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问题”在校本课题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2011-09-05张小源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桃子课题

张小源

儿童都有好奇、好问、求知欲特强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

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如在教学“步测和目测”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测量出一段20米的距离,让学生用正常的步伐走几次,计算出自己平均每一步的长度,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知道了自己平均一步的长度,要步测教室的长是多少怎么办?由此引发学生关于此课更多的提问,然后再布置课后作业:步测出学校到家的距离有多少等等,或者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做作业任务,然后进行交流结果。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了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体验到提问学习的快乐。

又如,学完百分数后,一个同学看到某商场的商品都打8折出售,就想了解怎样购买(8折就是现在商品的售价比原来便宜两折)。如:一双皮鞋原价100元,打8折出售就是只要80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数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提问的能力,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2.从课题中发现问题

在一堂课中,课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往往隐藏着很多问题,我们常常也可以从课题中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有勇气和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提问题,养成爱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出示了“图形的认识”这一课题后,学生肯定会提出:“什么是图形?”“都有什么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等不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从课题中发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积极主动探索。

3.从回答问题中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也常常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好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所以教师的问题应该要能使学生有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通过问题对新知识更进一步掌握。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仔细分析问题,掌握要领,这样可以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模仿,让学生自己可以提问。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①长方形有几条边?②长方形每条边有什么特点?③长方形有几个角?④长方形的每个角是多少度?等等。这样引导提问学生,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学习中,认识了长方形的有关特征之后,问:“让你们自己学习正方形,你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模仿老师的问题,提出类似问题来自学该部分内容,掌握有关知识。

4.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操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土豆或萝卜切成长方体,并通过切一切、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活动,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及相关特征,实现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再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

又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以15-8为例,可组织学生操作:怎样从一捆15根中取出8个单根?剩下几根?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就可以自己探索出:(1)破十法10-8=2 2+5=7;(2)数数法15-8=7;(3)算减法想加法,想7+8=15,所以15-8=7;(4)连减法15-5=10 10-3=7,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自己探索,使新知识记忆深刻。

5.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在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发现不了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一道练习题:“小明有5个桃子,11个苹果,苹果比桃子多几个?”指导学生读题:(l)说出条件和问题。(2)提问:苹果比桃子多几个是什么意思?(苹果和桃子一样多的数目以外还有几个?)(3)老师在图上将一个苹果与一个桃子对着,中间用虚线连起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对着的5个是一样多的,没有对着的6个就是苹果比桃子多的数目)(4)求苹果比桃子多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5)学生提问:A、求苹果比桃子多几个是求什么?B、从苹果里去掉与桃子一样多的剩下的是什么?C、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了这些做基础,进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数学就顺利了。

6.在课后结论反思中提出问题

结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能正确的概括出结论,再通过课后反思,可以将知识进一步进行巩固。而在总结和反思中,只要认真推敲,也可以从它的反面提出问题。如“0不能做分母”这个结论,学生早已熟悉。但有的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0为什么不能做分母?”这样一个问题,反而把全体学生难倒了,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终于从0的意义、分数意义等方面证明了0不能做分母这个结论。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提问题感兴趣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有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这会使学生很乐于想:“为什么?”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想问与乐问的心情。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了?”“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有几个生日,可是小红满12岁时,却只过了3个生日。”学生们一听,感到很奇怪,纷纷问:“为什么?”学生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老师要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整堂课学生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识,探究的兴趣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不敢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他们缺乏勇气。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所以教师要先尊重学生,运用鼓励、表扬等形式,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用信任、鼓励的目光注视要提问的学生,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课题,教师都应该肯定学生勇气,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也可以大胆提问。在课堂中教师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找到自信心,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师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学贵知疑,要让学生多思善疑,必须先会多问善问。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有效地为学生解惑,尤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指导学生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桃子课题
桃子
桃子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等我回来再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