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益肾方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2011-09-12施志琴黄美琴麻志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肾方结肠肾功能

施志琴,黄美琴,麻志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上海 20215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在欧美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第一位病因,在我国也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第二位病因[1、2],临床治疗上以尽早干预为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 DN,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 DN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55岁 ~75岁,平均65.8岁 ±8.6岁;病程5~15年,平均 10.8±6.6年;对照组男性 16例,女性15例;年龄54岁 ~73岁,平均64.9岁 ±7.5岁;病程6~17年,平均 11.1±7.2年。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 1999年美国会议确定的标准[3],符合Mogensen糖尿病诊断分期标准[4],属临床 DN第Ⅳ、Ⅴ期。参照1986年第2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议制定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及《慢性肾炎、辨证分型、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型:凡具备以下任何4项者:①畏寒肢冷;②腰酸腿软;③神疲乏力;④夜尿频多;⑤口干咽燥;⑥舌淡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1.3 排除标准

除下述可能引起尿蛋白排除增加的原因:功能性的运动和发热、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泌尿系统、结缔组织疾病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西药控制血糖、护肾等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方及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益肾方组成:黄芪30g,鹿角片12g,生地黄 30g,吴茱萸 15g,桃仁 12g,红花 12g,黄连 3g,紫苏 30g,法半夏 9g,每日 1剂,加水煎至 200ml,分 2次口服。结肠透析中药组成及方法:生大黄15g,牡蛎30g,丹参 30g,六月雪 30g,每日 1剂,加水煎至100ml,药液温度 38℃ ~39℃,灌肠袋导管插入直肠内15cm~20cm,,5min内灌完,灌完后嘱患者侧卧30 min,保留时间不少于30min。

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各项指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3.1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

记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内容,根据症状及体征的无、轻、中、重,分别记 0、1、2、3 分。

3.2 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空腹血糖、HbA1C、血β2-M、24h尿蛋白及血黏度变化。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显效:症状积分降低≥50%,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50%,或恢复正常;有效:30%≤症状积分降低 <50%,30%≤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6 结果

6.1 2组临床症状比较(见表1)

6.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6.3 2组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3)

表1 2组症状比较(n,%)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表3 2组各项指标比较(±s)

表3 2组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项目治疗组(n=33)对照组(n=3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HbA 1 C ( / % ) 10.82 ± 2.04 6.98 ± 1.201) 10.76 ± 2.00 7.15 ± 1.141)β 2-M(/ug· mL-1) 5.36 ± 0.78 3.68 ± 0.361) 5.40 ± 0.76 4.20 ± 0.38 FPG (/mmol · L-1 ) 11.90 ± 2.82 6.30 ± 1.682)3) 11.86 ± 2.76 7.18 ± 1.742)DQ(全 血 黏 度 低 切) 13.98 ± 2.08 9.14± 1.792)4) 13.87 ± 2.06 11.10± 1.88 ZQ(全 血 黏 度 中 切) 8.20 ± 1.66 6.70± 1.45 8.30 ± 1.68 6.97± 1.50 GQ(全 血 黏 度 高 切) 7.02 ± 1.06 4.27± 1.081)3) 7.13 ± 1.08 4.75± 1.10 XJND (血 浆 黏 度 ) 1.98± 0.78 1.48± 0.361) 1.96± 0.70 1.76± 0.40 Scr ( / umol · L-1 ) 178.45 ±86.55 116.40±36.301)3) 179.10 ±85.42 123.10±45.851)UAER(/mg·2 4 h-1) 165.45 ±50.24 55.10±35.652)4) 162.75 ±50.36 98.70±50.722)

7 讨论

目前针对 DN的治疗,西医多以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等对症处理为主,近年来中医中药在防治和延缓其病情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DN属中医“消渴”范畴,中晚期可归入中医“精气下泄”、“虚损”等范畴。消渴缠绵不愈,日久及肾,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艰涩,瘀血阻络,气虚、阴虚、血瘀证为贯穿DN全病程的重要病机[6],发展至中晚期,即致阴阳两虚,出现畏寒肢冷、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夜尿频多、口干咽燥等症状。因此笔者认为,本病中晚期病机以阴阳两虚为本,血瘀内停为标,治疗当以调补阴阳为主,益气活血为辅。

益肾方中生地黄、吴茱萸滋补肾阴,鹿角片温补肾阳,三药结合,调补阴阳,共为君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黄芪与前二者配伍,共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共为臣药;紫苏、半夏、黄连燥湿清热,其中黄连清热以佐制鹿角片之阳盛,共为佐使。纵观全方,诸药补而不腻,虚实兼顾,标本兼治,缓图调治,与DN中晚期的临床特性相吻合,药与证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具有降血糖作用[7];吴茱萸有改善肾功能作用[8];桃仁、红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栓形成[9~10],改善肾内微循环,保护肾功能[9~10];黄芪具有降糖、降低血黏度、改善肾小球血管内皮功能、减少 DN尿白蛋白的排泄作用[11];黄连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已被临床实验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糖尿病的作用[12];紫苏与半夏具有降脂及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3、14]。

结肠透析治疗中,大黄通里导泻,加强肠道内毒素的排出,同时清血分热毒,使浊邪瘀毒有出路,减轻肾间质水肿起到利尿去毒作用,取古人之“开后窍以利前阴”之意。丹参、牡蛎、六月雪活血通便、清热解毒,加强血液及肠道毒素排出。中药结肠透析治疗一则刺激肠道,增加肠腔充盈,加强组织血管通透性,促进肠道黏膜分泌排泄增加;二则通过泻下解毒,加速肠道排泄,从而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对于恢复肾功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具有调补阴阳、益气活血功效的自拟益肾方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能降低中晚期DN空腹血糖、改善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善DN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延缓终末期肾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1]Ritz,Orth SR.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9,341(1):127.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

[3]Report ofa WHO consultation. Definition ,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d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53.

[4]Mogensen cE,SchmitzA,Chfistensen CK.Comparative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to IDDM and NIDDMpatient[J].Diabetes Metalx ~ l Rev,1998,(4):45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

[6]武曦蔼,倪 青,李 平.213例 DN的中医证候分布调查[J].北京中医药,2009,28(1):13.

[7]张汝学,顾国明,张永祥,等.地黄低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与高血糖大鼠糖代谢的调节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1):14.

[8]黄如栋,窦昌贵.吴茱萸汤注射液回阳固脱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2):1-5.

[9]张秋雁,苏剑锋,周小青,等.桃仁及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55.

[10]石宏志.泽兰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76.

[11]樊淑玲,林善琰.中药黄芪对肾病大鼠血浆蛋白、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医学,1998,21(3):146.

[12]安小平,崔庆荣.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8,21(1):57.

[13]高 婷,程业刚,王小琴,等.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9):1690.

[14]董 敏,吕 丽,陆继辉,等.炒紫苏子醇提物对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6):6218-6219.

猜你喜欢

肾方结肠肾功能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芪归益肾方通过调控miR-141对UUO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救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3期的肾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研究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