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研究
2011-09-05颜节礼朱和平
颜节礼,朱和平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1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地方政府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国内学者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的研究也不断展开,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为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结构的研究更能体现公共支出的质量,所以国内学者研究的视角并逐步转移到对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中。廖楚晖、余可(2006)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中,地方财政支出的各个方面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长期中,生产性支出如地方农业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等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较小,而一些非生产性的政府支出却显著的拉动作用。杨友才(2009)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分析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的研究表明: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各省GDP的增长;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对各省具有不明显的正向作用。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各省GDP的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王新军、赖敏晖(2010)也对分税制改革前后我国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前后公共支出结构的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加剧了支出结构的扭曲,过多的增加基础设施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反而成为阻碍公共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发挥的因素。
上述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很好的借鉴,但是本文认为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东部各省经济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而公共支出结构应存在很大的不同,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也应存在差异性。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如何发挥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对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不断关注的情况下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将江苏省作为特定区域内展开研究,分析江苏省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为江苏省政府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供依据,为更好的发挥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提供可选择的政策建议。
2 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根据统计年鉴中对公共支出使用功能标准将公共支出内容进行划分,按照公共支出职能划分,一般性公共支出(TEFY)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社会文教科卫费支出(SEY);(2)维持性支出(MEY)——维持性支出是指保证国家机器的存在和运转的政府支出,在数据上使用行政费用支出;(3)经济建设支出(PEY)。经济增长指标为江苏省历年经济生产总值(GDP)。我国的公共支出结构因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赛”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地方政府将有限的财政支出大部分都用于经济建设方面,这是导致我国用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建设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但是通过政府资源的投入来直接或间接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弱。
本文的样本时间选择为1979~2008年。为提高数据的稳定性,本文的各指标数值均采用对数形式,主要变量的统计值如下表1所示。
2.2 协整分析
为防止数据的不稳定所导致的“伪回归”产生,本文在进行协整分析前,将对数据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有效性。本文进行稳定性检验时所的方法为ADF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本文所使用的四个变量在水平值时都是不稳定的,而其一阶差分却显示出了良好的平稳性,即各变量是I(1)的。这说明本文所选择的指标符合协整分析条件。在确定最优滞后期的基础上,为了探索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技术,对1979~2008年江苏省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各变量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1 变量的对数统计值
表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从表3中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上,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各部分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协整关系。将协整关系处理成数学表达式可以得到:
从协整方程的方程式中可以看到:SEY的系数为正的1.469186,这说明每增加社会文教科卫费用的支出1个百分点,能推动江苏经济近1.4个百分点的快速增长。这为通过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以刺激经济的内生增长的政策提供了支持。加大社会文教科卫费用投入不仅可以拉动消费需求,而且可以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来增加消费;MEY的系数为正的0.457580,说明公共支出中的维持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的关系;PEY的系数为负的0.866055,表明江苏省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率。本文认为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公共支出中经济建设性支出的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建设性支出的主要对象为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差,盈利能力低等现实情况。但是为了赢得“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经济竞赛,地方政府又有充足的动力去保护作为税基的当地企业和作为他们政治权利基础、私人利益以及财政收入来源的国有企业。因此,大量经济建设性支出被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政府的经济建设性支出并没有与民营经济部门形成有效的互动,而只是在国有经济系统内循环,从而导致占公共支出最大份额的经济建设性支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效应。
表3 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的Johansen协整检验
2.3 e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
协整检验显示ISR、ISU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以及可能的方向如何,这需要本文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确定。本文在VAR系统下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滞后期为2,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滞后2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江苏省1979~2008年期间,GDP构成了SEY、PEY的Granger原因,即经济增长是社会文教费用支出增加和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的原因;但是SEY、PEY和MEY都没有成为GDP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经济持续的增长来自于公共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从表5对经济增长变量和公共支出结构变量的方差分解具有一致性。整体而言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并未体现出互动发展态势,这也间接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互动。
表4 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3 结论
本文基于多变量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联系,研究的结果显示: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经济关系,其中社会科教文卫费用支出、维持性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经济建设性支出并未发挥预想中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江苏经济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建设支出项目不合理以及政府支出对民间支出的“挤出效应”的影响。
表5 经济增长变量与公共支出结构变量的方差分解
在新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已明确提出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以增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这将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头示范作用,因而江苏更应做好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互动。对此,本文认为应进一步优化经济建设性支出项目,增加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尽快实现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经济治理型政府的转变,使经济运行更多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1]Arrow K J,Kurzzm.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 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70.
[2]阿尔弗雷德·格雷纳.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廖楚晖,余可.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11).
[4]杨友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2).
[5]王新军,赖敏晖.财政分权、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7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