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童年,美好未来

2011-09-06

父母必读 2011年9期
关键词:孩子

他小时候,是一个爱唱歌、爱说笑话、爱表现的小男孩。后来,他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又去加拿大拿到了音乐学硕士学位。但是他最终没有成为音乐家,而是成了“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他天才的语言表达总能带给人巨大的感染力。

她是呼风唤雨、理性干练的成功女企业家,统管着有8000多名员工和几百家亲子中心、幼儿园的大型企业,她的每一个决定都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但是她小时候,居然是一个默默无闻、什么都中等、从没有当过班干部、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的小姑娘。

徐小平,史燕来,李国庆,熊亮,徐莹,让我们在他们的童年中找到成功的秘密。同时,也让我们探索到养育孩子的根基——个性教育。

如何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孩子,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给出最好的养育方案,我们的嘉宾和专家都给出了不少建议。但是,这依然是列给每一位父母的最具挑战性的考题。因为你没有完全能借鉴的经验,每一个孩子都和所有人不一样!

他很乖,是听话的好学生,奖状贴了一屋子,从不敢反抗权威。可他又曾是北京大学年少张狂的学生会副主席,敢和教务处长拍桌子。即使在今天,他也是微博上的风云人物,火暴开骂,口无遮拦。就是他,创办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当当网。

他从小在野地里疯跑,要不就是在小阁楼上看书。成绩单,那是一张对他完全没有影响的破纸。高中没毕业他就跑出去打工,从没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但是,他对绘画的热爱和感悟绝对胜过无数专业画家。10年后再摸画笔,他居然很快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绘本作者。

她是一个活泼好动、坐不下来的北京丫头,差点被武术教练收为得意之徒,启蒙教练也说她更适合去踢足球。可她却偏偏从事了一项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不动的运动,她是围棋世界冠军。

徐小平:让爱表现自由生长

每一位希望子女上北大、清华的父母,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你上了没有?如果你上的是北大、清华,那么再问一下:你幸福了没有?多去想想自己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就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幸福了。

我小时候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表现的人,这是我能想到的自己现在这个样子的最初轮廓。那时候我很活泼,爱说笑话,爱讲故事,爱表演,爱唱歌……不过在那个时代,这种爱表现的个性并不是很受欢迎,人们经常会觉得你在作怪。而且一个男孩子这样,似乎也不够稳重。但是,我的母亲却一直拼命地鼓励我,到处向别人夸耀我如何会讲故事,歌唱得如何好……她的鼓励和纵容让我的这种个性或者特长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未收敛过。我的父亲是位军人,退伍后也是位干部,他沉默寡言,我从来没在家里听过他讲笑话,甚至说话都很少。但是他并不怎么管我,所以虽然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我并不怕他。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很自由、很舒展地成长。现在想起来,父母给予我的这种成长环境真是太珍贵了!

个性育儿主张

如何追求幸福和成功

我的小儿子在初中的时候跟我说他喜欢烹饪,想去学习。我当时非常诧异,从内心来讲有点儿抗拒,但我还是调整了自己,鼓励他去学。一直到现在,我儿子都特别喜欢烹饪、厨艺,到了纽约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去学品酒、调酒。他是一个人见人爱、性格极好的小伙子。我觉得让孩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够让他感觉幸福。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和趣味为转移,而要以孩子的爱好和理想为养育的目标。孩子的幸福感是孩子的,我们无权进行心灵强拆。我认为能够自然成长,有自己心灵寄托的孩子一定是幸福的、自由的,他的人生也会是成功的!不过,我认为幸福是不断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不是一个不变的目标;而成功,则是能够去不断地实现眼前目标,而不是根本无望实现的目标。这么一想,幸福和成功的获得好像就没有那么难了。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前几天一个15岁初三刚毕业的孩子和他的爸爸、妈妈到我家来,他的父母对他彻底绝望,爸爸抱怨说这孩子学习成绩太差,妈妈批评说这个孩子不专注、不努力……我把他们的话打断了,直接问孩子喜欢什么。结果这个身高一米八五的孩子告诉我,他喜欢打篮球、喜欢跑步,他的偶像是姚明、刘翔。我告诉他体育竞争更激烈,问他如果去从事体育运动的话怕不怕苦。他说不怕!那么我觉得这个孩子是有奋斗精神的,是有潜力的,只是他的爸爸、妈妈根本看不到。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他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他在关注着什么,在什么事情上花的时间最多……总而言之,是要知道他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别人的孩子,他是唯一的、独特的。

