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的运用

2011-09-05王希扬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王希扬

【摘要】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被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本文笔者拟就主题式教学如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旨在实现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获取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的课堂,课堂更应该是能让学生掌握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的课堂。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个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而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我们发现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小学已经开始传授,到初中已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因而单纯的技术传授已经无法引起我们中职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在传统课堂中,首先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讲完了学生再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次勾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形:自制能力好的学生还可以按照老师布置的认真的练习,行为习惯差点的学生则考虑着如何偷偷地玩一会,即使是纸牌,扫雷,也比老师讲授的知识有意思的多。一节课下来,别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了,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掌握不了。面对这个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推行主题式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何谓“主题式教学”

所谓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进行主题式教学,不仅能营造“情智推进”情境,进行情与智的思维碰撞,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而且它因为贴近学生生活,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内在联系,在完成技术传递的同时,也使文化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应当努力将文化主题转化成教学素材,并且贯穿全课堂,做到首尾呼应,情智并进。

二、“主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1、备课阶段:创设文化性主题,技术融合人文

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我们老师可以以文化为核心设计课堂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单独的,当然最好是一系列的,以贯穿整个项目,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主题也能得以深化。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简而言之,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包含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文化性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另一方面,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类社会的肌肤,有发展成为社会的毛细血管之趋向。无论是私人领域的工作、学习、娱乐,还是公共领域的行政、商业、工业,都已经不能没有电脑的参与了。计算机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常态结合如此之紧密,让我们相信,在它的身上赋予文化性主题,并不牵强附会,只要我们关注生活,随时可以找到需要技术协助完成的文化性主题任务。

2、授课阶段:提倡小组协作,以情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它就很可能会呈现出枯燥无味的面貌。因此,在主题式教学的实施中,提倡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编在同一组,在教学的深度来说可以适合不同学习速度的孩子,这些学生之间的兴趣、性向、性别、能力,乃至学习型态都各不相同,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与成长,并做适当的分工。学生未来面对的社会必定是如此,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应该是如此,在学习情境中若能提供这样的经验和互动,我们所处心积虑推动的融合教育理念不就水到渠成了吗?而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完全吸引学生,就必须充分地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心理学指出情感是指人受感官事物作用后对这种作用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情感教学就是通过模拟人情感产生到认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由情入学,以学至教。情感教学它应该是互动的,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融入教学知识,同时又在教学知识的融合中让学生得到认可。

① 以情施教

以情施教是情感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学习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比如在讲解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时,我们可以围绕收发邮件这一技术设计一个爱心主题——《爱心浇灌格桑花》主题活动。上课伊始,我们让学生收取一封“爱心格桑花”的电子邮件(倡议书)并阅读,然后让学生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和美丽风光背后的贫穷落后的人文图图片,虽然职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出色,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同情心,当我们展示出一张张可怕的贫穷图景,同时以西部特有的音乐来营造出苍凉的氛围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一下子都被集中起来,同龄人的悲惨生活、图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必将深深震慑住所有的人,情感便在这里喷薄而出。而有了情感的调动,老师就能轻松地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了。

② 由情至学

新课程的理念提出以学生为本,教师是引导者。一位好的教师,首先应该从了解学生做起。只有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完全的将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所谓的“由情至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的特殊性完全融情感于其中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在教学开始之前,仔细分析学生的现状,把握了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以完善渗透的生动性。

譬如我们上文所设计的《爱心浇灌格桑花》主题活动,在老师用文字、图片和音乐充分唤起学生相应情感后,老师可以顺势要求每一位同学在Foxmail中撰写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可以为“你最想对西部孩子说的话或者祝福”,也可以是对我们政府该为西部孩子做些什么的建议。而要写作并发送邮件,显然就必须学习收发邮件相关的技术知识。此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特定的情感场景中产生了共鸣,以此为基调造就的相互融合理解激发出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总结的方式进行创作,然后发送到爱心邮箱中

③ 由情入情

“由情入情”中前一个“情”指情感教学,后一个“情”指学生的情感。简言之,就是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用主观的情感去理解课堂,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关于《爱心浇灌格桑花》主题活动,为了达到“由情入情”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设计爱心延续课后行动:将爱心邮箱的信转送给西部的孩子们,同时向学生提出希望——将爱心落实到课后的实际行动当中去,关注格桑花西部助学。并结合学校政教处的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亲自为身边的同学捐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一课后任务和要求,将学生为西部同龄人奉献爱心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和爱的延伸,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价值情感。让爱心不仅充溢整个课堂,更挥洒在课堂之外,不仅体现在言语之中,更表现在行动之上。如此,文化性主题教学才算真正得以落实。

总之主题式教学作为对技能训练与工具主线的反叛应运而生,它强调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技术,提高应用能力,使教学跳出单纯培训技术和学习工具的层面。主题活动式教学摒弃了“工具论”、“技术论”,其典型特征是通过每个单元的主题活动,将知识、技术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有效融合学与用,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其典型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习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1期

[2]苏丽冰,《我看“人文性与工具性”——从信息技术文化主题性实施策略谈起》,东莞市信息技术教研网,http://it.dgjyw.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10,2009-12-26

[3]呼唤“主题活动式教学”的理性回归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冯伯虎、南京师范大学李艺

[4]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2版;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