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是教学“范本”非“孤本”

2011-09-06上海市卢湾中学200023

地理教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范本案例教材

上海市卢湾中学(200023) 孙 洁

一、把教材作为“范本”是学习身边的地理的要求

上海乡土地理,是初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是学生身边的地理。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如果注重资料和案例的选择,可以开展一系列很有意义的拓展内容、探究内容。

例一:在讲上海乡土地理人口一段内容时,可以考虑用“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4月28日公布了普查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019148人,各区县人口数量……”如果将这些资料引入课堂,学生很容易理解上海是一个新兴移民城市。

例二:在上海乡土地理《四通八达的交通》一段内容,我们可以考虑将浦江上的大桥、浦江越江隧道、四通八达的地铁引入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发展变化之快,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例三:丰富的区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最贴近学生的地理学习辅助材料。现在有很多学校组织老师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和老师的特点,开发了一系列区本教材、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开发既是对新教材的必要补充,又是对课改理念的最好诠释。这些教材把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提升了一个高度,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素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热情,如果能把有关知识设计成一些小的社区调查问卷: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调查表、小区停车现状调查表、小区绿化覆盖率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走进社区去活动,那么学生会更有兴趣了。

二、把教材作为“范本”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新教材中有许多案例取自于现实生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

例如初一年级的《铁路运输》一段内容。重要知识点很多,如:主要铁路干线、铁路枢纽站、铁路线的命名、车次编号等。这些知识点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列车时刻表、如何看懂车票上的信息。通过车票和列车时刻表来学习车次单双数的含义,车次前面的D、T、K等字母的含义。所以,教学中不妨找几张车票让学生认识一下车票上都印刷了哪些信息?这样学生就能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样,从网上打开列车时刻表,选取几趟列车,引导学生阅读上面的信息,看看什么时间始发?什么时候到达某站?中途如何换乘?

如果教学中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下课以后或许就忘记了。如果教学中对教材多一份思考,多一点实际运用内容,学生会觉得地理课、地理知识不仅有兴趣而且有意义。

三、把教材作为“范本”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仅需要语数外,还需要政史地音体美的知识,否则何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呢?所以在教学中要关注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传递。

例如初一或者预备班的有关《环境保护》内容,教材中只重点介绍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城市还有哪些环境问题?如何构建知识才能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一定影响呢?我们不妨运用以下几个素材来构建课堂教学。

图 上海—北京部分车次情况图

例一: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大课堂,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绝大多数学生去参观过,有一些还去过多次。无论是世博园区的场馆建设、内外布置、声光设计,还是城市发展案例、企业馆、国家馆等展示的内容,都吸引了无数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通过对一些展馆案例介绍、讲解,让学生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只有教材上讲的三类污染,还有噪声污染、光污染、化学污染等。用生动、具体、翔实的案例来帮助、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真正能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

例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使得福岛核电站遭受重大破坏,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国际组织将这次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这让大家对核污染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核污染知识的学习逐步延伸到其它种类污染知识的学习、探讨。

例三:2011年3月26日“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的内容特别有意义:“60+”!“熄灯+你的环保改变”,开展低碳环保公益行动,全方位传播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和去年相比,大众的参与意识比去年有了很大提高,许多社会团体、重要商业区、企业、生活小区都大力宣传和积极参与。所以,课堂教学中把一些鲜活的内容引进来,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果我们教学中仅仅把教材作为教条来奉行,那么将脱离教改的初衷。

四、把教材作为“范本”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要求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缩小了世界的空间,而且为教学增添了许多色彩,也正在改变我们的教、学地理的方式。

例一: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此时正好是期末复习阶段,如果教师能临时改变原有复习计划,将《板块—地震—火山—海啸》的内容提前复习。利用网上许多海啸视频和专家讲解视频,对地震海啸理论知识进行梳理,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板块—地震—火山—海啸》的相关知识,使复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例二: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大地震,这一刻,正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网上完成“今天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网络中突然跳出:“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的消息。

这个消息的出现大家都惊呆了,我索性中断原有计划,逐条打开网页上有关汶川的消息,一边阅读一边给学生做着简单的解释,同时在网上查找汶川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民族、与上海相距多少……。

接下来2天,做了《地震与防震》的ppt课件。那时,正值网络、报纸、手机时刻都有一些让人心慌的消息传来。此时此刻,作为地理教师,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地震的知识。学校领导听了以后也非常支持,特意安排在全校班会课时间,利用学校闭路电视为全校师生上《地震与防震》一课。

《地震与防震》一课不是教材安排的课时,但是当自然界发生巨大变化之际,这么鲜活的实例我们不引用到教学中,而是死抱教材,那么地理教学无异于走向了终极,地理课改核心——“学生发展为本”将成为一句空话。

网络的发展不仅将世界变小了,而且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国家或者世界发生重大地理事件时,无论教材有无计划,有必要在第一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世界!

纵观以上个人教学中的点滴事例,觉得教学不能把教材当做“孤本”去追求,应该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范本”。因为,教材中的案例一般比较经典但是缺乏新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重大变化的地理事物,关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以此来佐证经典案例诠释的理论,或许这才是教学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所在,也是课改精神的体现。

猜你喜欢

范本案例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之吉林范本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