孩子有父母的基因。如果父母不高,那么怎么可能期待他成为下一个姚明?让孩子做他自己,不要给孩子设置无望的目标。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能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爱好去引导,鼓励他做适合自己的事,让他天生的素质得到自然的发展,那么他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史燕来:爱思考的小河马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做发现者、潜能的挖掘者、辅助者,而不是破坏者。

我小时候

我感觉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只河马,自我评价:虽然动作有点儿慢,但很爱思考;虽然不太灵敏,但很能担当。

我小时候是特别老实,特别听话的孩子。我在班里从来没拿过第一名、第二名,属于中上等。我没得过很多的荣誉,也没当过什么班长、学习委员。我的体育不太好,也不爱表现,所以班里有什么比赛、表演,一律都轮不到我。在一段时间里,我也苦恼过:为什么我就没有机会,为什么我就不能比别人强?!

不过,这样的童年也给了我非常宝贵的东西,第一就是当我看到别人有而我没有的时候,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巨大的压力和打击,这也就是所谓的平常心吧;第二是可能我从没拿过第一名、第二名,所以我从不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包括我的创业、管理,我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比我还强,我也始终坚信身边的人至少在某些方面就是比我强。所以我们的企业吸引人,团队有凝聚力,这是我创业十几年来最骄傲的事,也是红黄蓝取得今天成绩的基石之一。

个性育儿主张

找到自己

上大学时,我突然爆发了,觉得不能总把机会给别人了,必须要自己争取。所以我开始和自己抗争,主动去跟人沟通、交流,很多人逐渐认识我。我开始参加社会活动、比赛,学习唱歌、跳舞,学习围棋、书画、吉他,什么都要让自己学会……但是,我发现,我开朗过头了,争取过头了。这种感受想起来也蛮有意思的,做过了之后自己就又会觉得不舒服,于是逐渐逐渐往回拉,直到找到最舒服的自己。我觉得,找到自己,接受自己,真的是每个人要完成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完全接纳了自己之后,我们也才能接纳他人,接纳和我们个性非常相同或不同的孩子。

接受孩子

我的儿子也是一只小河马,和我是如此的相似。他也有点儿慢,喜欢一个人看书,体育不太好,很像我。但是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样子,不但不着急生气,还感觉很幸福,因为我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今天,我的小河马开朗了,并开始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远大的目标,这让我感到惊喜。另外不知何时,他开始喜欢体育运动,而且乒乓球打得还真不错呢!

我觉得孩子是什么类型,就是什么类型,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也不要让他变成别的孩子。如果愣要让一只小河马变成一匹千里马,孩子痛苦,自己也痛苦,没准还耽误了一只比千里马还优秀的河马。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东西,就看你怎么去发现和引导了。孩子不是按照严格的生产线生产的,当然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可能是他未来成功的基石。如何激发出孩子的潜力,我觉得不是教育来的,而是在尊重他的个体差异,又尊重他的发展规律的双重前提下去发现和挖掘出来的。

其实,非常希望每一位妈妈多去想想自己的童年,是活泼但莽撞一点的,还是害羞但非常内秀的……找到童年时自己的类型,重新发现自己的成长之路,我们就非常容易发现自己孩子的个性及所长,从而能给他最好的、最适合的成长环境。

李国庆:真性情从未改变

让孩子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性情好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

我小时候

我们家有6个孩子,我最小,上面有4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所以我是被呵护大的,被表扬大的。我的父母都是热心肠的人,对邻居、朋友都特别好,他们正直、乐观,这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让我至今保持着率真、愿意信任他人的个性。前一阵我们和朋友几家人一起去山西玩,在壶口瀑布游览的时候,有很多小商贩在卖玛瑙石,我就花40块钱买了一块。上车后我美滋滋地拿着石头给大家看,他们都问是真的假的。我说:“我问卖的人了,他说是真的!”这话刚说完就引发一阵哄堂大笑,但是我真的就想得如此简单,从不把事情想那么复杂。

在孩提时代,我一直都是非常乖的孩子,特别听话,各种纪律都严格遵守,从不敢反抗权威,所以总是模范生,得过很多奖状,在初中时还当过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学生干部……到高中、大学后,我的青春期好像太过极端了,也许是一种爆发吧!但可贵的是,我的这种尖锐、张狂以及属于理想主义的东西受到了老师们的保护,所以没有摔大跟头,或者摔了跟头我不觉得,才让这种真性情和理想主义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我是“60后”,赶上了吃、穿、用都还很拮据的时代,父母白天拼命工作,但是把我们照顾得非常好,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勤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我觉得自己也要勤奋工作,不浪费时间,同时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我相信我的孩子虽然会为我们工作太忙而有所抱怨,但也一定会为有这样勤奋、努力工作的父母而深感自豪。

