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肺系疾病的疗效分析
2011-08-22丰胜利张学智王远征黎巍威
丰胜利,张学智,王远征,黎巍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北京 100034)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肺系疾病的疗效分析
丰胜利,张学智,王远征,黎巍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北京 100034)
通过对206例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患者进行冬病夏治贴敷治疗,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随访观察3年。3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更明显。3种疾病在缓解期以肺脾肾虚证为主,治疗效果虚证优于实证。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是药物、腧穴结合时间医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适用于虚寒体质患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肺系疾病;辨证分型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此法以中医“春夏养阳”理论为本,通过对特定穴位的药物贴敷以达到祛除病邪、激发阳气、扶正固本的目的。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也证实,此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症状,减少冬季发病次数。我院开展本项治疗已5年余,现就近3年来206例较完整资料介绍如下,并对治疗效果作初步的分析。
1 临床资料
表1显示,选取在我门诊连续贴敷3年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其进行详细的问诊和随访(表1)。
表1 3种疾病一般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疾病诊断标准
2.1.1 支气管哮喘[1](1)反复发作喘息,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
2.1.2 慢性支气管炎 (1)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2)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2.1.3 过敏性鼻炎(鼻鼽)(1)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伴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2)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可并发荨麻疹、哮喘等病;(3)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4)鼻腔黏膜多为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5)应与伤风鼻塞、慢性鼻炎(鼻窒)、血管运动性鼻炎等鉴别。
2.2 辨证分型标准
结合临床参照《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3]。肺气虚证:语声低微,气短胸闷,自汗畏寒,怕风,易外感,舌苔薄白,脉濡;肺脾两虚:平素痰多,倦怠乏力,自汗怕风,食少腹胀便溏,舌苔薄白,脉细缓;肺肾两虚:平素气息短促,动则尤甚,腰酸乏力,下肢欠温,浮肿遗尿,舌淡,脉沉细;实证:无明显虚证表现者。
3 方法
3.1 贴敷药物
选用武汉华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止咳贴(批准文号鄂食药准字2009第2261225号),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竹沥、生姜汁、细辛、远红外粉等。
3.2 贴敷穴位
选取天突、膻中、肺俞(双侧)为主穴,依据中医辨证配伍大椎、脾俞、肾俞等。
3.3 操作步骤
在我科门诊选取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记录病情,并对其做中医辨证分型。于三伏第1天开始贴敷,每伏贴4次,每次6h~8h,连续贴敷3年,随访并记录观察效果。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支气管哮喘
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或减量甚至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有效:哮喘发作有所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和)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4.2 慢性支气管炎
显效: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明显好转,或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等体征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改善,但未达到明显水平;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4.3 过敏性鼻炎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有效: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5 统计方法
采用SSPS11.5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6 结果
6.1 3种肺系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3种肺系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n)
6.2 各中医证型(缓解期)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各中医证型(缓解期)分布情况(n)
6.3 各中医证型治疗效果比较(见表4)
表4 各中医证型治疗效果比较(n)
6.4 典型病例
周某某,女,7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每于冬季发病,咳嗽咯痰2~3月。平素怕冷,乏力,易外感。自2005年起在我科连贴3年后,至今已2年冬季未发作,亦很少外感。
7 疗效分析
从本观察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合于肺系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7.2%。在所观察的3种肺系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显效率高于其他2种疾病,效果更显著。对3种疾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发现虚证患者明显高于实证患者比例(分别为87.86%和12.14%),肺气虚型所占比例最高达40.29%,在虚证中更为常见。在对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加以整理发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程较长,年龄偏大,实证相对少见,而虚证(尤其肺肾两虚)所占比例更高,分析认为这也是慢支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的原因。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对于平素表现为肺脾肾虚证患者效果较好,更适合于虚寒型体质的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之所以能取得以上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分析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7.1 治疗对象不同,主要病机不同
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这3种常见病。它们均为中医肺系疾病,属于咳嗽、痰饮、喘证、哮证、鼻鼽等范畴,常因冬季气候寒冷发病或加重。其病机在发作期为本虚标实、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肃降无权则气短喘促,宿痰伏肺、气滞痰阻、气道挛急则哮鸣有声。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此3种病平素以虚证多见(占87.9%,其中肺虚40.3%,兼有脾虚26.2%,兼有肾虚21.4%),说明在缓解期其以肺气不足、脾失健运、肾不纳气等虚证为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补充阳气、扶正固本,以减轻在冬季发作的症状和时间,缓解病情。
7.2 治疗时间的选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该篇主要论述了养生之道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后世医家据此发展出指导某些内科疾病的治法如“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其机理是利用夏季三伏天气温最高、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尤其在冬季感寒后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得以好转。曾有文献报道,穴位贴敷伏天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冬令组[4]。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兴奋β受体活性,促进和调整机体免疫机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5]。
7.3 贴敷药物的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药物的吸收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贴敷药物组成: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温肺化痰、利气散结,可利肺气化寒痰;细辛气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窜通开滞的功效,故可开胸中滞气以通肺窍;竹沥味辛性温,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同时也有引药之功。以上诸药合用,结合现代远红外技术,共奏温肾助阳、健脾益肺、降逆平喘之功。
7.4 腧穴的选择
在穴位选择上,根据《素问·咳论》中:“治脏者,治其俞”的理论,我们在贴敷时选取的主穴有肺俞-足太阳膀胱经穴,也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为肺脏经气出入之门户,药膏贴敷直达病所;膻中-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任脉经穴,是肺的华盖,心包经之募穴,气汇聚之场所。肺俞、膻中俞募相配,阴阳贯通,清升浊降,元真通畅;大椎穴有宣散外邪、祛风止痛的作用;天突穴能通利气道,宣肺降气,止咳平喘。配穴如兼有脾虚配以脾俞以培土生金;如兼有肾虚配以肾俞以纳气固本,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
总之,冬病夏治贴敷治疗融药物治疗与穴位刺激于一体,并结合中医的时间医学,多位点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无内服药的诸多弊端,经济安全,疗效显著。当然,其中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冬病夏治贴敷治疗必将愈来愈显示其在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地位。
[1]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1-65.
[2]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0,3(1):4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24.
[4]沈利华.支气管哮喘的冬病夏治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4):3-4.
[5]石 萍,王玉珍,杨 敏.穴位止咳贴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2008,48(4):56.
R256.1
B
1006-3250(2011)09-1014-02
2011-05-09
丰胜利(1967-),女,北京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老年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