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2011-08-30曹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会学学法课程标准

曹霞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在实践过程中,我充分体验了新课程带给我的种种思索。它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教师角色、行为、方法、语言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方法实践,我体会到它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形势、明确新的要求。教师除了要领悟新课标所蕴涵的思想,接受各种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关注及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针对这一点,我本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搞好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世间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敢问,就必须为学生参与教学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研究表明,人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思维才能最活跃。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我时常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英语中的笑话或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来活跃气氛,使学生始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进民主教学,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

二、设计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衡量所有学生,必然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把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特点以及爱好,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在每节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在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建立全班学生的动态管理档案,课堂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启发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优结合,从而保障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三、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以认识和探索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探究某种事物的方式或从事某种活動的心理倾向”,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正因为兴趣有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它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作用,使人们总是积极地接近某种客体获取需要。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王国,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我也会善于捕捉,适时地给予鼓励。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差距并不大,但学生的成绩却因人而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数都有良好的习惯:多动脑,勤思考。正因为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得以使他们的智力水平持续提高。所以,平时我用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首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每个学生都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其次让学生“会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我注重让学生真正认识“会学”的意义,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我利用讲课或有利时机,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吸收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了生搬硬套。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课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黄晓)

猜你喜欢

会学学法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