个性育儿主张

重在发现主动性

我是“奖状学生”,我太太俞渝更是门门功课拔尖。但是我俩对儿子的态度却出奇地一致——在成绩上没有太高要求。他妈妈要求他课内成绩在中上等就行,85分以上;我则开玩笑地说:“90分我们也不拒绝啊!”他的作业基本能在一个小时内做完,剩下的时间我们希望他能多点课外兴趣。在这点上,我觉得重在发现,一定要多打开“天窗”让孩子尝试。我小时候没条件学乐器,很希望给儿子买钢琴学学。儿子知道后马上说:“如果你是为了家里能显得高雅一点,那就买!”听了他的话,知道他没兴趣,也就作罢了。画画也让他尝试过,但看他并没有太高的兴致,就不再让他去。孩子不主动,就说明还没有找对他的兴趣点,不要逼他,但一定要多给机会,看看孩子究竟热爱什么。后来我们发现他对计算机应用很有兴趣,喜欢编程,喜欢电脑设计,就鼓励他钻研,还给他请老师“吃小灶”,现在他已经参加了好几次全国性的比赛,在北京市拿过前几名呢!

尊重多元价值观

当孩子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也有思考能力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很多元,生存的空间也会更大。比如我很鼓励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会告诉他不用去和老师、学校辩论。当然,这并不是盲从,而是在保持自己独立见解的基础上也尊重别人。这是一个开启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意愿,尊重每个个体以各自的能力去寻求自我满足的途径。个性受到尊重的孩子,拥有多元价值观的孩子,可能会比我们这一代人活得更成功、更自如。

熊亮:发自内心的热爱

很多人记性很差,长大了就完全忘了孩子时的想法。孩子都是表面听话,实际上不喜欢任何约束,可没有办法只能服从。童年是最好的时光,本来有各种奇妙的想法,可许多违背孩子意愿的学习浪费了时间。如果能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会奠定好人生最重要的基础的!

我小时候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觉得这特别简单,不用教就会。那时候,我乐此不疲地在课桌上画,也喜欢画给别人看,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画,没有人指导。我的父母在我画画这件事上比较纵容,他们会帮我借画书看,还因为我总在家里的饭桌上画个不停而给了我一间阁楼,让我有了独立的画室。我在阁楼里画画或看书的时候,父母从不窥探,他们也不去炫耀自己有个会画画的孩子,给了我一个完全没有压力的独立空间,让我能真正体会到自由自在。

我也很爱玩,父亲经常骑上自行车带我去乡下的小溪里抓虾,去田地里捉蚂蚱,几乎在玩上没有约束过我。记得我有个同学曾经不学习跑出去玩被父母打,他很生气地质问说:“为什么熊亮能出去玩而不被打?!”他的父母说:“熊亮会画画,你会什么?!”

高中没毕业,我就去打工了,到广东做外贸生意,期间完全没有摸过画笔。28岁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我还是无法抑制对绘画的热爱,所以又很自然地拿起了画笔。不过,也许我的人生经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因为在画画这件事上,我真是太自觉啦!

个性育儿主张

不去简单迎合

我对自己的童年记得很牢,而且一直保持着纯真的心态。所以,我创作的灵感不是来自于女儿,而是自己。如果本身已经忘记了童年,内心不纯真,即使做出蹲下跟孩子交流的姿态,努力想去了解孩子,也是做不出好内容的。

我的一些绘本的画风确实有些怪异,画面有些灰暗,但我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另外的一种有趣。我觉得没有必要是因为要做给孩子看,就编一些简单的内容。好的绘本始终应该是作者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来创作的,这样才能把内心最擅长、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孩子看。其实,如果是这样,无论画风或故事的叙述方式如何,孩子都是能理解到故事的核心的。

好玩最重要

和女儿在一起,我俩成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好玩。我跟女儿创办了小石头剧院,带女儿到处捡石头。有一次别人问她在干什么,我女儿很自然地回答:“我们在捡故事呢!”这其实是在培养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小时候多给孩子一些自然又有丰富细节的东西,比什么玩具都更能带动孩子的审美和思维。我太太总说我把女儿带得笑点很低,但我真的想说,生活已经挺残酷、挺现实了,如果孩子能有一份乐观、平和的心态,比没当成第一重要。当孩子觉得什么都好玩时,也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而且,父母自己首先要觉得生活有趣、好玩,孩子才不会觉得无聊。

