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视觉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价值

2011-08-28鲁仕娟

中小学电教 2011年11期
关键词:苏丹对象摄影

☆鲁仕娟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一、视觉文化的内涵

视觉文化网站上有这样几句话“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看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好”,这几句话很有意蕴。它告诉我们“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想真正“看好”你的观察对象,你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和分析,将你的观察对象层层剥离,才能看到他最本质的东西。看到了本质的东西,也才能通过“看”来达到教育培养人的目的。

1.看不等于看见

看的行为时刻都在发生。对于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只要他睁开眼睛,看的行为就在发生,但他是否都看见了呢,不一定。所谓看见,就是首先你已经看到了被观察对象,其次,你已经对它产生记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该对象已经对你的认知产生了影响,所以,看到的东西并非都是你看见了的。看可分成有意识地看和无意识地看,对于无意识地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只是看到而非看见,譬如: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你无意识地看到的,并非是你有意识地想去看他们或者要去看他们,你的确看到他们了,但是你并没有看见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对你的记忆和认知产生任何影响;即使是有意识地看,你也并非都能看见你的观察对象,因为它还要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被观察对象不在你的视力范围内,或者是被观察对象对你的刺激不够强等,所以,看不等于看见。

2.看见不等于看懂

我们的视觉注意到一个刺激物的存在并不会很难,只要刺激物的强度足够大,就能发生“看见”这个行为,但是我们是不是就真正看懂了呢?可以说,看见是一个生理过程,只要生理正常的人,都能看见,而看懂则应该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且这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并非上面所提到的被动认知的过程。就一幅摄影作品而言,何谓看懂,就是你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换言之,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这样你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获得一九九四年普利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画面中一个饥饿的秃鹰正虎视眈眈地凝视着前面一个因过度饥饿而几乎昏倒在地上的女孩。这是这幅作品所呈现的所有元素,这个大家都能看到,但你是否看懂了这幅作品呢?如果你没有结合当时的拍摄背景,你也不了解作者拍摄这幅作品的意图,那么你恐怕很难看懂这幅作品。这幅作品背后潜藏的事实是:由于苏丹饥荒和苏丹内乱,苏丹人民遭到了巨大的灾难,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昏倒在地上。而就在她的身后,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作者想利用这幅作品引起世界对苏丹的注意,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帮助苏丹度过困难。看到这里,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看懂了这幅作品。所以,看见不等于看懂。

3.看懂不等于看好

老子告诉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个视觉符号,看懂只是做到了“知其然”的阶段,看好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索绪尔三项式(如图1)告诉我们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这就意味着符号的所指不仅指称对象,还应指称意义。[1]

图1 索绪尔三项式

例如:玫瑰花作为一个视觉符号的话,它的“能指”是指一种鲜花,它有多种颜色,娇鲜欲滴,非常美丽,此外它还有刺。它的“所指”就指称爱情,因为爱情如同玫瑰一样非常美丽,令人愉悦,但是如果不小心的话,会被它所伤。

“符号”的指称意义也并非简单的一层意义,通过符号的意义层次图可知这里的意义包括:直接意义、间接意义、引申意义、暗示或者隐喻意义等。意义越深刻、越含蓄,达到的层次就越高,对读者的心灵扣动就越强,甚至能达到顿悟和开放的精神境界。[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够解读到高层次的意义,这正是看懂到看好之间的距离。例如:上面所提到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很多读懂这幅作品的人感到非常震撼,他们开始关注非洲的情况,了解非洲的灾情,积极组织募捐,帮助非洲人民度过难关。

二、视觉文化对人才的培养的价值

从看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懂,从看懂到看好,我们的视觉体验在一步一步增强,我们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等也在逐步增强,同时“从看见到看好”对培养人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视觉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才的欣赏能力

通过视觉文化的学习,首先我们的欣赏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以前对于一幅视觉作品,我们关注的是这幅作品的构成要素是什么,颜色搭配是否协调,整体构图是否得当,总言之,我们所关注的是它的外在,或者说关注它的技术要素;然而现在对于一副视觉作品,我们在关注它的外在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它所要表达的内涵,也就是作者想要通过作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这也就是作品的内在。例如:纪实摄影作品《绿眼睛姑娘》,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少女和她那双充满恐惧的眼睛。要是以前,我们的欣赏水平到此为止了,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我们看到这幅作品后,就会思考这个女孩是谁,她为什么如此恐惧。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幅照片背后的故事:她是一个阿富汗少女,她之所以惊恐,是因为在拍这张照片的几天前,她家的房子被战机轰炸了,父母被炸死了。祖母带着她和哥哥趁天黑把父母埋葬了之后,就开始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3]

2.视觉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才的分析能力

我们的欣赏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的同时,我们的分析能力也随之增强。因为要想了解一幅作品的内在,光靠看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去查找关于这幅作品的所有资料,作品的作者,作品的拍摄时间,作品的拍摄地点,拍摄的对象,作品的拍摄背景等。在得到这些资料后,你就要综合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作者的用意,从而得到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真正内涵,也就是作品的内在。例如:在一看到作品《枪》时,你就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照片中的男孩会拿枪指着拍摄者,他想干什么,他的表情为什么如此狰狞,作者拍摄这幅作品的用意是什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就必须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综合起来分析,最后你就会明白:这是作者在纽约105街区拍摄的,手持枪直指摄影家镜头的是一个小流氓,这个小男孩当时只有11岁。当时的社会背景迫使这些孩子的心灵发生了扭曲。正如摄影作者克莱因回忆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来,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在查找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过程中,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增强。[4]

3.视觉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才的表达能力

我们在欣赏视觉作品时,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我们一直是在关注别人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分析别人的作品。然而我们学习视觉文化的重要目标是将自己的思想通过作品传达给别人。在“从看见到看好”中,我们逐步学会了,别人是如何选材的,他们是如何构图的,他们是如何表现作品的,他们是怎样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已的思想的,他们是如何将欣赏者一步一步引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的。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试着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合适的路径表现出来。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我们的表达能力也迅速提高了。

从看到看见,从看见到看懂,从看懂到看好,我们的视觉体验在一步一步增强,我们的能力也在一点一点地提升。从看到看见,我们学会了有意义的看,我们在看到事物的外在的同时,也看到了潜藏在事物背后的许多有意义的事;从看懂到看好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解读中,我们将看的意义推向了更高层次;从能指到所指的解读中,我们将所看到的过程转化为对一个人的能力的提升与训练,进而来影响和指导我们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合适的路径将我们的思想和意欲表现出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要传播的东西和我们的思想,最终与我们形成共鸣。

4.视觉文化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好的视觉作品有很多,在我们欣赏和解读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都经历了一次次的洗礼,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发生着变化,看到《绿眼睛姑娘》后,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无情,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解读了《饥饿的苏丹》后,我们开始关注他人的生活状况,我们的小爱渐渐转向了大爱;欣赏完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后,我们开始惊叹造物者的神奇,心胸也随之开阔,我们想把它们永远留住,我们开始关注环保了。好的视觉作品对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张舒予.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4-56.

[2]张舒予.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57.

[3]史蒂夫麦柯里.国家地理杂志[EB/OL].(2002-4). http://ngm.nationalgeographic.com/2002/04/afghan-girl/index-text

[4]admin.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作品[EB/OL].(2010-8).http://www.059mt.com/chuangyi/2010/0822/1718.html

猜你喜欢

苏丹对象摄影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再见,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