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1-08-15

山西水利 2011年10期
关键词:汾河用水量用水

李 明

(山西省汾河中下游水务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2)

1 基本情况

汾河灌区位于山西省汾河中游太原盆地底部,北起太原市上兰村,南至介休市洪相村,南北长,东西窄,汾河由北向南经灌区中部贯流而下。灌区跨太原、晋中、吕梁3个市,辖北郊、南郊、清徐、交城、文水、汾阳、祁县、平遥、介休等9个县,灌溉面积10万hm2,是我省最大的自流灌区。

灌区目前有蓄水工程1处(汾河水库),河道引水工程3处(汾河一坝、二坝、三坝),最大引水能力97 m3/s;灌溉工程有渠道2 800余条,建筑物8 250件;排水工程有渠道1 600余条,建筑物3 214件。各级建筑物中干支渠达97%,斗农渠达42%,排水渠28%。

2 灌区主要特点

2.1 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区内“十年九旱”

汾河灌区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463 mm,水面蒸发量1 763 mm。加之年际、年内降雨不均,3—5月的平均降雨量仅为7—8月的1/3,以致降雨不适应或满足不了作物的需水要求,呈现出“十年九旱”的特点。

2.2 地势低洼、透水性差,洪涝威胁严重

灌区位于盆地底部,地势比较低洼,为整个盆地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加之土壤颗粒细,透水性差,遇水极易成“涝”。据调查统计,各灌区干、支渠下游的低洼区,一般一次连续降雨在60~70 mm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

2.3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发展农业

汾河灌区属汾河冲击平原,地势比较平坦。总的趋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陡、南北缓,适宜机械化耕作和发展地面灌溉。地面海拔高程在735~810 m之间,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平均无霜期167 d,最长210 d。最大冻土厚度95 cm。土壤质地按颗粒组成分为:砂土占36%,黏土占27%,壤土37%,以第四纪沉积物为主,比较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3 存在问题

3.1 水源严重不足

根据汾河灌区2006—2011年用水量统计数据,灌区近6年平均用水量为:库水7 760.73万m3,区间可利用水4 552.57万m3,井水2 787.99万m3,其他水1 572.66万m3,每年平均实际用水1.67亿m3,平均每公顷不到1 800 m3。按目前灌溉水平计,平均每年浇一次水明显不足。

另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太原市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增至1亿m3,而汾河水库从2000年以来蓄水锐减,每年可用水量只有1.7亿m3左右。加之河道污染严重,区间可利用水越来越少。于是更加激化和突出了灌区水源不足的矛盾。

3.2 工农业用水浪费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原市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比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的用水标准高一倍以上。在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工程不配套,灌溉技术落后,渠系水利用率低,与先进灌区相比差距很大。

3.3 工程不配套

到目前为止,灌区斗、农级灌溉建筑物尚缺58%,排水建筑物尚缺71%。由于工程不配套,供水时间延长,渠道输水损失增加,单位面积用水量加大,水浪费严重,更加剧了用水矛盾。

3.4 工程管理跟不上

汾河灌区管理工作跟不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包括蓄水和用水不统一(水库、河道和灌区管理不统一),建设和管理不统一(水井由地方兴建,灌区无法管理),灌溉和排水不统一(灌溉工程由灌区建设和管理,排水工程由地方兴建和管理);二是管理技术水平低,目前灌区的一套管理办法大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做法,与现代化管理差距很大。

4 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革新灌水技术

汾河灌区是一个缺水灌区,随着工农生产的发展,这个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此把汾河灌区建成节水型灌区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改革灌水技术则是建设节水型灌区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管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水方法,特别是对灌区最广泛采用的地面畦灌技术应重点研究,要找出一种省水、高产,适合灌区特点的先进灌水技术。

4.2 加强计划用水

在灌区及支所普遍建立“五情”观测站,要求每个管理单位对“五情”熟悉掌握,逐旬、逐月、逐季、逐年层层编报灌溉排水计划,严格执行灌溉排水计划,以充分发挥水的最大效益。

4.3 实现流域一体化管理

要尽早实现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汾河灌区的统一运用、统一调度,努力减少中间环节,达到提高效率、促进节水、用水适时的目的。

4.4 加速工程配套

工程配套是灌区建设中的遗留问题,也是当前灌区管理的一个沉重负担。特别是斗、农渠以下工程更是如此,不建不行,建又力不从心,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要加快工程配套速度,一是抓住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二是自筹一部分资金进行工程建设。三是在配套技术上做文章,根据汾河灌区的气候、地势、土壤、用水等特点,选择工程形式和建筑材料等。

4.5 引洪灌溉

汾河灌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可以利用河道的天然来水进行引洪灌溉,引洪灌溉不但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6 提高管理技术

管理科学是一门新型科学。过去由于“重建轻管”的思想影响,管理一直未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管理工作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水利事业的各个环节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分建、七分管”正确反映了建与管的关系,因此要把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学习先进灌区经验的同时,不断试验、研究适合本灌区的新的灌溉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汾河用水量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节约洗碗用水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汾河水韵
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