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清河济南段水环境保护研究

2011-08-15梅泽本徐征和

山东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小清河污染源济南

梅泽本 ,徐征和 ,夏 泉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2.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3)

1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调查与分析

1)工业污染源。小清河(济南段)沿岸分布着冶金、造纸、医药、化工、酿造等大量的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排放不达标的污染物,构成了小清河的工业污染源。2006年济南市废水排放量23 600万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 949万t,占废水排放量的20.9%,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 616.45 t,氨氮排放量为306.52 t。

2)生活污染源。小清河(济南段)流域内的生活污水排放主要来源于医院、学校、宾馆、饭店、居民小区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这些污染源排放的污水一部分进入城市污水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另一部分直接进入市内河道,但最终全部进入小清河。生活污水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机物、含氮物质以及悬浮物等。

3)农业污染源。农业污水排放对水质造成面源污染,据统计,济南市耕地化肥用量为656 kg/hm2。

4)污染物入河总量分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量直接决定着小清河的水质状况,由此可评估污染物入河量。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至2010年底,小清河流域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8年削减了11.11%,排放量为29 349.2 t;氨氮排放量比2008年削减了11.11%,排放量为4 339.9 t,2010年,化学需氧量入河比例为47.48%,氨氮入河比例为46.63%。

2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与流域环境关系

2.1 小清河水质与流域区域经济的关系

小清河济南段作为小清河流域的源头,对整个流域内的水质、水量、生态环境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涵养保护小清河源头水质不仅是山东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就业、保持增长等经济方针的现实要求,更是小清河上游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清河上游水系的水质直接决定着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在和将来。上游水水质是否良好,事关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功能的持续发挥,事关沿岸百姓饮水安全。

2.2 小清河水质与流域人居环境的关系

自古人类择水而居,流域人居环境与水关系的密切程度显而易见。小清河(济南段)流域常住人口有280万人,这些人虽然不全都直接饮用小清河水,但小清河的水质无不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小清河的水质一旦恶化,首先直接威胁小清河饮用水源区人民的饮水安全。为此,必须从改善小清河的水质做起,坚持“要治水先治污,要治污先治本”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合力治污的管理体制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协调机制,提高环境政策手段的综合效率,努力打造人与水和谐发展的景观居住带。

2.3 小清河水质与流域生态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水质是保证河流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清河作为一条城市河流,具有其独特的水力性质,像流速慢、河道直、水位低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小清河流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特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人们对小清河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生态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通过不同的渠道排入小清河,严重损坏了小清河生态系统。

按照济南市政府“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战略目标和“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战略要求,在小清河治理中应打破“就水论水”思维定势,突出“人水和谐”理念,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应作为小清河综合治理的核心和首要表现形式。在小清河的建设实践中,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以人为本、协调共生的原则,注重生态河道的治理问题,将两岸的治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建设城市景观绿化带,使小清河两岸成为济南市的生态景观轴。

3 小清河(济南段)水环境治理措施

3.1 小清河(济南段)总体治理思路

按照不同的经济布局格式,对小清河采用分段分区、有针对性的治理。

小清河(济南段)西部流域分布有广阔的农用田地、湖泊池塘,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绿色廊道,分别实施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和河岸绿化生态恢复工程,为小清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保障。

小清河(济南段)中部流域则主要为居民区和工业生产基地,其污染物的排放则是造成小清河主要的污染原因。因此,对于小清河重点污染流域,针对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则采用分散式治理与综合式治理相结合办法。加强污染总量控制和污水处理泵站的建设,加强城市管网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排污管道的铺设与修建,建立雨污分流机制,实现雨水资源化;进行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引进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率、高负荷、高水平污水处理。

小清河(济南段)东部章丘市是一个农业、工业、旅游都较为发达的区域,因此,除了采用部分分散式治理手段之外,重点坚持的还是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3.2 小清河(济南段)不同污染源治理

1)农村污染控制。对于农村污染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畜禽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因此在治理手段上要针对禽兽粪便、农药化肥和农村生活污水提出治理措施。

2)城镇污染控制。针对工业污染区、生活集中污染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地采用建设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截污工程和中水处理站的分散式治理方案,既可以进行污水的治理又有利于污水的资源化和节约水源,同时可减少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负担,减少工程投资。而对于整个小清河流域采用排污工程与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模式,充分利用规模效应,进行集中式的整治治理。

3)生态治理工程。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小清河的治理将不会仅仅停留在水质的改善与水体功能的提升。而对小清河采取全线的治理,加强环境的整治,恢复小清河的生态平衡,是小清河长期保持水质标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鉴于小清河流经区域的特点,生态治理工程应该在小清河的上下游同时进行,即集中在西部槐荫区和东部章丘区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创造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保护小清河水环境的生态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水生植物恢复工程、水生微生物恢复工程及河岸绿化工程。小清河河岸景观的布设使之既有防护作用,又有游览观赏作用,从而使小清河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4)生态补水工程。通过各种渠道对小清河实施生态补水是实现小清河生态恢复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充足的水资源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小清河的治理。具体可分为水库调水补清、引黄补清、引支流补清、济西湿地调蓄补清。为实现济南段小清河生态恢复,则生态补水工程设计流量应不小于5 m3/s,为达到流量要求可通过多源补水来维持小清河系统的基本动态平衡和实现不同功能水体水质达标。

4 小清河(济南段)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在小清河水质治理工程进行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污染源的监测与管理工作。在全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及监测断面进行实时水质监测、水质评价是小清河治理的关键。而对于小清河水质的长效管理使之保持相应水体水质标准也是水体维护过程中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小清河长期处于清洁状态,巩固小清河综合整治成果,发挥环境保护设施作用,保持小清河水质稳定达标,必须建立水质长效管理制度。健全保护小清河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贯彻实施《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通过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规范本地工矿企业的环境行为。实时组织各部门联防联动,切实在政策方面达到对小清河的保护。加大政府对小清河污染治理财政投入,多种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实现企业治理污染对社会和环境产生正效应,促进区域绿色新型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清河污染源济南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山东小清河流域黄土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山东小清河分洪道治理方案探讨
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