徐莹:活泼好动是把双刃剑

发展个性并不是什么都听孩子的,而是要在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为他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并且有所坚持。

我小时候

我从小就不像个下棋的人,别说安静,连文静都谈不上。我坐不住,比较好动,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都特别好。5岁多的时候,有位教武术的老先生一下子看中了我,要收我为徒,说我是练武术的好苗子。我的教练那会儿也常常说我:“你不应该来下围棋,你应该去踢足球。”所以,后来一听有人说下棋的孩子应该比较安静之类的话,我就会反驳。其实,适不适合下棋,关键要看孩子能不能学进去。他如果喜欢,对下棋有兴趣,那么慢慢地,或者说他对一些基本技能练习熟练了之后,就能很自然地去思考,那么也就能更专注一些。

那个时候不能说我在下棋上有什么天赋,但是我的教练,也是我的启蒙老师认为我很聪明,反应快,吸收能力也强,是属于在下棋上很有感觉的孩子。教练和我父亲认识,他们对我在下棋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有所沟通和评估。所以,当我有一阵真的不想再学棋的时候,父亲是非常坚持的,甚至用一根小棍儿把我打回了体校。不过,后来每当我想到这段经历的时候,都会很感激我的父亲。其实在某些时候,发展个性并不是指完全听孩子的,父母需要掌握好一个度——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可以放弃。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对下棋完全没感觉,甚至那时是一种很痛苦的状态的话,他也不会这么强迫我。这可能是做父母必须要有的一种观察力和判断力,是一种很大的智慧。

个性育儿主张

每种个性都有利弊

我觉得各种性格都各有利弊。比如很多人觉得外向、好动好,但我却由于这样的性格差点没进成北京队。当时北京队在选拔队员之前有个集训,其实就是一个观察小队员们的表现的过程。可是我太外向、太好动了,当人家都在闷头琢磨怎么把棋下得更好的时候,我却在外面踢毽子、跳绳,玩得不亦乐乎。所以棋院的领导不是很看好我,觉得我不够用功,基本决定不要我了!但是,此时我外向的性格又发挥了魔力——由于我外向、爱说话,容易与人沟通、交往,所以我的启蒙教练和北京队的教练都特别喜欢我。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拼命去和棋院的领导争取,帮我说好话,非常坚持。结果,在北京队原来只打算录取一个孩子,而且是对方的比赛成绩比我好、比我用功的情况下,把我俩都招了进去。

别忘记兴趣学习的初衷

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棋也好或者其他的训练也好,都是为了往专业道路上走。而现在孩子们的兴趣学习,初衷已经改变了。我们更多地是希望孩子能多接触一些,让兴趣成为伙伴,陪伴终生。比如下棋,学会了就不会忘。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兴趣学习里的更深内涵。比如围棋学习中的礼仪,让孩子懂得怎样尊重别人、尊重对手;怎样在赢时学会谦虚,在输时抵抗挫折。如果能牢记这样的初衷,我们就不会让本来是发展孩子个性的兴趣学习,变成枯燥的技能训练;就能在尊重孩子不同个性的前提下,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名人万花筒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不仅是一句歌词,更是一种思考方式。那些有着辉煌成就的人究竟靠什么成功?也许真的要从他的童年和家庭揭开秘密。

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创始人,他彻底改变了互联网时代全球社交联系方式

扎克伯格并不是怪胎型的天才儿童,他和不少孩子一样,讨厌写作业。他的牙医爸爸认为,如果讨厌写作业,那么可以写代码。于是他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并且教他编程。很快,12岁的扎克伯格为父亲开发了一款网络通讯软件,以改变传统的接待员通报病人的方式。大学二年级,扎克伯格和室友在哈佛的宿舍里研发了“thefacebook”,之后干脆退学全职运营网站。

扎克伯格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你爱你所做的事,就能穿越逆境;如果你真的喜欢做,就更容易集中精力去挑战。”

黑柳彻子

著名作家、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因《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享誉国际

她是一个淘气得曾被学校劝退的孩子,也是一个丢三落四、糊里糊涂的孩子。即使是后来成了著名的演员和主持人,她依然能狼狈地光着脚,手里提着大衣和电视机,嘴里拖着长长的海带条出现在迎接她的人面前。

