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44例
2011-08-20冉新明
冉新明
重庆市酉阳县健康教育局(重庆 409800)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44例
冉新明
重庆市酉阳县健康教育局(重庆 409800)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入液静滴。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较好。
肺性脑病 中西医结合 醒脑静注射液
笔者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84例,按文献[1]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54~82岁,平均67.52岁;病程18~33年,平均26.31年。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 14例;年龄 56~80岁,平均 69.41岁;病程 17~31年,平均29.69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兴奋呼吸、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并予纳洛酮0.8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推,每日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5d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作动脉血气分析1次。
1.3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1]拟订。治愈:神志转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好转:神志基本转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效:病情未改善,甚或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
3 讨 论
肺性脑病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致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引起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因肺部循环障碍及肺动脉高压,诱发或加重脑循环障碍,脑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充血和通透性增高所致;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还可有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和扑击性震颤、肌阵挛、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等各种运动障碍及兴奋多语、谵妄等精神症状,血气分析可见PaCO2、标准碳酸氢根(SB)和剩余碱(BE)增高,脑电图呈不同程度弥漫性慢性波性异常,且可有阵发性变化。本症的治疗原则是纠正缺氧、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和消除诱因,以改善心肺脑功能,并对神经、精神障碍作对症处理。纳洛酮可阻断阿片样物质和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兴奋呼吸,增加心搏出量,升高血压,改善冠脉及脑、肾血流灌注,有效维持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对肺性脑病有较好作用。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kPa,±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kPa,±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 别 PaO2 PaCO2治疗组 治疗前 6.13±0.12 9.40±0.14(n=44) 治疗后 11.39±0.22**△△ 6.57±0.11*△对照组 治疗前 6.23±0.13 9.33±0.13(n=40) 治疗后 9.96±0.15*△ 7.93±0.12*
中医学认为,肺性脑病为肺脾肾虚,痰瘀上蒙清窍而致,治宜开窍醒神。醒脑静注射液组方源自安宫牛黄丸,方中麝香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兴奋呼吸中枢;冰片可协同麝香兴奋呼吸中枢。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可有效缩短并热很难的昏迷时间,消除精神神经症状,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是治疗肺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1]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9-980.
R747.9
B
1004-745X(2011)08-1346-01
201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