根据郭小川同名诗歌改编的电影《一个与八个》,他在剧中饰演老万头。在这部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中,作为一名话剧界的老演员,他已深深感受到当时的导演张军钊,担任摄像的张艺谋,著名演员陶泽如、陈道明等一批新锐正在崛起,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与时俱进”的艺术观和艺术表演。

《三毛从军记》剧照

魏宗万向张建亚鞠躬

其后,魏宗万的银幕制作一发不可收。《湘西剿匪记》《假女真情》《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紧急迫降》《多一点天真》《人见人爱》《投名状》《玩家》《老五的奥斯卡》,真是越老越红,去年还在《寻找刘三姐》中饰老莫。

魏宗万没想到,1993年,他还因饰演《三毛从军记》,为上海男演员夺了个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他笑着说,这个最佳男配角奖是“导演送上门的”。原来,电影《三毛从军记》开拍前,导演张建亚改编《三毛从军记》的剧本,添加了一个原作中没有的老兵油子角色,并将这个角色锁定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实力派演员魏宗万身上。但是,当年已经54岁的魏宗万自觉年龄已大,而且要与孩子(小三毛)演对手戏,没有接受。没想到张建亚求贤心切,上门来请老将出山。张建亚说,这个角色就是为你设计的,你不答应我就跪下。不曾想他真的就地一跪,吓得魏宗万也急忙跪下。确实张建亚从魏宗万身上看到他特有的喜剧气质,他是典型的多面演员,既可扮演邪恶反派,也能演活或刁钻古怪或憨厚沉稳的喜剧人物,《三毛从军记》中的老兵非他莫属。果然,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了魏宗万身上超强的喜剧细胞,也让他征服了专家。当年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授予了魏宗万。在广州授奖大会后回到宾馆,张建亚笑着对魏宗万说,这下你该下跪了吧?魏宗万毫不犹豫,就地一跪。张建亚急忙将他拉起说,开个玩笑你当真?魏宗万答道,我心悦诚服。

魏宗万告诉我,他不会冲着得奖而去演戏。他坦言,有的导演或制片常以“此片能获奖”来吆喝演员。他自然不信这个邪。一部戏要获奖,有诸多因素,怎么能事先定论呢!说到这里,他笑了:“讲透点,就是上海人讲的‘花花侬’。”

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不过,魏宗万对张建亚导演确实从心底里佩服,张导是真正以戏选演员,且他是个不肯吃人嚼过的馍,而求真求新的人。1994年,张建亚拍摄《绝境逢生》,魏宗万再度与其合作,在影片中饰演“老万”。这个为其度身定制的角色,让“老万”过足了瘾。魏宗万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和实力,帮助导演开创了将残酷战争拍成喜剧的先河。《绝境逢生》由此荣获当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1995年又喜获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一个大演员的成功在于即使观众说不上他的名字,但他的形象却永不磨灭。魏宗万可说是其中一位。电影《投名状》选角时,场记张海荣小姐向导演陈可辛推荐魏宗万。陈可辛当时还不认识他,便问魏宗万是谁?当张小姐送上魏宗万的影像资料:陈可辛一看,大大的鼻子倔强地停留在沧桑的脸上,喔,他就是魏宗万——“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陈可辛当下就选定了他。

“我很喜欢历史地理,我还保存着清朝的地图。从最强盛的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对清朝的历史,我还是有点研究的。而且我拍了大概有十几部有关清朝的戏了,所以对这一段历史我还是蛮熟悉的。”对于自己塑造的角色,魏宗万显然成竹在胸。正因为这样,陈可辛原来安排魏宗万饰演武将,后来改成了“姜公”,接着试了一场戏后,又让他改演“程公”了。魏宗万笑着说,“原来一页半的戏增加到了好几页。这是导演对我表演的认可吧。”

“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够,切勿过头。”1990年,相声大师侯宝林曾为魏宗万题下这十六字的“箴言”,这对他日后表演艺术的不断提高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魏宗万说,我是以此为座右铭来勉励自己的。

倾情演绎司马懿

魏宗万的“三栖”之誉可谓名副其实。特别在电视剧中,他驾轻就熟地游刃于各类人物创造中。他已在40多部电视剧中饰演角色,其中不乏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不论从《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水浒传》里的高俅,还是《一脚定江山》里的范老儿等,单就演员表演艺术和综合实力来看,他无疑是一流的。

“演高俅的时候,我没有把重点放在压迫林冲上面,抹淡了其迫害的成分。我加了很多细节和动作,最后反而打了高衙内一个耳光,‘你把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弄没了’。使高俅这个人物更具立体感,而不是简单的类型化。”魏宗万很有体会地说。

而对广大观众来说,印象最深的要数老版《三国演义》中魏宗万饰演的司马懿。他把司马懿的形、意、智、谋诠释得相当清楚,使原本丰富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尤其是与诸葛亮几场对战的戏更是精彩,我们可以感觉到冥冥中我们敬爱的诸葛亮是输定了,何来这种感觉?是魏宗万生动演绎司马懿起的作用。诸葛亮北伐,总共六出祁山,都未能成功破魏,看似造化弄人,实质上有其深刻的内在因素。尽管诸葛亮的智谋深不可测,令人叹服,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也不全是与司马懿交手,甚至并没有每次失败,但结果都是一样,没有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魏宗万认为,对司马懿我们不能说他是坏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时就是褒刘贬曹的。因此作为历史人物,我们不能局限于《三国演义》书中的描述。确实,魏宗万为了演司马懿,他上图书馆查资料,认真研究历史,对司马懿这个人物有了充分认识后才上马。于是,他能在形、意、智、谋四方面对司马懿进行全面演绎,所以专家称他演活了“司马懿”,由他饰演的“司马懿”更真实,更具历史感。

魏宗万今年已73岁,但一年中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奔波拍戏。谈到健康的秘诀,他说:“我养生有八个字:动则不衰,乐则长寿。所谓动,经常运动和热爱劳动,为我身体健康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于乐,那是我最喜幽默,这是我养生的又一法宝。”

魏宗万透露,今年下半年他将参与拍摄的电视剧定下的就有三部:一是《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恰是浙江余姚人,与他是老同乡,所以他没理由拒绝。二是《妈祖》,将由福建电视台拍摄。三是现代题材的《土楼里的女儿》。

魏宗万最后说,谁让他是个人民的演员,人民演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只要观众要看,只要自己能动,他会一直演下去。

猜你喜欢

陈可辛司马懿三毛
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犟牛“三毛”
远方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老谋子司马懿
金城武手捧剧本羡慕嫉妒
老谋子司马懿
司马懿晒书露马脚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