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1-08-15

山西建筑 2011年34期
关键词:苗木高速公路公路

武 强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开发建设项目,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但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尤其是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思考,反思有关部门对高速公路建设决策并监督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对今后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考虑高速公路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以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而产生的。本文环境分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面从不同角度对高速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1 生态影响

1.1 基本概念

所谓生态影响,就是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

1)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蔓延。

2)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气、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珍稀物种),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1.2 应对措施

首先要改变理念,第一,改变设计理念陈旧的问题,即“路中”多于“路外”;第二,用心不足,“粗放”多于“精细”;第三,创新不够,“生搬”多于“灵活”,在设计时采用过高的指标造成环境破坏,例如山体超挖,人工装饰,既破坏生态环境又影响整体景观,或者不合理的护栏和边沟、高挡墙、祼露的截水沟,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吸取国内外设计先进经验,如取消护坡,效果会大有改进,并用流线型草皮边沟景观效果会更好,要本着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原则来指导设计。

其次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凡在雨水地面径流线处开挖路基时,应先铺设过水涵管后再填筑路基,缩短施工时间,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临时占用耕地使用之前应将地表耕作土用推土机推在一旁堆放,待施工完毕再推平复耕;公路在平原区修建,工程以填方为主,为减少借方数量,应尽可能利用挖方路段的弃方。地面水体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主要产生在施工管理区,在施工管理区设干厕和生活垃圾堆放站;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农灌和施肥;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要选择适当位置掩埋,上部植草种树绿化;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禁止沥青、油料、化学物质堆放在河流岸边或民用水井附近;河道桥墩施工中,将水流改向河床另外一侧,或采用围堰封闭施工,以免污染水体等等。

2 社会影响及防治

2.1 基本概念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抽象环境、美学环境和经济环境等,例如大气质量影响、噪声的影响,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影响,光污染及地质水污染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对环境影响分析,充分考虑公路规模、布局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保证在项目实施后,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限制在不至于引起严重后果的范围内。

2.2 应对措施

1)噪声防治。

第一是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 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第二是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第三是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2)大气污染防护。

第一是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 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第二是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 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第三是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3)水污染防治。

第一是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第二是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第三是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4)光污染。

公路不通过保护区的核心区,要保护区各种地貌错落有致,林木生长茂密,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能有效减轻公路夜间照明对保护区核心区的鸟类等生物的影响。

3 公路环保功能

要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发挥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主要遵循如下功能: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他工程(通常包括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用房屋及建筑物以及公路绿化等),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7)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有限的资金,先覆盖后精品,分部实施绿化。绿化采用的苗木,要选用成活率高的品种,以地产抗逆性强的苗木为主,北方地区要慎用南方的苗木。多用苗圃地的苗木,少栽大树和已成林的苗木,避免因移栽使成活率降低,而使总的国土绿化面积减少。北方多栽抗旱性的苗木,如:沙棘、丁香、紫穗槐,少栽或不栽喜水苗木,如:草坪,以减少养护成本及水资源的浪费。对行车快的路段,进行粗放型栽植,对行车慢的地段,建设精品的景点。

8)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9)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治理,采取植物吸收的方法减少污染。严格尾气标准,加大管理力度,安装尾气排放催化装置,减少环境污染。公路管理部门或林业部门,要结合绿色通道建设,对公路沿线植树造林,消纳大气污染物。长春市政府在沿长春环城高速公路建造了150 m宽的绿化带,现初见端倪。不仅吸收了废气,还隔离了噪声,起到了声屏障的作用。

4 结语

高速公路从立项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就应重视环境影响评价,设计人员要强化自己的环境意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综合治理原则作为环境保护方针。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除注重快速、安全、线形流畅外,还应注意环保和水保设计,使我省的“黄金通道”与周围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把这种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不断探求新思路、新办法,使公路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践行了以人为本,公路融入自然的建设理念,为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添加了精彩的一笔。

[1]彭俊杰,刘华伟.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0,36(7):238-239.

猜你喜欢

苗木高速公路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苗木供求信息
公路断想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