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初探*
2011-08-22刘婷婷古求知
刘婷婷,田 峰,古求知,王 健△
(1.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007;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700;3.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广州 510120)
245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初探*
刘婷婷1,田 峰2,古求知3,王 健1△
(1.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007;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700;3.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广州 510120)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AIDS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证候类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被调查者按照统一标准填写《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其主要症状和证候特点。结果:通过对54个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8个公因子并结合碎石图,得到4个主公因子分别为气虚因子、湿热因子、气逆因子和气滞因子。结论:河南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兼有湿热蕴结证和气滞证,其病位以脾为主,涉及肾、肝、胃、心、肺等多个脏腑。
HIV/AIDS;中医证候;因子分析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和肿瘤等。现阶段虽然有不少西药能抑制 HIV病毒的复制,但是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中医学有着数千年丰富的理论和大量临床经验的累积,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关于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文献多数仍为医生的经验总结,但由于艾滋病的病情错综复杂,大多数临床研究对艾滋病中医证候归纳则显得较为简单和片面,不足以概括和反映艾滋病的中医病机和证候。因此,笔者将国家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项目数据库——河南中心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希望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地区性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特点,以供艾滋病中医临床和科研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参与调查的感染者261名,其中16例临床资料缺失者,共有245名感染者资料完整,245名感染者全部来自河南某农村地区,经当地疾控中心蛋白印迹法实验确认为 HIV病毒感染,其中男性感染者102例,女性感染者 143例,男女之比1∶1.4,全部已婚,平均年龄49岁±6.97岁,传播途径其中经性途径传播者15例,其余230例经采供血途径传播。感染确认时间3~14年不等,其中无症状期感染者15例,AIDS期感染者230例。治疗中单用抗病毒药治疗者174例,单用中药治疗者9例,中西药合用治疗者35例,未服药治疗者24例,其他治疗者3例。
1.2 诊断方法
按照2008年我国《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无其他心脑血管、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感染者知情并同意参与四诊信息的采集。
1.3 四诊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1.3.1 信息采集 245例感染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专业医务人员填写调查量表,量表采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所研制的《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四诊信息采集表》,该表根据HIV/AISD感染者常见临床表现以及中医诊断学四诊常见症状制定,预实验表现出良好信度和效度。数据采集后由专业人员采用双录入校验的方法录入数据库,本研究的数据全部只采用HIV/AISD感染者的第1次访视的确认信息。
1.3.2 观察指标 选取有程度分值的中医54个症状和舌脉象,观察患者的证候表现,其中0代表没有,1、2、3 代表症状情况的轻、中、重。
1.3.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54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综合艾滋病本身特点和中医证候理论分析研究艾滋病的中医证候。
2 结果
2.1 KMO球形检验和Bartlett系数
KMO 统 计 量 为 0.790、Bartlett检 验:χ2=3928.858,P<0.001说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
2.2 碎石图
图1显示,第1个公因子和第2个公因子之间曲线下降幅度最大,说明第1个公因子的贡献率最大,为主因子,其后的曲线下降趋于平缓。
图1 碎石图
2.3 主成分解释总体方差百分比
表1显示,前18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前18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64.334%,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4.334%。
2.4 公因分析结果
表1 主成分解释总体方差百分比
表2 公因分析结果
表2显示,经四次方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选取前4个症状较为集中的主因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第1成分因子气虚因子为主因子,集中了较多的症状,主要反映出脾气虚弱,症状见烦躁、情绪抑郁、乏力、神疲、消瘦、头重、纳呆、失眠、心悸、喘促。第2成分因子湿热因子,反映肝脾胃的湿热,相关症状有口苦、咽干口燥、口臭、气促、口腻。第3成分因子气逆因子,反映肝胃的气逆,相关症状见呃逆、嗳气、吞酸。第4因子气滞因子,反映胃肠的气滞,相关症状肠鸣、腹泻、腹痛、腹胀、饥不欲食。从提取的18个因子来看,证候病位以脾为主,涉及肾、肝、胃、心、肺等多个脏腑。
2.5 舌脉象结果
表3~5显示,为245例感染者的舌色及舌苔的情况依次为:淡红舌55%,红舌28%,白苔78%,黄苔21%,薄苔61%,腻苔25%,厚苔21%。表6显示,脉象细脉 47%,沉脉 33%,弱脉 23%,弦脉14%。
表3 感染者舌色情况
表4 感染者苔色情况
表5 感染者苔质情况
表6 感染者脉象情况
3 讨论
