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主题活动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30何东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家乡德育中职

何东燕

德育主题活动教学是针对传统德育教学的改革,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启迪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发挥德育主题活动课的最大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为此本文专门对中职德育主题活动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中职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决定阶段。面对中职德育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突破“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桎梏,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被动局面,进而探究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施、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探讨和总结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职校学生的特点

在校期间,因为家庭、年龄、专业等的特殊性,职业学校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呈现多种多样的特征,但归根结底,这些都取决于他们内在的心理现状与发展情况。概括而言,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大致表现出如下一些矛盾及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行为依赖性也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情感体验,对家长、老师的言行存在主观判断与取舍,对过多的提醒或教诲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但这些并不说明他们已具备了完全独立的准备和能力,相反,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依附性依然很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导与帮助,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心理仍然强烈。

2.参与意识强,行为能力参差不齐

职业学校中许多学生来自农村,受周围环境与人员的影响,综合素质偏低,性格内向,即使存在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也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在各种活动中优柔寡断,严重影响自身能力的发挥和才智的展露,给人一种低能的印象。

3.自我意识强,正确处理与集体关系的能力尚待提高

职业学校中的学生能明确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尊重自我,但普遍存有自私心理,对同学、学校的关心不足甚至漠视,面对利益选择时,主要从自身角度进行考虑,对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4.就业的希望与悲观并存

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他们都对毕业后的工作充满向往和幻想,希望能尽快地完成学业,实现就业的抱负,出人头地,为自己、家庭改善生活条件和地位。但因对职业学校性质、地位的顾虑,相当一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怀疑他们未来工作的地位和方向,认为毕业后主要还是打工。也正是因为对就业的悲观情绪,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学无动力,甚至染上一些恶习和不良癖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前途和学校的形象。

三、中职德育主题活动的措施

1.活动的设计应浅显易懂

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活动设计是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主题活动设计逐步从教师走向学生。如设计“班会主题活动”,我们交給学生的问题是: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设计活动,谁设计得好就用谁的设计方案。

如“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家乡山歌谚语、走访家乡历史遗址、探寻家乡文化名人、采访家乡英雄人物、说说家乡旅游景点和丰富特产、知晓家乡近远景规划”,让学生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探究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活动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德育活动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那么活动的吸引力就会很大,学生投入活动的兴趣和激情就会增加,这就使得活动成效明显;反之,如果活动的设计背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活动的吸引力便小,学生投入得少,活动效果就差。如,感恩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要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中职阶段的感恩教育目标要求不能过高,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活动的主题要从“小”着手

在进行德育主题活动教学过程中,切忌选择一些宏大主题,教师应该选择校园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主题,如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自然、珍爱生命等。利用这些小主题搞德育活动,不仅能使德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而且选材也很方便,教育效果自然好。

4.活动的形式要新颖别致

对中职学生来说,活动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讲究形式的活泼多样。力戒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和单一不变的形式,要把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常开常新;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开放,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情、意、行同步发展。例如在德育活动课上,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把活动成果通过说、唱、做、争辩,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展现出来,学生们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热情高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得到明晰,所以学生的道德意识,习惯养成会水到渠成。

三、中职德育主题活动的成果

我校1800多名在校学生和12位德育教师实施了德育课主题活动。通过行之有效的德育主题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

1.以落实德育常规为抓手,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树立“严管慈教、精心育人”思想,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了分管领导—学部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德育工作网络。如日常学习生活的检查评价,“班级之星”的评比,“文明班级”的创建,德育流动红旗的设置,传统节假日、纪念日活动的开展等,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学校内涵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手段。学校依据规划,不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探索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各学校都能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校园文化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园园林绿化、建筑雕塑、广播影视、校园网络、图书室、阅览室、德育展览、宣传橱窗、校园小贴士等的宣传育人功能。

3.以德育队伍建设为途径,构建德育育人网络

为了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德育队伍,学校十分重视团队干部、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确立了专业道德理念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技巧培训等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大对德育老师、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使德育队伍校本培训制度化。

4.以“感恩·励志”为主题,构建和谐融洽校园

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形成了感恩之风,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以感恩之心、感恩之举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围绕“感恩教育”主题,开展了感恩大讨论、感恩征文、特殊的“家庭作业”等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把感恩教育融入主题班队会、学校艺术节活动之中,让学生学会了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校园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氛围。

5.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营造健康文明校风

德育主题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学校自身教育活动相结合,以特色活动促进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受教育。如以第二届“文化运动会”为契机,开展了以“学会感恩,珍惜生命”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我的故事》故事会、图书借阅、好书推荐、名言伴我行、读书小报展、报刊剪辑、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丰富了班级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家乡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夏天的家乡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