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研究与应用

2011-09-03涂兴强何若钢覃小荣张家富刘桂武

饲料博览 2011年10期
关键词:需要量内源豆粕

涂兴强,何若钢,覃小荣,张家富,刘桂武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 530005)

我国对猪可消化氨基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巨大成就,测定了猪常用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确定了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与平衡模式,并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应用[1]。蛋白质原料是饲料成本中的主要部分,许多饲料厂家用总氨基酸含量设制日粮配方,这样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了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导致氨基酸营养不平衡。许多研究认为,用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粮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猪的生产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1 可消化氨基酸

可消化氨基酸是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2]。可利用氨基酸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配合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平衡程度是影响饲料品质和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准确地测定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及动物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是配制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日粮的技术关键。目前,还没有精确测定氨基酸利用率的方法,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回肠末端收取食糜的方法测定猪对氨基酸的利用率,扣除内源的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更能反映动物对饲料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程度。不同体重的猪对食物中氨基酸需要量的理想蛋白模式见附表。

2 可消化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动物体内氨基酸有两种来源,包括由消化道吸收的外源性氨基酸和体内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和由其他物质合成的内源性氨基酸。决定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首要指标是消化率,其取决于饲料中氨基酸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状况。目前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方法对饲料中氨基酸利用率进行测定,大致可分为体外法、体内法和血浆游离氨基酸法,其中体内法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附表 猪的理想蛋白模式

2.1 体外法

体外法是通过饲料的实验室检测来估计动物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主要包括化学染色法、酶法、微生物法、化学成分估测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体外透析管法等,能够经济有效、简单快速地评定饲料中氨基酸的营养价值。

2.2 体内法

用动物测定饲料养分经过其消化道后的消化率的方法称为体内法。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但准确性好。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是回肠食糜分析法。其通过回盲瘘管在猪小肠末端取样测定氨基酸的消化率,排除了在粪分析法中不可避免的大肠微生物干扰。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不在回肠末端安装瘘管,而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回-直肠吻合,以消除大肠微生物的影响。用回肠分析法测定日粮和回肠内容物中每一种氨基酸的量,并根据两者之差可计算出可消化氨基酸的量和消化率。但是表观消化率没有校正内源氨基酸的损失。而回肠内容物除含有未消化和吸收的饲料氨基酸外,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内源氨基酸。回肠内容物中内源氨基酸的相对比例影响表观回肠氨基酸的消化率。通过校正回肠内容物中内源氨基酸的含量,计算的氨基酸真实消化率不受日粮中氨基酸水平的影响。计算公式见式1、2。

2.3 血浆游离氨基酸法

用动物测定氨基酸生物利用率比在实验室体外模拟结果理想,但是用动物直接测定,既费时,成本也高,因此可采用血浆氨基酸浓度来测定或通过测定氮的消化率来测定。动物血液中的氨基酸浓度受饲料水平的影响,而且用血浆中限制性氨基酸的浓度来估计动物体内氨基酸需要量已得到了试验证实,并全面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3 可消化氨基酸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猪常用饲料原料的氨基酸含量和消化率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饲料原料的产地、质量、加工方法等不同,其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姜建阳等选用10头健康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杂交(杜×长×大)阉公猪,体重为37.8±0.7 kg,比较4种不同豆粕产品(去皮与带皮高蛋白豆粕、去皮与带皮常规豆粕)在生长猪的氨基酸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结果发现,与常规豆粕相比,高蛋白豆粕中苯丙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这预示着高蛋白豆粕是生长猪的优良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还发现大豆的去皮加工提高了部分必需氨基酸和大多数非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这种提高作用是与纤维物质含量降低有关[3]。姜建阳等在12头生长猪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采用玉米淀粉-豆粕半纯合型日粮,配制酪蛋白日粮用以测定内源氮和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片热处理时间的延长(0~18 min),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4]。张克英等研究了饲粮蛋白质(CP)和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理想蛋白模式研究25~35 kg猪的可消化赖、蛋、苏、色氨酸及蛋白质需要量,所确定的可消化赖氨酸、蛋白质需要量均与NRC(1998)用析因法按生长模型预测的需要量吻合度较好,得出25~35 kg生长猪在消化能为13.72 MJ·kg-1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及蛋白质(NX 6.25)需要量分别为0.896%、0.529%、0.556%、0.170%、17.920%[5]。

4 展 望

可消化氨基酸能准确地反映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更接近动物生理对蛋白质的实际利用情况。设计低蛋白质饲料配方,能更准确地配制出氨基酸、蛋白质与能量之间平衡的饲粮,在利用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粮时,由于降低了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因此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浪费。从而达到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氮代谢引发的疾病,减小粪氮污染环境的目的。

[1]吴世林,蒋宗勇,余德谦,等.用回-直肠吻合法测定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3,15(3):53-58.

[2]杨凤.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姜建阳,黄德仕,李藏兰.生长猪高蛋白豆粕氨基酸回肠可消化率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8(9):25-28.

[4]姜建阳,李洁云,谯仕彦.热处理对大豆制品在生长猪回肠表观和真可消化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8(7):25-28.

[5]张克英,罗献梅,陈代文.25~35 kg生长猪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J].中国畜牧杂志,2001,37(2):26-27.

猜你喜欢

需要量内源豆粕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内源多胺含量在砂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内源信号肽DSE4介导头孢菌素C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