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大型污染场地治理工程管理的问题研究

2011-08-29梁佳斌恩宜珐玛天津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100

天津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污泥污染物污染

梁佳斌 (恩宜珐玛(天津)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300100)

董晶 (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 天津300480)

0 引言

如今,国内许多待开发的项目(包括城市和区域经营)都会面临一些潜在的问题:区域管理者、投资方选择的待开发领域内的土地、水体、空气等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与生产的环境健康卫生要求,即该项目区域内是否遭受过污染,这种污染是否能够被接受,如不能接受该如何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则会带来可怕的影响,如现代比较著名案例——日本水俣病:在日本熊本县,日本氮气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由于长期积累并通过食物链,爆发了著名的甲基汞中毒事件,受害者数以万计。

此类问题在工业项目中已有先例,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并于2007年由北京环保总局发布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作为环境治理项目,带有公益性,全体公民拥有知情权与参与权,但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对已发生的污染场地的治理,治理到什么标准是可以被接受的。换句话说,应用科学的方法(如风险评估的方法),让受众知道自己所处环境已存在的风险和治理后能承受的风险,作为治理的重要依据。

1 遇到的问题

面对大型污染场地治理工程,由于缺少经验,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下:

1.1 可参考治理案例较少

由于多污染源和其他的历史原因,造成污染治理面积过大且污染物成分复杂,所以没有很好的治理案例可供参考。

1.2 环保治理需要资金缺口大,且没有盈利,所以融资更多依靠政府财政支出

是否可以改变这种模式,谁该为污染治理买单?这点值得借鉴西方国家类似的方式,谁污染谁治理。

1.3 管理模式不成熟,职责模糊

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已改变过去既充当建设方和监管方,又当投资方的多重角色,转为现在的只当投资方和监管方的角色,而建设方委托其他公司担当。但是对于这种污染治理类的公益项目,具备技术性强、操作程序复杂、治理周期较长,并需要后期维护与跟踪监测等特点。普通的工程管理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层次较高的专业工程管理公司更适合这个角色。所以政府的行政部门和工程管理公司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政府应更多的充当监管和公众的委托方,把握方向和验收效果,使公众利益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而具体的运作应交给专业工程管理公司。

1.4 收集数据困难

由于污染场地一般历时较长,分布面积和深度较难直观判断,需要反复的取样和论证,甚至面临水上钻探取样等较高难度的作业。所以需要勘察、污染样本取样、分析等单位协同工作。故制定科学、周密的取样分析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

1.5 相关标准缺失

在国内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标准中,比较重视污水排放标准,所以相关治理的标准较全面,如排入海洋、河流等自然水体,市政管道,循环利用等都有相关标准执行。而土壤标准则较少,仅仅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等几个标准,涉及污泥标准则几乎没有。

1.6 技术复杂

场地治理涉及污水、污泥、土壤、地下水等,且污染因子复杂,有时需要多种技术同步或异步协同处理,每一个场地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选择治理技术显得比较困难,需要配合试验、数模和深入的技术论证。

2 治理思路

面对上述问题,作为一个专业工程公司,首要解决的是理顺思路,笔者根据某项目实际运作情况,将实际操作的工作流

程整理为工作思路,如下图:

图1 工作流程

要点解读如下:

2.1 区域环境本底调查

可由专业的管理公司委托专业咨询单位执行,可采取实际调查、寻访、查阅档案、现场取样等手段,调查和评估结果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2 标准选择和风险评估

必须采用国内现行的土壤或相关水污染治理标准。但是如待治理场地污染物状态、成分复杂没有相似标准可供参考(污染物同时涉及土壤、污水、底泥等)时,就会为选择治理方案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如遇这种情况,应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委托相关单位制定标准或治理限值。在该过程中,管理公司应积极配合,将风险评估和方案制定与标准相结合,推动多方参与者进行有效信息沟通和协调工作。制定标准(或治理限值)和风险评估都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即需要在目标区,科学、避免重复地采集污染物样本,再进行污染物检测分析、淤泥物理性分析、地质勘察分析等工作。在提供可靠的、充分的数据前提下相关单位需要做必要的分析、模拟实验,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制定合理的多方案比较。这些工作可能需要几家科研、咨询单位和商业实验室联合工作,选择一个合理的运作模式使若干家单位能够快捷、紧密配合地推进工作。根据数据及模型,完成标准制定(治理限值)和初步的工程方案后,应由政府和管理公司对方案及标准进行公开、公正、广泛、深入的论证,综合比较,在公众能承受的风险程度下,选择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并确认制定的标准或治理限值,按相关规定公示。

2.3 确认污染物的范围和程度

结合标准(或治理限值)划分带治理范围,计算出需治理的污水量、污泥量,治理后的污水量、污泥量。污染物程度、数量,治理技术水平,后期的开发,维护监视,人们承受风险能力和治理成本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利用有限资金,将污染治理无害最优化,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问题。

2.4 制定方案

在大规模场地治理中,现阶段几乎没有相类似的案例,在借鉴已发生的治理工程,结合经济能力和周边资源(场地资源、能源供给能力、交通能力和周边工业生产资源)选择成熟的低成本技术,并进行小试和一定规模的现场试验,摸索进行。在现场试验阶段,实地考核关键技术和材料,结合开发区和周边地区的建材资源,尽量就地处置和消化被处理的污水、污泥。污水较好处理,优先循环使用,节省市政水和天然水,其次考虑就近排放至自然水体。污泥出路较多,中度和轻度污染污泥,处理合格后,可考虑就地使用,如水体护岸、堆岛、绿化、道路路基、工程用填土等,也可考虑土方外运。

2.5 实施过程

在场地治理过程中,如何严把治理质量关,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大型治理工作,不允许不成功,一旦在验收后,发现治理不合格,则会面对更难处理的局面,即不合格污染物的二次处理,这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上下游的连续工作等更难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管理公司严把过程质量管理,在现场设立实验室,全过程跟踪治理,结合治理批次抽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这种模式,更像是建设工程和生产工作的结合。

2.6 治理结束后,应该制定相关规定,保护好被封存场地

如永久禁止在封存场地进行商业开发和破坏性的土建施工。并参照填埋场地的相关措施,定期跟踪,制定应急机制。由治理或维护公司接管后期工作,定期上报行政主管部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型污染场地治理具有工程复杂、治理周期长、公益性强、专业背景强等特点,而在实际工程运作的各阶段,也会面临与很多单位的协作(包括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科研、勘察、设计和分析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和供货商),所以科学制定和策划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仅就管理思路做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同行遇到类似工程可以借鉴。■

[1]李振川,薛杨,张悦,等.天津大沽排污河治理工程与综合效益[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7):64-65.

猜你喜欢

污泥污染物污染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