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明: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
2011-08-19
喻国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主编。
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微博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
你“织围脖”了吗?当这句话成为人们的问候语,你就不难发现微博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颠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掀起中国人的“话语革命”。然而,微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有人称微博为名人的“嘴战台”,再加上,缺乏意义的无用信息和情绪发泄在微博上时有出现,于是人们有了微博正在被“口水化”、变成“泄愤地”的担忧。那么,微博会不会被“口水淹没”呢?
其实,正如人具有多面性一样,微博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特性是复杂而多面的,而“口水化”只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说法,并未揭示微博特质的全部,更不是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本质。大家可能看到一些社会名人借微博论战,其中有激烈的言论。但这不是微博的本质所必然导致的。同其他许多网络媒体一样,微博也是网络人格化的一种表现,其表现出来的状态,更多是由使用的人的-眭格所决定的。一个生性安静不喜争吵的人,在微博上同样是安静的;而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就好辩爱斗的人,在微博上的表达方式,也同样容易引发争执。
但是,微博的这些特性,不仅不会阻碍和扭曲人们的交流,反而会起到正面的推动效果。首先,它的传播是即时便捷的。其次,它对字数的限制,使得人们的网络表达必须简洁,在有限的篇幅里言之有物。能不能在140个字里把话说清楚,这对人们的表达习惯提出了新要求。字数的限制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因为微博沟通是即时互动的,一条微博表达不清楚,可以多发几条来表达。
相比其他的网络工具和传统媒体,微博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比如说QQ等社交网络以“人际关系”为重点,多数是用于熟人之间的沟通;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则以“内容”为重点,最注重“说什么”。而目前中国的微博则是既以“内容”为中心,同时也辅之以“关系”为架构。它不像QQ,最注重“你是谁”,靠熟人构建个人的传播网络;也不像传统媒体,最注重“说什么”,而与受众之间的联系甚少。在微博上,我们既可以和朋友交流沟通,还可以靠有趣的话题来吸引大量的陌生粉丝。只要话题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普通网友也会拥有众多粉丝;反之,名人微博的话题如果毫无新意,也会遭遇门庭冷落。
因此,说微博仅仅是“名人堂”或者“口水化”都不是很恰当的。我们对微博的发展趋势,要有包容平和的态度。“微博必须去‘口水化”和“要营造良好舆论”等观点,可能是将一个良好的大众媒体平台想象得过于严肃和郑重其事了。打个类似的比方,在西方国家的议会会议中,其实议员们并非整天正襟危坐,言辞郑重,同样有“口水仗”,有“没表达什么意思”的话语,但是这并不妨碍议会的有效运行。为什么?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是在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下进行的。
同样的道理。在微博这个新兴的舆论平台上,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它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其实,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所谓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都是不能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