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首次CT检查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1-08-24李宝庆
李宝庆
我们分析了79例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posttraumatie epilepsy,PTE)患者的首次CT检查图像特征,并并根据后者特点进行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住我院神经外科病房的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近48 h内有明确的脑外伤史。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急性期死亡病例。②再次脑外伤患者。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本组入选颅脑外伤后患者339例,男241例,女98例,年龄21~74岁,平均(45.92±18.46)岁。
1.2 方法
1.2.1 早发PTE确诊条件及分组 采用1998年版《神经外科学》和全国神经外科癫痫防治协作组制定的“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中相关规定作为本研究早发性PTE确诊条件:①发病前有脑外伤病史。②发作时呈间歇性意识障碍,抽搐,昏厥,双目上吊,口吐涎沫等。③癫痫持续状态为长时间连续(至少5 min)或反复发作,中间无清醒期。④脑电图检查有局灶性或广泛性的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突出于正常背景的阵发性高幅慢波等癫样放电出现。⑤在7 d之内发生。⑥除外其他导致癫痫的病因。
1.2.2 头颅CT图象标准化处理及分组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入选患者首次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在头颅CT图象上建立二维坐标系统,根据外侧裂及脑室位置,确定标准点坐标,应用坐标转换方法,使每个部分与标准图象中对应区域一致。然后将各层面CT图象输入数字化软件中,找准标准点,绘出损伤范围。计算机即可标识该病灶在标准CT图象中位置和大小,最后将该患者全部标准化CT图象重叠于一套标准图象上。本研究根据头颅CT图象资料特点进行分组:①CT图像正常。②CT图像异常。③前部损伤。④后部损伤。⑤左侧损伤。⑥右侧损伤。⑦CT颅骨骨折。⑧头颅CT无骨折。⑨CT中线移位。⑩CT无中线移位。⑪大体积血肿。⑫小体积血肿。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病例计数指标显著性测试,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39例颅脑外伤患者病后7 d内发生PTE 79例,患病率23.36%,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CT影像学特征比较见表1。
表1 颅脑外伤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CT影像学特征比较(n/%)
3 讨论
早发性PTE在神经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内,其在原发性脑损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剧了对脑组织破坏,恶化了病情,增加了死亡风险,属于颅脑外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CT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颅脑外伤就诊早期都有进行CT检查的可能,研究颅脑外伤早发性PTE患者各种影像学标记,包括早发性PTE 与首次头颅CT影像学表现之间关系,总结早发性PTE影像学规律性,并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连续选择了近期住院的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并按首次CT图像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发现,早发性PTE患者的CT图像异常、前部损伤、CT中线移位和大体积血肿等表现比较常见,这与另一些作者[1-4]同类观察结果接近。
鉴于颅脑外伤后早发性PTE常常影响着患者病情、疗效、转归和预后,同时也增加了晚发性PTE的风险,他们出院回归社会后,PTE长期频繁发作,常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异常,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下降,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颅脑外伤后患者CT图像中,发现PTE影像学异常表现时,应注意及时观察和监测这些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首次发作后选择快速抗癫痫药物,迅速中止PTE发作。
[1]丁俊,李卫贤.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13.
[2]沈剑敏,耿道颖,沈天真,等.脑致痫病变的CT和M RI征象分析. 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9(3):87-8.
[3]王克万,漆松涛,武华坪,等.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辅助定位脑损伤后顽固性癫痫低剂量放射外科治疗.中华创伤杂志,2005,20(5):259-61.
[4]田春雷,王和平,舒凯,等.颅脑损脑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