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生态水系建设模式探讨

2011-08-15刘长军

山东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水系河流生态

刘长军

(山东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山东 济南 250013)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关于加强全省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鲁办发[2009]27号)明确提出,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分级负责、市场推动”原则,围绕“八大汇水区域”,突出“四带三区两湖一环”,实施水系的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环境综合治理、破损山体治理等“六大工程”,构建起完善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明显改善水系生态环境,显著提高环境承载能力。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对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水系生态建设的内涵

水系生态的概念在我国首次提出,其实关于类似的概念过去提得也很多,如水生态、水环境、生态水利等等,虽然它们有相通之处,但内涵上却有本质的不同。水系生态是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事实上,这一概念的提出,目的是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倡导一种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求,实现人类、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基于这种思考,可以认为,水系生态是生态学及与生态学相关的理念在水系建设活动中的科学运用,包括了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生物链、生态工程、生态修复等,同时还融合了与“生态学”相关的水理论和技术,包括水生生态学、生态水文学、水文生态学、生态水力学、生态工程学与生态水利工程学等。

根据水系生态建设的作用和功能,可将水系生态建设定义为,从水系空间尺度上,利用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按照系统化治理的理念,以统筹治水和生态修复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活动,其活动范围包括与水系有关的水土保持、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面源污染控制、水环境的修复、破损山体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它强调的是在水系空间尺度范围内进行生态综合整治的行为过程。

2 生态水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水系建设与水系生态建设稍有区别。生态水系建设是在生态建设大目标下的科学治水过程,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在从事水利活动中具体理念和行为的体现。由于生态水系建设目前国内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过去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还仅仅把水利工作局限在防汛抗旱上,仍然没有对生态水系建设引起足够重视,可持续水利意识淡薄。有的虽然有了这种思想,但对于生态水系建设的功能作用、重要地位理解不透,在推动工作上缺乏思路和措施。

二是功能片面化。大多湖泊、水库、河道上建设的生态工程,主要是景观、美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表现,建设手段主要也是偏重于绿化、造景和设施建设,对于与水系生态相关的因素如生物的保护、繁衍和栖息环境的改善等考虑较少。

三是规划不全面。例如多数地方缺乏水利建设、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景观文化的有机结合,没有从恢复整个河流的健康系统来统盘考虑,缺乏从流域或水系层面上的统一规划设计。

四是城乡差距大。目前的生态水系建设大多仅限定在城市,而很少兼顾到农村,不仅偏离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也造成同一水域得不到系统治理,生态功能得不到彻底恢复。

五是科研滞后,投入不足。生态水系建设是个新课题,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同时,由于投入需求比较大,尚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建设的实际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可能之间矛盾比较突出。

3 生态水系建设模式

生态水系建设应区别不同的水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指导。本文根据全省的水系情况和不同的工程类型,在总结过去生态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修复的理论,提出了几种典型类型区的治理模式。

3.1 河流发源地生态治理

水系发源于小流域,因此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主要措施是积极推进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措施是构筑五道防线。在禁垦坡度以上的坡面上,采取封山育林育草、疏林补植等措施,营造水保林,提高林草的覆盖度和郁闭度,形成山顶水保林(第一道防线)。在15°~25°的山腰,配置各类经果林,积极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和果园种草、树盘覆草、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进行全过程无公害化生产,发展山腰经果林(第二道防线)。在15°以下的坡面上,实行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林、田、渠、路相结合,配置粮油轮作、间作套种、发展基本农田(第三道防线)。在毛沟上游建拦沙谷坊,拦截泥沙,中下游建蓄水谷坊;在支沟中上游实施沟道护岸,下游建塘坝、蓄水池;层层拦蓄,道道截流(第四道防线)。生物缓冲带:在流域出口营造水土保持林,形成乔、灌、草一体的立体植被结构,构建生物缓冲带,发挥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第五道防线)。

3.2 城乡河流生态治理

城市河流段大部分水质主要是氨氮、总磷以及石油类超标,因此应加强治污管理,完善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和达标排放;加强城郊结合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水景观建设应着重对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历史文化的建构。生境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各种微生物和动物的生存需求。农村河流段水系由于污染量多面广,应以村为单位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生活污水治理,采用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等工艺,做到达标排放;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蔬菜加工、牲畜屠宰等污染源开展源头消减,在主要污染输移路径上实施生态拦截,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进行城乡河道一体化治理。

3.3 入海口河流段生态治理

入海口河流段具有独特的水文、水动力、生物及栖息地环境等特征。但由于水资源短缺、河道断流以及人类的盲目开垦等原因,河口海岸湿地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因此治理的关键是防止海水入侵,恢复和保护河口湿地或构建人工湿地以提高入海河流的自净能力。在河道中下游修建拦蓄补源工程,包括修建渗井、渗渠、拦河闸坝,构筑滨海地下阻咸帷幕;营建地下水库,拦蓄汛期雨洪水,逐步淡化地下咸水;遏制地下水开采,维护地下水环境。同时尽可能维持一定的入海径流,满足河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维持和恢复湿地动物群落。

3.4 入湖(库)河流段生态治理

入湖河口生态治理宜采用截、蓄、导、用等综合措施进行。通过集中治污、循环导用、湿地净化、最后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两侧建设绿化隔离带,打造生态景观长廊。水源库区生态修复主要以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控制为目标,加强对现有水源保护林地和山坡地的封育管护,对疏幼林地进行人工补植等措施增加地表覆盖,确保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有良好的山坡植被,保护水源水质。同时加强沟道和坡地的水土保持,建立水库周边生态缓冲带,减少进入水库的泥沙。控制水源地周边农业开发和面源污染,净化库区水质,实现生态修复。

3.5 平原河流生态治理

平原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是水量严重不足、水质污染严重和生境恶劣,其中水量严重不足是关键,因此,平原河流修复应该从水量调配入手,然后再考虑水质和生境问题。可采取河道生态基流再造技术、外调水、建设截蓄工程并辅以生物措施等恢复河流的生态基流量。对于能够满足生态基流的河流或河段,均可采用生境改善技术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以实现生态修复。为打造生态景观效果,在河堤顶部种植乔、灌、草;在河堤中部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生态缓冲隔离带,消减岸坡地表径流可溶性污染物和侵蚀能量。

3.6 地下水漏斗区生态治理

地下水漏斗区基本处于平原城市及其近郊,水源往往赋存于地质介质中,具有运动缓慢、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慢、自我修复能力差、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坏后难以修复等特点。治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加强区域水资源管理,调整用水次序,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限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其他水源(拦蓄雨水、污水处理回用、海咸水利用等),同时采取跨流域调水、开展地下水补源回灌、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水价改革等多种调控手段,促进水资源配置趋于合理,逐步恢复地下水环境。

生态水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复杂,任务艰巨。要想取得大的突破,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推进建设进程。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生态水系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分解建设任务,明确建设目标,逐级落实责任。要建立党委、政府考核体系,严格奖惩,保障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紧紧围绕生态水系工作重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专题研究,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建设管理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大科研人员培养和引进力度,为生态水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争取中央资金扶持、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用好信贷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搞好各类资金整合等方式,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稳定投入机制。四是搞好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水系河流生态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生态之旅
河流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