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村初中女生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的总结与分析
2011-08-30黄春燕
黄春燕
心理健康教育己被当今社会视为教育的热点,也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中学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中学生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外,还必须注意女生的特殊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她们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拥有健康的身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我校20个班初中女生为主,发放问卷590份,回收578份,回收率97.97%。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
二、讨论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得知:女生对上体育课感兴趣的占调查人数的92.91%,她们活动的主观思想参与倾向是较为积极。但在实际中发现,真正主动参与活动的女生仅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33.39%),这种认识与实践的脱离,不利于增进学生体质,也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
1.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她们自私、任性、娇气。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进行体育运动会消耗体力,容易造成身体疲劳,影响其他功课学习,所以阻挠她们参加体育锻炼,有些女生怕苦怕累,如跑步怕吃力、怕出汗。
2.学校也可能造成女生对体育课厌学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身心健康有所忽视,特别对女生来说更是以勤奋学习为主,忽视了体育的锻炼。学校未能做到“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
3.胆怯、害羞,怕在大众之下练习
胆怯、害羞是大多数女生共有的一个心理现象。她们大都渴望有一个苗条的身材,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女生在上课时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场地,有时往往和男生或别的班级学生共用场地,有的女生胆怯害羞心理就表现得较为突出,这样影响了其学习动作的积极性。
4.缺乏生理卫生的知识教育
月经是每个女生的正常生理现象,虽然在经期期间身体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肌肉力量方面会有所变化,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练习并不影响健康,但有些女生往往把正常生理现象当作是逃避上体育课的借口。
三、根据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针对中学女生上述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教学中,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重视对女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加强对女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引导她们正确地认识自我
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调动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将快乐教学、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强其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从而使她们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2.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应多表扬,少批评,多启发,少指责。对身体素质差的,更应增强她们承受挫折能力,从而防止学生意志消沉,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和恐惧的心理。
3.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重视经期锻炼的劳逸结合
针对部分女生认为经期参加体育锻炼有害于健康的错误观点,教师应加强对女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让她们真正认识到经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从自卑、焦虑、苦恼、抑郁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4.体育教师要掌握现代心理学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
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与现代心理教学相关学科和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活动潜力,培养她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女学生喜欢体育课,并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但真正能坚持体育活动的人却不多。
(2)体育活动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在活动中要不断与自身的疲劳、苦累作斗争。懒惰、缺乏意志力,自卑、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素质,都会成为中学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障碍。
(3)女生体育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女生的体质及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使平淡、枯燥、单调的体育教材变为多彩,变呆板为活泼,使之更富有新时代的特点。
2.建议:
(1)了解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作为體育教师,应该对学生家庭情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并逐一进行认真地分析,切实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女生的生理特点,学校应该多开展青春卫生专题讲座,或体育老师利用理论课加以强调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让学生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体育锻炼。
(3)体育教师多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
(4)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