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2011-08-30王能
王能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挺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简单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或教师的自问自答的课堂中“被主体”化了。这样的课堂看似“繁荣”,但效果“虚假”。那怎样才能通过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提问,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适时巧妙地抛出问题
高三的政治复习课,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枯燥乏味,不容易出彩。事实上,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肯定可以改变那种认为复习课就是炒冷饭,做练习的旧观念。有位老师在高三的专题复习课上的设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题是《聚焦利比亚》,其中有一部分是这么处理的:老师播放了一段利比亚大撤侨的视频,背景音乐用的是《五星红旗》。当视频播完,教室里一片寂静,作为听课老师的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被我们强大的祖国母亲的爱震撼了。面对此情此景,教师适时抛出了问题:从同学们的神情中我读到了很多内容,大家都来说说心中的感受好吗?有位学生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遇到了多少困难,是成功,还是失败,母亲始终关注我们,家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敞开,我们更应爱护好,呵护好我们的祖国母亲。说完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教师又巧妙地追问:那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好,呵护好我们的祖国母亲,如何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呢?学生们回答得轻松自如。这样的复习课,既巧妙地達到了知识点的温故知新,又升华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二、营造公平和谐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威信不在于上课一定要板着脸,不苟言笑。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害怕教师,害怕回答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被抹杀了。相反,如果我们能微笑着面对学生,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学生回答正确表现优良的时候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给学生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我想这样的老师学生一定喜欢。记得当我大学毕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为了镇得住学生,我上课的时候始终拉着脸,对学生非常严厉,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并不买账。于是课堂上几乎是我在唱独角戏。几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母亲,当我开始真正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当我把对自己孩子的宽容与鼓励也同样给予我的学生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课堂变了。学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会积极主动回答我的问题,教学效果颇好。
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都是充分备课、备问题的,我们的课堂上也有很多闪光的问题。然而,由于我们的老师太吝啬时间,上课的节奏非常快,往往一个问题抛出来之后,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马上请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自己立马一股脑地把答案说出来了。这样的方式,即使你的提问再精彩,又有什么效果呢?我曾经听过一堂课,课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作了充分的备课,一堂课都围绕着大学生当村官作为提问的背景材料。问题的设置也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如果你受聘为村官,你打算怎么做来完成从对村务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到被村民认可的村官的转变?照理说,这样的问题我们学生是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启发作用的。可惜的是老师只给了学生们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要求学生站起来作答,结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教师挫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好的提问固然重要,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同样重要。
四、巧妙点拨,循循善诱
如果我们准备的问题很精彩,营造的氛围很轻松,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接下来,当然是让我们的学生展示成果,畅所欲言了。那教师此时此刻除了倾听还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在学生们回答问题或是争辩的过程中,巧妙点拨,循循善诱。学生回答问题有时难免会跟着感觉走,此时,教师就是领路人,应及时诱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我在讲授哲学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请学生们分组辩论:中学生用手机好不好?正反方学生都用了大量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争论过程中有学生对玩手机游戏、互发短信是好是坏提出争议,此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鲜活案例,总结归纳,对任何问题都应作具体分析,从而使辩论顺利进行到底。我觉得,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的适时点拨、诱导,才会使学生的回答不偏离主题和目标。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创设了问题,才有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起点,因为有了问题,所以才有了打开一切科学之谜的钥匙。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好问题,并且能真正利用好问题。不仅如此,一位好老师也应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才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