黑柳彻子的母亲积极、乐观,怀着巨大的关爱与深深的理解养育着孩子。母亲的性格和教育方式使黑柳彻子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因此,她乐于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挑战,即使失败也从不气馁。

玛莎·斯图尔特

美国家政女王,《时代》周刊推选其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在《福布斯》的“娱乐圈贵妇榜”上,是仅次于脱口秀主持奥普拉·温弗瑞和J.K.罗琳的最有钱的女人。

玛莎很小就要带弟妹和做家务,完美无缺和干净整洁不仅是家规,更成了玛莎骨子里的东西。父亲的影响使她做事的目标感极强,而且有着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动力。她意志坚强,具有非同一般的专注力。在高中时代,她就被伙伴们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

玛莎决定锤炼她本来就不错的烹饪和待客之道后,人生开始有了重大转变。她沉醉于向宾客展示自己的美食和才能,加上卓越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她的事业蒸蒸日上,她的名字变成了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她提出创业法则最重要的一点是:用自己内心充满激情的东西去建立自己的事业。

手冢治虫

日本漫画家,医学博士,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动画作品《铁臂阿童木》。

小时候,瘦弱的手冢治虫总是被人欺负。但幸运的是,他的母亲很纵容他看漫画书,还绘声绘色、变换口气地读给他听。小小的手冢决定画好漫画来改变别人看不起自己的现状,他真的做到了。

上了医学院、当了医生之后的手冢,依然不能放弃画画。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手冢的母亲问儿子:“你真正喜欢的是哪一个?”当手冢回答是漫画的时候,母亲说:“那就去东京当漫画家吧!”于是,这个世界有了铁臂阿童木和小白狮子雷欧。

手冢曾说:“一个孩子若能拥有为之得意的事物,真的很幸福。”

发展个性,成就未来

——给孩子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

与其说很多父母期望孩子有成功的人生,不如说其实我们希望他幸福,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在目前中国这种经济高速发展、周边环境高速变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些什么样的帮助?

发展个性

积累独特价值

很多人认为要变得特别卓越才能对付激励的竞争,其实恰恰有另外一个出口可以让人成功,就是独特性。鼓励孩子发展不同的个性、特点,并为他指明生活中多元的可生存领域,就是给了孩子应对多元未来的重要能力。

只有父母有最多的机会观察到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完全可以做到让他更具特色,并用这种特色为自己累积独特的生存价值。

个性无需改变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的某些个性不好,比如我们总希望内向的孩子能够更开朗、活泼一些。但其实,如何看待每个孩子不同个性,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放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去看的问题。我们希望孩子开朗,那是因为我们认为开朗的个性有助于他在幼儿园、小学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受到关注和重视,是把这样的个性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内去评估的。但实际上,乔布斯也好,比尔·盖茨也好,他们都是很闷、很内向的人,可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集中的精力去钻研,去思考,最终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培养孩子是一生的事,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无需为短时的利益改变他的个性。事实证明,什么个性的人都可能成功。

独特才能成功

在我们的观念里,成功者是远远地超过了别人,一眼望去就能看见的那个人。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偏离常态的人,是非常极端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按某个人成功的方式去培养就能成功吗?不可能!当每个人都复制了同样的东西,这个东西也就不再卓越,而是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非常庸俗、非常大众化的东西。

正是因为复制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容易的一件事,我们才更应该想法设法地不按照一定的模式复制我们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也许在此之上,才有可能谈及所谓的成功。

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孩子拥有多元能力,而不是只会做奥数题或者钢琴弹得特别好。那么,这种多元化能力来自哪里?就来自于孩子的主动学习。然而,怎么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多父母总说,如果我不让孩子学钢琴、学英语、学奥数,那他可就真的什么都不学了!我想说,这个“什么都不学”的概念还是太短浅了。

学习学什么

学习有长期和短期之分,比如学奥数、学钢琴,这都是一种短期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设立的目标也比较明确,比如有好成绩,考到等级证书,但是学习的长期目标往往会被忽略。学习的长期目标有两个,一是孩子有没有学会某个技能,比如学骑自行车,一旦学会了一辈子都不忘记了,弹琴也是一样;另外一个是孩子学习了某种东西之后是否热爱它。如果孩子不热爱它,比如看见钢琴就痛恨,那么再好的技能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从学习中能学到什么,恐怕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学到和这种知识、技能的良好关系。不学弹琴,并不代表着一个孩子永远不喜欢音乐;没学过画画,并不代表一个孩子不能欣赏美好的事物,或者不能画画。所以,当我们在发愁孩子“什么都不学”的时候,他和那些被迫在学弹琴、学舞蹈的孩子相比,也许更能和这些事物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成功的角度来讲,如果说成功有什么是核心的话,我认为那就是热爱,就是这种良好的关系。

