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011-08-30周晓青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南京教材生活

周晓青

许多年来初中地理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很多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他们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而且很多都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学生都对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感到迷茫。在这里主要就在初中地理课上联系生活,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的观点。

一、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所知无几

现在的初中生虽然生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关心周边的环境。现在的很多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知识所知无几。例如: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出名的地方,有什么特产;走出家门后不辨东西南北;学校附近的河流、道路等不知其名者,大有人在。这些都是非常让人震惊的。而且现在的很多学生学习地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当考试结束后就觉得地理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平时所学的地理知识也随着考试的结束而忘记了。这样他们还如何能够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又如何能够切实地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呢?

二、联系生活,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一)教学过程需要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其中包括了自然、社会等等很多的知识,内容十分全面,所含的知識覆盖面也十分广。其中很多的知识如果仅以平面去想象立体的空间,以枯燥的文字去想象外面精彩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为此,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树立起“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教材,也不能迷信教材,必须要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地理,同时还能将课堂中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出门后如何分辨东西南北,了解家乡各种信息等。

(二)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勇于突破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撷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设计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就必须充分地结合乡土资源。例如在教学《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中加入一些我们南京的相关知识,设计以下问题:(1)南京处在长江的什么位置。(2)长江沿岸地带东西部地形的差异以及地势的变化如何,南京又具有什么特殊的特点。(3)南京的气候特征如何。(4)南京有什么特殊的资源。(5)总结南京有什么优秀的可供利用的资源。如果课上学生们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让学生们课后从其他的途径进行了解,然后再给时间进行统一的解决。通过这些问题的穿插,让学生们更加了解我们南京的地理特征。

(三)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验分析地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如今因为社会的发展,外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仅靠死记硬背虽然能够拿“高分”,但是学生们却得不到任何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很难得到肯定。如何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地理中有很多的问题所涉及的面都十分广,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要有更高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的经验去分析,通过生活的感受去思考,从而真正地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个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众多的人口》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泛泛而谈、照本宣科我国有多少人,人口多又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们就会感到很空洞,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良好的条件下,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切实的体会,因此对这些知识即使当时背得滚瓜烂熟,不用多久也会忘记。因此,我们不妨设计以下一些问题:(1)南京市有多少人,江宁区有多少人,南京全市总面积是多少。(2)全国像南京这样的一级城市有多少。(3)南京的人口增长如何。然后通过这些问题延伸到全国,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人口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小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有许多的好处,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价值、与生活的关联性,最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加有用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牛俊人.初中实施“生活地理”教学理念的方法研究[J].现代教学,2009(10).

[2]熊道兵.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0(35).

(责任编辑黄晓)

猜你喜欢

南京教材生活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南京·九间堂
生活感悟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