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法人责任意识精心打造一流专业化建设管理队伍
2011-08-15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陈光临
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 陈光临
淮委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在有关参建单位的配合与支持下,充分发挥专业化建设管理队伍的优势,在治淮、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中认真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全面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管理任务,为治淮等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为推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满足治淮直属工程建设管理需要,1998年淮委在怀洪新河工程指挥部等临时机构的基础上,成立淮委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淮委建设局”),作为治淮中央直属工程的常设项目法人机构,主要承担治淮控制性枢纽工程及省际矛盾工程的建设管理任务。
淮委建设局为淮委直属的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5人,下设综合处、计划财务处、项目管理处。根据工作需要,淮委建设局经淮委批准后,可组建工程现场建设管理机构,作为项目法人的驻工地代表,按照建设局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多年来,淮委建设局在岗管理人员维持在80人左右(包括长期借调和聘用人员),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80%以上,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取得各种执业资质证书的人员均达到50%以上。
(二)工程建设任务与主要成果
自成立以来,淮委建设局共承担近30个单项工程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水利基建投资近100亿元(其中单项工程投资最高达20多亿元),项目类型包括大坝、水闸、泵站、桥梁、电站、河道、堤防和房屋建筑等,项目来源包括治淮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东线省际工程以及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淮委建设局牢固树立“创建优质队伍,打造精品工程”的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开拓创新,科学管理,攻克省际工程协调难关,建设了一批优质工程,取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培养了一大批建设管理人才。先后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大禹奖、安徽黄山杯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淮河入海水道、淮河防汛调度设施、临淮岗洪水控制等3项工程相继获得中国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还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在治淮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淮委建设局顺利通过了多次稽察、审计、财政评审以及其他专项监督检查,实现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的目标。已建工程经受了历次洪水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总结淮委建设局10多年的工程建设管理实践,取得的主要经验是:以工程为中心,以责任为动力,以和谐为内核,以管理促效益,以创新求发展,不断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始终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协调有关参建单位和人员共同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实现共建共赢。重点是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淮委党组高度重视淮委建设局发展,一直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各级主管部门对治淮工程建设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为工程建设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淮委建设局发展的每一步,承担的每一项工程建设任务,都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二)培育专业化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淮委建设局作为项目法人,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建设管理人才,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统一、完善,管理程序严格,管理行为规范,项目管理专业化程度较高。淮委建设局的实践证明:与临时抽调组建的建设管理机构相比,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弯路走得少,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有利于落实工程建设责任,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有利于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积累、丰富工程建设经验,巩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培育专业化的建设管理单位,将是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建管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落实建设管理责任是做好工程建设的关键。治淮工程矛盾复杂,影响因素多。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针对工程不同特点,在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前提下,淮委建设局大胆探索采用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实施了包括直管、代建、直管与代建相结合、联合组建直接管理、联合组建代建管理等多种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真正把建设管理责任落到了实处,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进程,进一步丰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内涵。
(四)确立项目法人核心地位,强化主体责任
项目法人是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建设负总责,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生产安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责任重大,建设过程中出任何问题,项目法人都是首先被问责的对象。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淮委建设局始终坚持确立项目法人(包括委托的建设管理单位、项目法人驻工地现场建设管理机构)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权责一致,决策及时。
(五)理顺内部管理关系,提高管理效能
按照有利于明确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原则,淮委建设局内部对工程建设的管理职责进行了划分,建立起建设局负总责、现场建设管理机构负直接责任、局后方各处室对本部门工作负责的责任制度,实行了典型的项目制管理模式,即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等项目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主要赋予现场建设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建设局后方主要负责统一管理人事、财务,对现场建设管理机构进行工作监督以及重大问题决策。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现场项目管理具有权威性,有利于调动内外各种资源和有利因素,从而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现场建设管理机构作出建设管理决策,反应迅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管理人员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能够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职责的细分、项目制管理模式的实行,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
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淮委建设局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关系、程序的探索和实践,对项目法人及现场建设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征地拆迁管理、招标管理、合同及价款结算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等具体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不断加以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一整套以权责划分为基础、以完成工程目标任务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2006年印发的《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建设管理手册》,为理顺工作关系、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工程质量
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淮委建设局十分重视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在混凝土防裂、基础处理、护砌材料、大型水泵、水闸金属结构、房屋建筑等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多年来结合工程建设开展了30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荣获多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八)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热情
淮委建设局90%的职工工作在工程建设一线。建设工地位置偏僻,条件艰苦,职工长年在外,远离家人,难以照顾家庭,思想容易出现波动。针对这个问题,淮委建设局首先是给职工压担子,提供平台让其独挡一面,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和锻炼人才,也通过工作责任和目标激发职工的动力和潜能。其次,在工程现场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第三,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的作用,开展多种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工程建设服务。此外,淮委建设局各级领导加强与职工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职工困难并帮助解决,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职工增加收入创造条件。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激励职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
新一轮治淮建设任务艰巨,淮委建设局将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2010年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水利部和淮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管理标准化、人才国际化、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四大目标,重点抓好“培育人才能力建设、改革创新能力建设、抗御风险能力建设、调动热情能力建设”四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为水利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