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2011-08-30方雪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历史课鲁迅历史

方雪媚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汤敏教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令历史教师们吃惊的发现: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如何基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活化历史,构建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成为历史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个人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历史课的导入要寻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活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学生生活是离不开社会的,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就要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也要联系其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如何设法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整个课堂中都感觉具有挑战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导入相当于“凤头”,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定调”。例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叫什么节呢?”全班齐声回答:“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很多学生回答:“不知道。”我就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它为什么值得我们后人用一个节日去纪念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导入成功与否是影响这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好的导入可以引人入胜,学生会被将要学习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历史,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上课时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但是设置疑问要有技巧,巧妙的设问,能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体会历史,从而学习怎样从历史看现实和从现实看历史。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讲到南京大屠殺的时候,讲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实和中日关系的现状以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实,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要篡改历史教科书?假如你是中国领导成员之一,你最想对日本首相讲的一句话是什么?”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的说是日本想掩盖事实的真相,不愿意把真相告诉下一代;有的说日本没有对军国主义认真地反省,我们中国也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学会居安思危。第二个问题学生所提的三个答案分别为:第一个回答是兄弟呀,我们要抓住机遇搞好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二个回答是世界人民都反对战争,在争取和平,你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第三个是你们要向中国人民道歉,因为你们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师生们对这些回答都不约而同地致以热烈的掌声,我表扬了积极举手的学生。下课了很多学生还是觉得意犹未尽,趁我在讲台签名的时候,上来跟我谈起他们从报纸和新闻中所了解的中日关系的现状。这节课之后,我对自己上课所设计的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最主要的思考方向是:我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能否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深入学生生活,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探究历史问题。

三、把历史教学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让历史深入学生心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历史现象很难再现,但是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人物,并没有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因为他们崇高的精神和气节而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青少年正处于性格的塑造期,我们可以用历史人物的经历和精神去向学生阐述伟人成长的足印,让学生理解其实伟人的真正伟大的是他所坚持的精神,这样用历史人物的精神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时,提到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活动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来谈在学这一课之前自己对鲁迅的了解,包括他的著作和经历。很多学生对鲁迅有所了解,能说出他们在语文科所学过的鲁迅著作,以及语文老师跟他们说起的鲁迅的经历。接下来我主要是讲鲁迅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调整,即鲁迅在21岁时就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甘当人民的孺子牛。为实现终极目标——救国救民的理想,鲁迅几次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入军校、学矿业、攻医学,后来选择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决定用战斗的笔来唤醒民众被麻痹的心灵,即使面对国民党的子弹,他也毫不畏惧,最终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文坛泰斗。然后提出问题:从鲁迅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来进行探究,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目标与自己能力存在差距的时候,我们要能适时调整原来的目标。调整目标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而是为新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靠近自己的终极目标,鲁迅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我发现课后很多学生去找鲁迅的著作来阅读。这就是历史课对他们所进行的人生教育。我们要积极探究挖掘历史课所蕴含的教育作用,也许因为教师的某一个历史故事,学生会为此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的整个人生。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把情感和价值观融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

历史让我们得到了智慧,既然历史给了我们智慧,我们应该用自己所学的智慧,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一股暖流,让学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情。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课鲁迅历史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