通过对54个主观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8个公因子,结合碎石图选取前4个公因子分析,得到气虚因子,症状见烦躁、情绪抑郁、乏力、神疲、消瘦、头重、纳呆、失眠、心悸、喘促;湿热因子症状见口苦、咽干口燥、口臭、气促、口腻;气逆因子症状见呃逆、嗳气、吞酸;气滞因子症状见肠鸣、腹泻、腹痛、腹胀、饥不欲食。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舌脉象的统计分析和结合病人主诉、临床专家辨证的结果,发现本研究245例感染者的中医证候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兼有湿热蕴结证和气滞证,其病位以脾为主,涉及肾、肝、胃、心、肺等多个脏腑。
脾气虚弱有失健运,故见乏力、神疲、消瘦、头重、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气机郁结、升降失司则心悸、喘促;脾失健运、肝郁不疏、湿邪内生、郁久化热则见口苦、咽干口燥、口臭、气促、口腻,舌红苔黄厚腻。肝失疏泄、气机不得降故呃逆、嗳气、吞酸。土虚木乘,传导、通降失司多见肠鸣、腹泻、腹痛、腹胀。
本研究所得结论与以往类似研究比较存在异同。赵晓梅于1989~1994年之间在坦桑尼亚收治近千例HIV感染者,选取490例进行辨证分型;早期属肺气虚334例,中期属肺脾气阴两虚128例,晚期属脾肾气虚28例[1]。李红娟、王健等对北京地区158例因卖血感染HIV的人群进行中医症状和证候研究发现,主要为脾虚证、肝虚证、气虚证、阳虚证、湿热内蕴证及心虚证和肝郁气滞证等,其中前10位的证候中虚证7种,实证3种,病位涉及肝脾心[2]。秦国政等调查云南1007名HIV/AIDS感染者时发现,其中有证可辨者中共有40个证候类型,按证候类型出现率高低排序,证候出现率在3%以上的证候有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脾虚湿困、肺脾气虚、阴虚湿热、痰湿阻肺、肝肾阴虚、痰热壅肺;证候出现率在2%以上至3%之间的证候有气虚证、肝郁气滞和风热犯肺[3]。
以上报道与本次研究所得的结论还是有较多不同的。艾滋病本身是一种病情复杂的综合征,人种族的不同、感染途径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个人体质的不同确实对艾滋病中医证候和演变产生影响。本组病例主要是以采供血感染为主约占93.1%,感染确认时间3~14年不等,其中大部分进入艾滋病期约占93.9%。总结发现,这些经血液传播的患者表现出病情重、症状重的特点。脾系的症状较为多见,可能与此批调查患者都是因采供血而感染的河南农民,其所处环境差、生活水平较为低下、营养状况差有关。此次245名河南地区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严格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基本反映了河南地区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特征。
[1]赵晓梅.490例 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证候学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38-39.
[2]李洪娟,李 峰,王 健,等.158例HIN/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69-72.
[3]秦国政,李庆生,张春和,等.艾滋病中医发病学特点及中医证候数据库建立研究简报[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2)44-45.
[4]杨永利,施学忠,时松和,等.因子分析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5):480-482.
[5]何羿婷,查青林,阎小萍,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因子分析及其疗效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2):1077-1081.
[6]查青林,林色奇,何羿婷,等.从主观症状因子分析的结果看中医辨证的数学逻辑[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75-77.
[7]王 健,黄世敬.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
[8]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
Preliminary exploring the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s of 245 HIV/AIDS cases
LIU Ting-ting1,TIAN Feng2,GU Qiu-zhi3,WANG Jian1△
Objective:Research in Henan HIV/AIDS patients with major symptoms and syndrome type of TCM.Methods:Use of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respondents completed in“AID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able for four diagnostic of TCM”accordance with uniform standards,to collect various degree of symptoms in HIV/AIDS infection.The data of HIV/AIDS infection were exploratory analysis to stud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ymptoms and syndromes of TCM .Results:54 subjective symptoms by factor analysis,a total of 18 common factors extracted.Reference stone map,get four major common factors.There are Qi-Xu factor,dampness-heat factor,upward flow of Qi factor and Qi stagnation factor.Conclusion:The infected persons of HIV/AIDS in Henan province,Syndrome of TCM mainly are lack of spleen-qi,dampness-heat accumulation,and syndrome of stagnation of Qi.Bit spleen disease mainly involving the kidneys,liver,stomach,heart,lungs and other organs.
HIV/AIDS;Syndrome;factor analysis
R512.91
B
1006-3250(2011)10-1105-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2008ZX10005-001)
2011-04-24
刘婷婷(1985-),女,江苏南京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王 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E-mail:62tige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