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加铺路面结构层泥浆充填原因分析
2011-08-21黄志忠
黄志忠
1 工程概况
某市人民西路于2010年8月4日开工。道路设计是在原有道路上修筑加铺层,加铺层结构为5 cm厚AC-16+4 cm厚AC-10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道路右侧同时进行燃气管道的顶进施工。工程于2010年10月14日竣工,10月16日发现K0+280处面层有隆起现象,经现场开挖后发现沥青面层与原有路面结构层之间及原老路面加铺层下均有泥浆充填现象,充填厚度0 cm~4 cm,充填面积约10 m×65 m,部分新铺沥青面层有泥浆侵入现象(见图1~图3)。
图1 新老路面结构层部位泥浆充填与泥浆侵入
图2 原老路面加铺层底部泥浆充填
图3 泥浆充填较厚处达4 cm
2 工程现场勘查过程
发生相关问题后,对于泥浆来源及泥浆充填原因一直较难认定。为此,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分析。11月13日,14日,在听取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介绍后,现场参与人员认为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查明泥浆来源,以明确泥浆形成原因。第二步结合现场施工人员了解的路面变化情况,采用钻芯等方法确定全线路面结构层是否存在泥浆充填。两部分工作同时进行。
第一步工作:首先需明确K0+280附近是否存在地下管道或燃气管道等穿越路面的情况,为此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扫描(见图4);其次从泥浆来源入手,沿泥浆来源方向进一步开挖(见图5),同时结合钻芯确定泥浆充填范围,共钻芯8个。
第二步工作:在现场施工人员掌握的可能异常情况的路段进行钻芯取样,同时适当随机钻芯,以确定路面其他部位结构层是否存在泥浆充填情况。钻芯位置分别为K0+370处路面中心线位置,K0+595右边靠近路缘石位置及第一车道路面标线处位置,K0+624处路面中心线位置(见图6)。
图4 现场地质雷达扫描
图5 沿泥浆来源方向现场开挖面层
图6 人民路右侧其他钻芯取样位置示意图
3 现场勘查结果
1)地质雷达扫描结果表明:K0+280前后20 m范围内无地下管线穿越;
2)现场开挖路面结果表明:泥浆在K0+280路面中线处向下向右延伸,来源方向为燃气管道顶管施工的人行道方向;
3)其他部位路面钻芯表明:K0+595处靠近路缘石部分因燃气管道顶管施工时存在冒浆现象,路面结构层有泥浆充填现象,面积范围约3.5 m×5 m。其他钻芯位置未发现泥浆充填现象。
4 分析意见
针对K0+280处泥浆充填原因进行讨论。经过与会专家的分析讨论,基本形成以下意见:
1)经对K0+280处地质环境、使用历史、施工过程、现场开挖情况以及泥浆可能产生原因分析得知此处充填泥浆量较大,因车辆反复荷载导致路面地基翻浆现象难以出现如此数量的泥浆,泥浆充填原因应是外力所致。
2)从泥浆来源方向分析,其来源方向应是燃气管道顶管施工的右边人行道位置处,而此处近段时间只有燃气管道顶管施工。按照顶管施工单位介绍,顶管施工压力为0.8 MPa~1.5 MPa,其压力远大于因路面车辆荷载在地基处形成的应力,具备因高压导致泥浆充填路面软弱结构层的条件。
3)人民西路K0+280处原地基存在一处较为疏松的地层或该处有遗留老化细小管线,导致该处在高压下形成泥浆通道。原路面加铺层及新老路面交接处粘结较弱,泥浆沿软弱面挤入结构层,并在重力作用下沿路面纵断面向低处沿软弱面扩散。压力消散后泥浆在结构层充填。这种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在全路段不存在示范意义。
5 结语
通过现场勘查并进行分析及对周边条件与泥浆来源及施工过程的分析,得出泥浆充填的原因是由燃气管道施工引起的。
[1]孙 凯.地震灾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23):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