主动学习是什么

通常我们认为的学习,是规范化的,有教程、教材和教师,甚至还应该有教室,把这些放在一起,还要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让孩子去接受。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还有很大的一块学习,那才是主动学习。而且,这种主动学习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它的呈现状态就是玩。这种学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而且是非常庞大的。比如孩子玩土、玩蚂蚁,他就是在学习,他在了解物质的性质,了解它的特点,掌握自己跟它的关系;有的小孩在外面看见小猫时会说:“不要大声,一大声小猫就跑了。”这其实就是他在学习怎么跟小猫打交道。也许上次因为他大喊大叫,把小猫吓跑了;那么这次他就学会了怎么能不把小猫吓走。这就是学习。

跟普通的学习相比,狭义的学习有点儿像局部运动,只针对特定部分,但其实很难达到身体强健的效果。而主动学习就像全身运动,它是整体性的,肢体在动,心脏在动,身体的代谢都在发生改变。玩就是综合性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全方位学习的过程,孩子用感官、皮肤、情感甚至身体的所有部分和外界交流信息,传递信息,掌握信息,而且他一定和这些信息有着良好的关系和情感。

如何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多给孩子制造一些具有丰富刺激的空间,比如图书非常多的环境;或者是一个沙坑,多放一些器具在里边;也可以是一些植物,让孩子照顾它们。其实,让学习参与到生活里,孩子都会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给孩子固定的任务,就是让他自由活动。这样无主题的学习在其他的教育环境中是没有的,所以更需要父母来创设。而且,我们还要允许孩子自主地探索,也许他探索的方向和方式都不是你所期望的,比如他看的不是你希望他看的书,他使用工具的方式不正确等等。

在主动学习中发展独特性

如果是一群孩子在玩沙子,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人就是在单纯地挖沙子,不停地挖,那么这个孩子其实在利用他的特点玩耍,他可能很喜欢运动,肌肉强健;有的小孩喜欢画沙画,画得特别细致,那么这就是他的长处;还有的小孩对色彩非常敏感,那么他的玩耍的方式可能就是融合不同色彩的沙子;还有的孩子喜欢听沙子流入器皿的声音,那么他可能很有音乐天赋……如何了解一个孩子的个性和所长,其实就是把他放进主动学习的环境里去观察,看他怎么玩就行了。在同一个环境里,孩子一定会使用他们不同的所长。最开始他可能会学习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很快,他就会在擅长的方面做很多事情,而且会把它练得越来越熟练,让其成为自己的优势。即便是开始的学习,他也是在学他感兴趣的,这种兴趣也许就是跟他内在的特点非常相关的。所以,玩的过程、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孩子在自动去寻找自己的长处,然后发展这个长处的过程。这给我们一个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好机会。

发现孩子,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挖掘他的潜力;让孩子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像是给了孩子一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相信他一定可以凭借如此的肯定、关爱和帮助飞得更远、更高。

Tip

美好未来的定义

美好未来并不单指所谓的事业成功,或是智力的发展,它包括社会、生理、精神、情感、智力、环境、职业等各个方面,强调的是一种好的状态。它不是指某一个点的成功,比如考试成功、学习成功、赚钱成功、地位显赫等等,而是一种总体性、系统性、平衡性的成功,是一生都美好。所以,除了成功以外,还要加上一个稳定幸福感。

稳定的幸福感

●喜欢学习和工作

如果对工作和学习都充满了仇恨,那么漫长的学习生涯和工作生涯就都显得不那么美好了。如果在孩提时代喜欢自己的学习,成人后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过程,离美好不远了。

●享受与别人的关系

为什么有人可以享受跟别人的关系,有人就不能?心理学探讨认为,这和老子说过的“悦纳自我”非常相关。一个不能悦纳自我的人,他接受的任何东西都只是表象,内心总有一种隐约的拒绝感,包括对自己的拒绝。

●乐于探索未知

所有人都不能确保自己永远在一个完全已知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可是对于未知的一切,是乐于探索,还是害怕、畏缩或是抱怨?乐于探索未知的人更有可能成功,这也是美好未来包含的一个要素。

专家介绍:刘丹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在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接受培训。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Hey Blue!蓝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