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浅议
2011-08-15和达
和 达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繁峙 034302)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森林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国家目标。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逐年增长,但森林病虫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国家林业建设。森林病虫害作为“无烟的火灾”,其发生面积和受灾面积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害危害日趋加剧,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 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2.1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在我国现有森林中天然林约占65%,人工林约占35%。近几十年,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的迅速扩大。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了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危险性病虫害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传入导致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的。
2.3 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也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当前采取的一些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较低。
2.4 害虫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不断增强。采用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这些品种的遗传特性会逐渐变异或减退,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2.5 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状态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重视救灾,没有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3 正确的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综合治理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3.2 综合治理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手段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3.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害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害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3.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林区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要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害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3.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害、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3.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害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害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此即防治指标。病虫害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4 综合治理方法
4.1 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加快防治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山西省周边的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山西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要及时上报送检。
4.2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应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有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
应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4.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