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城市交通系统构建的研究

2011-08-15

山西建筑 2011年34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步行

王 磐

1 低碳的概念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表明,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的平均气温增长了0.74℃,导致冰雪融化,平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UK,2003)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城市则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此背景下,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其中尤其强调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体系。

2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量最大和增长最快的行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一般在1/4~1/3之间。而我国城市的机动化水平伴随城市化一同发展,至2009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86亿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机动车的燃油消耗量占到了全国油耗总量的1/3左右,绝大部分用于城市交通。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我国的机动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将愈加显著。因此,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功能集聚并存的现象,也给中国城市交通系统带来许多新的需求和压力,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交通体系,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 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途径

低碳城市交通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城市交通模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减少交通运输领域对于以传统石化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建设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学的组织和优化城市交通资源,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交通拥挤,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积极改进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总量。具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控制交通出行总量

控制交通出行总量即通过城市规划调控等手段,对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居民出行行为进行科学调控,降低城市交通出行总量,调整交通需求结构。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要通过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TOD),使城市公交的网络布局与城市土地开发的相互协调。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在公交枢纽点设置混合型区域,实现居民在本区域内部的职住合一和职住平衡,减少在工作地和住地之间的出行行为,从而有效地大幅度减少交通出行行为,从源头上降低交通出行总量。

建立和协调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需要做到两点: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协同一致进行。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要充分考虑交通规划中的公交网络建设,结合公交的线路走向和站点布设情况,对公共交通沿线的土地进行居住、办公、商业等用地类型的综合规划,平衡沿线各种类型的建设用地规模;

2)公共交通规划和公交网络布局必须与城市主要客流的分布相一致,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系统对人流的吸引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公交出行水平,并对城市发展起到引导和支撑作用。

3.2 优化交通系统结构

优化交通系统结构即引导和发展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型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并积极提高这些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减少小汽车出行量,以降低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总量。

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优势明显,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建设低碳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在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结构上,应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和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构筑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服务网络。

在特大型和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建设轨道交通,并形成网络,但在当前情况下,尤其适宜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具有运力大、效率高、投入少、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与轨道交通建设投入高、建设周期长、远水不解近渴等相比优势明显,在巴西库里蒂巴等城市的运用效果良好。

同时,应当以常规公共汽车、电车为辅构建立体的交通网络,改善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换乘条件,为公众提供高效、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并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度,以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步行出行和自行车出行具有零排放、零能耗的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交通出行中已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最为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同时还具有便利、灵活、经济、健康等优点,而且在短距离出行时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取代的优势。在城市土地利用调整后形成的TOD社区的内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是最为适宜的出行方式,应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但是应当注意在TOD社区内部设置自行车街区,优化社区街道景观,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并完善公共交通的末端接驳系统,以促进居民在社区内部交通方式上选择步行和自行车,在社区间的交通方式上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改善社区内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的具体措施有:

1)在重点街区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行通道网络,为步行、自行车出行营造连续、安全的出行环境。例如哥本哈根街头设有自行车专用道,荷兰建设了约3000 km的自行车专用道,有力地提高了自行车出行比例,巴西库里蒂巴市大力兴建自行车道,并在市中心繁华商业区设有大面积步行区,为步行者创造良好条件。

2)努力改善步行、自行车与其他城市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解决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巴黎市在铁路和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配建自行车停车场站,实现了与公共交通网络无缝衔接。

3.3 提升交通运营效率

提升交通运营效率即通过加强交通管理、改进运营组织等手段,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效率。

提高交通工具的节能减排水平和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是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大力发展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能等新能源车辆,提高车辆能源利用效率。

2)在城市交通领域加快利用先进技术如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信号控制技术、可视化查询系统等,建立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提升城市交通组织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3.4 减少交通运输设备的碳排放

减少交通运输设备的碳排放即加快车辆装备技术创新,降低交通运输工具的碳排放水平。

开发和推广新能源车辆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重点。柴油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超过60%。美国、巴西依靠产量丰富的玉米和甘蔗等农作物,积极推进乙醇替代燃料的研究和使用。2005年美国生产的玉米燃料乙醇占美国当年汽油消费总量的2%。韩国首尔市积极开发混合动力和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半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减少了2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首尔市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已占其公交车总量的65%。在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体系方面,加强混合动力车辆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是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构建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既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规模发展和空间扩张的需要,以建设低碳城市为契机,调整目前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模式,建立以公交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辅助、以小汽车出行为补充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以土地集约使用为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亦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1]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世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李 峰.低碳视角下包头城市规划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37(7):5-7.

[3]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1):30-33.

[4]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12-15.

[5]付 允,汪云林,李 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22-24.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步行
步行回家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从步行到奔跑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